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下,金风送爽。
而立之年的鹏城,又迎来一年一度的高交会。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P3LED显示屏、“裸眼3D显示”技术、磁悬浮风力发电系统、创新创业颁奖大赛、比亚迪DM双模电动汽车……“中国科技第一展”在它的第12个年头,依然是精彩纷呈、高朋满座,将呈现给深圳、中国乃至世界一道绚丽的高新科技成果盛宴。
12年来,高交会见证了我国高科技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占领科技领域制高点的奇迹,催生出腾讯、比亚迪、朗科等一大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为深圳和全国众多企业提供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中外科技界、实业界、教育界、投资与金融界、外经外贸界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而在高交会拉动下,深圳经济更是得到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猛起飞,成为中国高科技的旗舰城市;会展经济迅速繁荣,跻身全国四大会展城市,拉动餐饮、酒店等第三产业快步发展;深圳已成为中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创业资本额、项目投资数量等三项指标均占全国三成以上。
助推高新产业腾飞
“高交会不仅是对中国高新技术的大阅兵,同时也为成果转化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良好平台。”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的话道出了高交会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高交会12年见证了众多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历程。来自北京的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极具代表性。1999年首届高交会一登台,汉王科技就成为客商、媒体及观众追捧的热点。尝到甜头的汉王科技从此再未缺席高交会。11年与高交会携手,更使得汉王科技声名大噪,企业规模及影响不断扩大,如今已成为国际识别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和领跑者。
汉王科技,只是借助高交会声名远扬、发展壮大的万千企业中的一个。对很多深圳本土企业来说,高交会更是助其飞速成长的“推动器”——正是在高交会会上,腾讯“小企鹅”获得了首笔风险投资,从此快速起步;比亚迪首次亮相铁电池便一鸣惊人,从而成功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事实上,只要把中兴通讯、研祥、朗科、迈瑞、大族激光、同洲电子等耳熟能详的企业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她们都和高交会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
作为科技展,高交会对科技产业的拉动最为直接。数据显示,最近1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一路狂飙,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2007年达到7598.7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自2005年以来稳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位;自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份额过半,高新技术产业由引进技术加工制造为主转向自主开发为主。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1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62.10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9.5%。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三级跳”,开始迈向国家创新型城市新的目标。
高新产业的发展,也拉动了风险投资活跃的神经。如今,深圳已成全国创投业最活跃、凝聚力和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创投机构的数量和管理资本额占全国1/3。截至目前,深圳本土创投机构达400余家,创投管理资本总额超过2000亿元。
力促经济转型升级
正如深圳市副市长袁宝成11月15日在本届高交会组委会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无论是对深圳高新产业的发展,还是深圳产业转型和经济方式转变,高交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十多年来,研发机构与企业在高交会上达成数百项合作,促进了产学研融合,更多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高交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助推器”。而科研成果的转化,也为全国各地及企业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在深圳,有全国媒体津津乐道的“四个90%”: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由企业申请。这一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企业在深圳创新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四个90%”,诠释的是高交会最成功之处:科研成果通过“人工移植”,成功实现产业化。科技部曾指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多年攻坚希望形成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深圳已经率先建立。
在高交会的推动下,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已经走出“象牙塔”,转化为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产品,催生了一个个新兴产业群。统计显示,前9届高交会参展项目累计达94390个,参展企业累计达30075家,不少项目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借助高交会平台,深圳近几年加快转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轨道上,开始了绿色GDP的全新探索。2009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产出达4.1亿元,万元GDP水耗23.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左右。今年8月,深圳被国家列为低碳城市试点,高交会则把今年主题定为“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page_break}
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今年农历春节前,深圳发布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计划投入105亿元财政资金,用5年时间打造6500亿元规模的高技术支柱产业。
8月初,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政府500万资金补助,大大缓解企业资金瓶颈。其用于轻度或中度甲型血友病治疗的多肽药物,有望借此扩大产能,预计年新增产值超亿元。像翰宇一样,全市获得政府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还有269个。它们将在今年高交会上集体亮相,有望成为展会亮点之一。
政府扶持资金,只是第一步。对从事新兴产业的翰宇而言,第二步的高交会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腾讯深有体会。1999年,腾讯参加首届高交会时资金缺乏、处境窘迫。但在首届高交会上国际数据集团(IDG)看上了这只不起眼的“小企鹅”,首批资金随后注入腾讯。正是靠着这笔资金,腾讯才有了今日的辉煌。
今年的高交会,将突出展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优势项目和前沿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展”围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节能减排、环保等主题;“信息技术与产品展”新增三网融合和互联网专区,集中展示电子商务、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成果;电子展和光电平板展也着力展示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技术与产品。
在经历了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创新型国家和城市、科技民生、创新创业发展等主题后,高交会再次与国家、与深圳的发展战略和转型步调协调一致。
带动会展业发展
高新产业只是高交会影响力的冰山一角。在高交会催化和拉动下,深圳会展业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深圳市网银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卫东是一个“老会展”,每年帮助展商设计、搭建高交会展台是他公司最大的一宗业务。他对高交会催化效应深有感触:“没有高交会,就无法形成展览服务产业,深圳的会展经济就无从谈起。”
目前,我市有大小展览公司近千家,包括展览主办单位、设计搭建等相关的工程服务公司等。而高交会举办前,主办单位和工程服务单位加起来也不过30家。
对会展业而言,展览场馆和面积是硬件指标。高交会给深圳会展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展览面积的增加。1999年以前,深圳所有展馆的面积加起来不到8000平方米,每年能用完这些面积的展览不过5个。随着高交会馆的使用,深圳展会的面积2002年达68万平方米。2004年,当会展中心启用后,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展览70多个,深圳展览总面积也因此增至150万平方米以上,参展、观展总人数高达1000多万人次。
会展业汇集巨大的商流、人流、信息流,给深圳带来大量商机。业界普遍流传着会展经济效益“1∶9”的说法,即会展经济可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投入产出比高达“1∶9”。业界估算,仅高交会每年对深圳经济贡献就超过20亿元,间接贡献更是不可估算。
在高交会拉动下,深圳会展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高交会、文博会、物博会、春交会、秋交会、家具展、礼品展……深圳会展业已形成以展览场馆、专业办展机构、展览工程设计搭建企业为核心,以物流、酒店、餐饮、公关礼仪、新闻媒体、商务服务等为配套的会展产业链,在质量、规模、国际化程度、软硬件等方面跃居全国前列,跻身中国四大会展城市之列。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