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陈彤:后门户时代三大变化

陈彤:后门户时代三大变化

  陈彤认为,“后门户时代”发生着巨大变化:门户网站自身的内容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网民上网的第一着陆点已经开始不断多样化;垂直化、细分化的网络服务模式在这两年得以广泛发展……

  微博、输入法、游戏、桌面产品,所有用户接触的网络工具都可能来自于某一个“门户”,这与网络之初的单一化产品有着天壤之别,也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习惯。被誉为“中国网络新闻教父”的陈彤,在第四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对“后门户时代”增加了新的注解。


  以下为陈彤演讲实录:


  今天我想以“后门户时代的互联网”为题,以“门户”作为观察的圆心,对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变化和特点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各位了解中国互联网的最新趋势有所帮助。


  我想首先要明确的是“门户”的概念。实际上,在中国,我们今天所谈论的门户与当初雅虎在美国初创时所说的门户已经有了很大不同。那个时候,提供搜索服务为主的网站成为网民进入互联网的“门户”。而在中国,门户的意义除此之外,更多还包含了“大而全”的资讯信息超市的含义。新浪、搜狐、百度等网站及其基本服务上可以说是门户网站的基本形态。由于这些网站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早、影响大,因而也为中国互联网深深地打下了“门户概念”烙印。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我们会以后门户网站时代作为一个观察的视角。


  应该说,所谓“后门户时代”,在中国网络界并不是一个新出的说法。其实从2001年开始,从搜索、无线增值、网络视频、SNS社区陆续兴起,就不断引发大家对于“后门户时代”的讨论。


  后门户时代并不是指门户网站影响力的减弱,而是一个在更广泛的观察视角来看:从整个互联网的网民上网行为而言,门户网站已经不再是唯一或者是主要的入口;从门户网站的内容模式而言,门户的内容将不限于传统的新闻加广告;从网络业务模式而言,不再以“大而全”为特征的网络产品形式将大量涌现。


  从这几个维度来看,相比以前,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的后门户时代特征显得尤为明显。


  首先,门户网站自身的内容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摆脱以往单一的资讯加广告模式。


  提及中国门户网站的创新应用,微博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以2009年开始测试的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已超5000万,在这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平台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并且可以推送、转发,已经成为从媒体到政府,从机构到个人,一个真正的信息交互平台。


  在今年两会,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重点栏目“新华视点”开通新浪两会微博,通过微博发布两会最新消息,两周时间粉丝超过20多万,被境外媒体称为“中国新闻报道史上值得关注、值得记录的一小步”。从今年年初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公安系统陆续有系统的全面开通新浪微博,通过微博发布各种警示提示和政务答疑等,被媒体称作是“尊重公民知情权的具体体现”。


  随着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相继开通微博服务,有媒体甚至说中国网络媒体已经进入微博时代。


  当然,除微博等社区服务模式外,游戏、输入法、桌面产品等,都为后门户网站时代门户网站的含义增加了新的注解。{page_break}


  第二,在后门户时代,网民上网的第一着陆点已经开始不断多样化。


  据统计,自2007年起即时通讯、社区等平台已经成为近半数网民的首选入口。而对于传统以资讯传播为主的门户网站来说,在后门户时代,一个需要面临的情形是,对资讯的获取已经不再是网民上网的唯一需求,甚至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需求。CNNIC最新的调查显示,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社区交流等方面的用户增长数位居前列。


  在今年10月初,CNN一项针对全球读者新闻消费与分享习惯的调查显示,43%的新闻通过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网络和工具分享,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新闻分享的最大渠道。这个调查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许多网民已经不再是或者说不需要再通过门户去了解资讯。我想凡是使用过新浪微博的朋友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微博已经越来越成为资讯获取的重要渠道。在这里,通过发布和转发,用户可以方便而快速地了解最新的突发新闻和最有意思的资讯。


  在后门户时代,传播“去中心化”,受众分散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三,从网络业务模式上看,垂直化、细分化的网络服务模式在这两年得以广泛发展。


  随着中国互联网10多年的发展,中国网民的上网需求和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同时,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网民上网需求偏好也逐渐多样化。因此,满足一类人群对某一上网的应用需求已经足以形成一个值得挖掘“富矿”。随之而来的就是,近两年,淘宝、开心网、豆瓣、盛大文学等为代表交友、购物、娱乐、旅游、阅读等多类垂直和细分网站的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近两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走进了一个新的“后门户时代”。如果说这次的“后门户时代”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这个时代,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其他网络服务平台在同时都表现出了令人赞叹的活力与创新,为中国网民真正实现了广义上的网络生活。


  当然,面对未来,我相信,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商业门户网站依然能够像以前一样,为“后门户时代”带来更多新的外延和内涵!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