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皮革行业利润增长的后劲不足值得关注”,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秘书长苏超英表示:“利润率的下降在警示我们,仅仅满足于行业表面形势的光鲜亮丽是不够的,继续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分享利润的残羹冷炙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深刻地反省行业存在的问题,加快引导行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否则,伴随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国内制造业成本的上升、环保压力的加剧,皮革企业的生存状况将会继续恶化。”
究竟是谁吃了我们的利润?提出这个问题,不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而是为了更加客观地认识和梳理行业遭遇的困惑,并深刻地思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蚕食利润的元凶之一:原材料价格疯涨冲击巨大
“我现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看这些材料的价格。现在很多材料的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成本如此之高,能保本就不错了,利润是想都不敢想了。”经营一家鞋材企业的孙总告诉笔者。
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带动了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皮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受到波及。据测算,去年年底以来,一双鞋仅原材料价格涨价造成的成本上升就高达5%以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会直接传导到产品销售终端并被消化,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产品议价空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因为存在供货周期,也会带来价格时滞。”中国皮革协会制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从鞋材、面辅料市场看,从去年开始,包括顺丁、天然胶等在内的各种鞋底材料价格一路看涨,有些涨幅甚至超过了50%;由于今年上游原材料棉花和石油涨价,直接导致纺织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纺织面料价格也大幅上涨。
在河北白沟原辅材料专业市场,笔者了解到,今年拉链的进货价格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左右,拉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1元左右,拉杆箱提手价格平均每个月上涨0.2元。而一位从事多年皮革批发的销售人员则告诉笔者,上个月PU的价格又上涨了0.5元左右,这已是该材料今年上半年第二次提价了。
制革企业在这一轮原材料上涨中受到的冲击更大。“现在很多制革企业都处于微利或者零利润的状态,表面上看着订单不错,做得风风火火,但实际上利润已经被压到极低的状态,非常艰难”,中国皮革协会副秘书长、制革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占光对此忧心忡忡。
以猪皮企业为例,去年以来,由于猪肉价格上涨,猪皮开剥率大幅下降,猪皮皮源紧张。富邦皮革的副总经理张正枢告诉笔者:“去年年初的时候,
一张原皮60元左右,下半年最高涨到100元,而且价格上涨的趋势似乎并没有停止。”成本上涨极大地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纷纷减产,甚至规模以上的制革企业也不例外。与去年相比,今年四川制革业的产能降低20%~30%。
牛羊皮生产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因为中国高质量的可用作皮革材料的牛、羊养殖量少,原料皮大量依赖进口,而国际原料皮价格一路飙升,从2008年底的20美元一张上涨到80美元一张,速度之快让制革企业措手不及。下游制品企业自全球经济复苏以来订单回升,对成品革需求量大,但是受到议价能力、市场等因素影响,价格又涨不上去,制革企业夹在中间,两头受制,苦不堪言。
蚕食利润的元凶之二:劳动力成本飞涨猝不及防
“我们预计劳动力成本会逐步上涨,但是涨得如此之快,幅度如此之大,确实超过我们的想象。”新秀箱包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施纪鸿告诉笔者。
2010年,以招工难为起端,富士康事件为引线,各大城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落点,皮革企业不得不承受劳动力成本飞涨带来的巨大打击。套用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词“梦醒时分”,真正是在梦醒时分,大家突然发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过去几年,我们也感受到‘劳工荒’的压力,但今年的势头最为强劲。最近三年,上海周边地区的制造企业员工工资提升比较慢,基本每年人均工资上涨100元,而今年一下子就上涨20%~30%,基本都已达到2,000元/月的平均工资。”施纪鸿对此感慨万千。据了解,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如成都等地,劳动力成本也从三年前的600元~700元/月攀升到现在的1,600元/月左右。受此影响,许多制品企业的总成本上升8%~20%左右。
劳动力成本上涨必然蚕食企业的利润,但是,皮革业的企业家们也日益成熟,很多企业家表示,这轮工资上涨潮虽然来得有点过于凶猛,但都能够客观对待,大家认为通过工资上涨,员工的利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合理的劳工价值得到体现,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好事。
蚕食利润的元凶之三:环保要求和技术贸易壁垒双重挤压
