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天津图片展”的第二部分,以犹太人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给它取名为“商路高耸于驼峰之上”,设计师将犹太商人里瓦科骑在骆驼上的照片放大作为题图。上世纪初期,天津港出口商品主要有五种:棉花、谷物、药材、草帽辫和皮毛。其中皮毛及皮毛产品的进口和输出在天津港的吞吐量中占有巨大的份额。到了30年代初,天津畜产品的出口量已经占到全国的60%,居全国各港口出口量第一位。在这巨大的出口贸易份额背后,透露的是天津犹太商人忙碌的身影。
天津犹太人大多具有俄罗斯背景,与皮毛贸易有一定渊源,在美国和欧洲建立了相关的贸易网络,所以他们开办的公司主要从事皮毛贸易。皮毛生意鼎盛时期,天津犹太人专营此项业务的商号多达一百多家。
在较早来天津从事皮毛贸易的犹太商人中,所罗门·比霍夫斯基是位先行者。1909年,他从白俄罗斯经过西伯利亚到乌兰巴托。他是最早直接从蒙古猎户手中收购皮毛的欧洲人之一。他将毛皮直接卖到欧洲和美国而不经过中间商。后来,他在哈尔滨成立了比霍夫斯基兄弟和史克公司,继续经营皮毛生意。公司由他和他的兄弟们合伙,他的两个兄弟尤达和格里高利,以及他们的妹夫史克是合伙人。1919年,所罗门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女来到天津,开办分公司。他的一个儿子马丁如今生活在美国。马丁珍藏着一封用比霍夫斯基兄弟和史克公司公文纸写的信。那是一封关于婚姻祝福的信,祝福史克家一个女儿的婚礼。这封信写于1922年7月1日,用希伯来语书写。从信纸抬头上可以看出来公司的业务包括皮毛有关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其中还标明公司下属的一个俄中烟草工厂坐落在沈阳,分公司设在纽约、天津、沈阳、乌鲁木齐,并在海拉尔、满洲里设有办事处,公司的触角遍布西伯利亚和中国北部。
犹太皮毛商收购的足迹从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直抵蒙古,在这广袤的内陆地区购进皮毛,在天津略作加工即以原料的方式出口,然后远销欧美,再从英国和俄国进口毛呢制品。当时,皮毛的产地主要在河北北部、东北及蒙古。出天津向北,或奔张家口,或走古北口,口外的运输工具主要为骆驼。犹太商人从乡村收购了皮毛,雇一支驼队,皮货便由骆驼驮进关来,再运进天津,略作加工即可出口,经由天津港上船,走向海外。
驼队的行走何其缓慢啊。皮毛束于驼峰之上,犹太商人坐于驼峰之上。茫茫荒原,猎猎长风,风餐露宿,时有劫匪出没,驼队常常命悬一线。天津犹太人的商路就这样高耸在驼峰上。
爱泼斯坦送给我两张老照片。一张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一群犹太少年在此举办化装舞会,男孩子头顶尖尖的高帽,女孩子长袍上缀着闪亮的光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舞会之后的合影将这美好时光永远地定格在记忆里。另一张拍摄于1932年,地点在内蒙古大草原。一位犹太青年骑在高大的骆驼上,背景是农牧民简易的房舍、木轮车和驾车的骆驼。草原上苍凉的风掠过青年的脸颊。青年面对镜头,敞开他的西装,左手拄于胯部,右手紧握缰绳,脸上洋溢着爽朗的微笑——一副飒爽英姿模样。
爱老将这两张照片摆在长桌上,端详良久,然后笑笑,指一指舞会合影第三排中间站立着的一个男孩,又指指驼峰上的青年对我说:“他是本·里瓦科,我的朋友。他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勤奋的商人,从事皮毛生意。”
很难得知里瓦科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如何从单纯文静的少年成长为一个笑对艰难困苦、乐观自信的皮毛商人。但里瓦科的人生之路,却是许许多多天津犹太男孩的人生之路。他们在这座城市普普通通的胡同里、小街上度过与街坊的天津孩子共同嬉戏的快乐童年,然后进入天津犹太学校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相当规范完整的教育。富裕一些的犹太家庭还会把孩子送进天津的英国学校或美国学校,接受英文教育,以便他们将来能赴英美继续深造,但大部分孩子没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中学毕业后便会利用犹太社区的各种关系去谋一份职务,其中,又有相当多的人进入商界,从事各种贸易,更多的从事皮毛贸易。所以,从化装舞会到商队的驼峰,几乎是天津犹太男孩的必经之路。犹太人在天津一百年,高耸的驼峰至少驮载了3代犹太商人。祖一辈、父一辈、子一辈,斗转星移,世事更替,而天津犹太商人却稳坐驼峰之上。
来源:天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