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保罗·拉多克先生,
尊敬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馆长马克·琼斯爵士,
尊敬的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先生,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今晚参加“紫禁城皇家服饰展”开幕式。首先我要对中国故宫博物院和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联合举办此次展览表示热烈的祝贺。
此次展览将向英国公众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服饰。这些服饰精工巧做,处处显示出皇家的雍容与典雅,无论是丝绸锦缎的流光溢彩,还是刺绣文饰的精美绝伦,都达到了中国古代宫廷服饰的巅峰。
“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当我们欣赏这些巧夺天工的中国古代服饰精品时,我们或许应多一些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角度:
一是由表及里。中国古人将日常生活分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其中衣服居首位。中国的服饰体现着中国不同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体现着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审美情趣,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层面折射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发展史。所以说,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今天,我们从明清皇家服饰中,既可看到当时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更可看到明礼仪、讲服饰、重举止的社会习俗与风尚。可以说,今天的展览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二是由古及今。服饰是时代的镜子,反映时代的风貌,随时代而变迁。今天的中国,与数百年前相比,变化可谓“沧海桑田”,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因而服饰同样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即使是与改革开放前的30多年相比,中国人的服装也完成了从“蓝色一片”到五彩缤纷的蝶变。希望大家既能从此次展览不仅了解曾经创造辉煌文化的古代中国,而且看到一个正在追求进步繁荣的现代中国。
三是由点及面。近年来,“盛世华章”故宫文物展、中国秦代兵马俑展等先后在伦敦举办,吸引了众多英国民众,此次展览是中英两大顶级博物馆之间精诚合作的又一次结晶。文化是人们沟通心灵最好的桥梁。中英两国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但这并不是也不应当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障碍。中国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英文化有差异,但正因为差异,才导致相互吸引,才需要相互了解。中英文化交流的成果也充分说明,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和学习,才会共同发展和繁荣。
当前,中英两国关系正处在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衷心地期望中英两国文化界共同努力,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和友谊,为中英关系的不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我预祝此次“紫禁城皇家服饰展”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