皮革行业必须要搞好环保,摘掉“重污染”帽子,走符合循环经济的新型绿色皮革之路,这已经成为皮革行业的共识,并随着制革行业环保自律小组的行动而在行业中得到更加深刻地认知。
过去,一些企业家把环保的成本算入企业的利润空间,现在,大家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意识到环保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支出的,并积极主动地承担。近几年来,为满足国家
的环保要求和日益提升的消费者需要,皮革企业近几年来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幅度大增。据中国皮革协会对生态皮革企业2009年度全年的情况考察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生态皮革企业2009年的环保投入同比增加72%。
然而,从国内环境来看,正如一些企业所反映的情况,由于还存在环保政策的延续性不够、政策执行脱节、环保标准不符合实际等问题,确实也使得企业进行了一些重复性建设,并进行了很多无效的环保投入,造成了浪费,打击了企业在环保投入方面的积极性,并蚕食了企业的利润,消耗了企业的竞争力。
从国际环境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抬高了出口企业的成本。欧盟REACH法规的启动,以及欧美等国不断提出限制含铅量、限制富马酸二甲酯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检测的费用。目前来看,对中国皮革业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
很多企业表示,现在很多客户要求非常苛刻,不仅要求产品送到欧洲实验室检测,而且提出每一批产品都要检测,有些企业一年的检测费用就高达几十万。{page_break}
蚕食利润的元凶之四:资源性成本一路飙升
在浙江瑞安市,笔者看到,某箱包企业的厂房的一二层还在继续开工生产,三四层则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改建。
“这已经是第三次改建了。没办法,土地成本太高,只能在原来的厂房基础上加盖楼层或改建,要不企业想上规模很难啊!”企业老板许总告诉笔者:“温州的土地一亩拍卖价已经到了300万~500万以上,瑞安等地区的房价受到温州地价的辐射影响,也在近两年上涨很快,这对于对土地资源依赖度较高的箱包制造业打击是巨大的。”
上述画面仅仅是中国土地资源成本上涨的一个缩影。伴随土地资源的稀缺,皮革等制作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浙江、广东等地的企业,近年来受制于土地资源成本日益上涨,发展进入瓶颈期,很多企业家表示,土地资源成本上涨确实让企业不堪重负,其它成本还可以压缩或控制,土地成本却没有消化的出口。
与此同时,水、电、煤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也持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蚕食利润的元凶之五:人民币升值冲击外贸企业
“每天,我们就是忙着和汇率赛跑,忙着怎么去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从事箱包产品制作出口的李先生告诉笔者:“仅仅7月份,人民币就升值了0.6%,预计下半年还会升值3%~5%左右,企业确实感受到了压力。”
通常,外贸企业每一笔订单大致要经过这样几个流程:首先与国外客户洽谈,确认价格、交付等条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则可能挤占企业利润。
规模化的品牌企业多采用汇率锁定等方式来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但这却苦了那些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往往是好不容易接来订单,但客户很多不同意接受汇率锁定,最后只能是赔钱赚吆喝了。
在采访中,很多皮革企业家也表示,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减弱,而且央行也明确了人民币不具备大幅度升值的基础,给大家吃了一枚定心丸,现在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能够坦然面对。
蚕食利润的元凶之六:管理成本提高被忽视
“皮革企业的管理成本在近几年来大幅提高,这一点往往被大家忽视了”,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李玉中告诉笔者:“由于国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工资福利等方面的要求日益规范,而且现在很多规模以上企业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这些都会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
实际上,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等方面,对于很多进入规模化发展路径件,然后将订单交工厂生产,最后交付产品时才能收钱。制品企业的周期可能在3个月左右,很多制革企业的周期更长,有些甚至达到半年。
去年以来,受欧元贬值影响,人民币对欧元实际升值15%以上,令许多对欧出口的企业损失惨重;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势走强,一度“破八”,6月19日,央行启动人民币汇改,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单日波动最大的一天是329个基点,最小是34个基点,平均波幅超过90个基点,汇率波动相对来说也会给外贸企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的皮革企业来说,在脱离了原有的家庭作坊式发展模式后,必然在现代精细化管理模式中承担管理成本上升带来的代价。市场经济强调的就是精细化管理,管理要跟上市场的变化,很多决策等都要建立在市场调研、精细化分析等基础上,而不像以前家族式管理模式中拍脑袋的决策方式,这些投入都必须计入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支出很有必要,同时,其成本控制也不应忽视,在提升管理质量和控制成本之间,企业家必须要合理地权衡和取舍。
来源: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