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普通面料的占比,加大自主研发精品面料的比例,已成为纺织企业应对原材料涨价的主要做法。”昨日,记者从业内获悉,受制于涤纶短纤等原材料涨价,我市多家企业通过研发新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增加利润,维持生产。
纺企不敢轻易接单
连日来,在棉花价格与生产原料PTA的“推波助澜”下,以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为主的化纤品种价格持续上涨。
“现在,碰到客户咨询时,企业已不敢轻易接单。”推掉一个中东客户的采购意愿后,业务员小吴告诉记者,原本出口纺织品的利润在15%左右,几天时间内原材料价格就涨了近五成,考虑到现在涤纶行情极不稳定,企业只好放弃这笔订单。
据介绍,受棉花与PTA涨价的影响,上个月,以涤纶短纤为首的化纤产品,已由每吨9600元涨到每吨13000元,而上周还维持在每吨13000元的涤纶短纤,本周竟涨到每吨19500元,前后涨幅接近六成。
“原料替代”几近失效
记者了解到,前两个月,由于棉价上涨过快,不少纺织面料企业采用加大化纤的使用比例,来缓解成本压力,但近期化纤原材料的上涨,使得这种替代方式几近失效。
为了应对化纤、棉花原料价格的双双大幅上涨,不少纺织贸易企业又采取与外商签订25%浮动的合同,以降低企业在发货期内所承担原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但是,面对上游企业货源的供不应求,这种抗风险的“活合同”做法似乎对于业界也有所失效。“除了价格波动,不少上游纱厂货源短缺,如果纺织企业的现金流不够,根本无法买到织造原料。”晋江一纺织面料企业负责人陈先生介绍,按以往的惯例,上游纱厂向纺织企业供货时采用的多是货到付款形式,而现在如果没有全额付清货款,多数纱厂不愿为面料企业供货。“很多情况下,即便纺织企业手中持有现金,也未必能保证拿得到货源。”
挽回一两成利润
那么,能否有什么方式来降低企业的风险?“通过研发高附加值的高档面料,可以为纺织企业挽回一两成的利润。”石狮一纺织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浙江一企业为例,该企业原来生产一款普通印染面料的销售价格约为每米1.16美元,而烫金的产品价格却可卖到每米1.6美元。新品研发后,每生产1米的面料,利润就可增加0.44美元。
“现在企业自主研发的功能性面料占比可达到50%左右,而这个数字未来还将不断提高。”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企业生产的普通面料比例约占75%,而自主研发的精品只占25%左右。现在企业正忙于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调整高档次精品面料在产品中的占比,力求不在本轮原材料上涨中,与对手企业打两败俱伤的“成本价格战”。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