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是怎样的?与传统支票业务流程相比有哪些变化?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支持支票全国通用,改变了传统的实物票据交换模式,其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纸基票据流,即实物支票经过出票、转让和提示付款等环节流通到收款行或票据交换所,完成实物支票的截留和影像采集;
第二阶段是影像信息流,即将采集的支票影像业务信息通过影像交换系统传递给出票人开户行审核付款;
第三阶段是资金清算流,即出票人开户行收到支票影像信息审核无误后,通过小额支付系统返回业务回执和完成资金清算。
与传统支票业务处理流程相比,通过影像交换系统处理,支票在交易主体间的流通转让环节并未发生变化,主要是银行间的支票传递和清算环节发生了变化。
支票全国通用后,签发支票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查看银行机构代码。根据规定,异地使用的支票上均应记载全国统一标准的12位银行机构代码。
二是确认支票签发金额。异地使用支票的金额不能超过央行规定的金额上限,该上限目前暂定为50万元。
三是在签发支票时,要保证付款时账户余额足够支付所签发的支票金额,否则签发空头支票将受到相应处罚。
来源:阿里巴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