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公告,自12月26日(上周日)起上调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升0.52个百分点至3.85%。同时上调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两者均为两年来首次调整。 据路透报道,再贴现利率提高,反映了调控部门收缩货币量的意图,中国中央银行利率有五种,分别是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央行票据的利率。 中国央行上周六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12月26日起,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央行网站还显示,其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六个月期利率从3.24%升至3.75%;三个月期再贷款利率从3.06%升至3.55%;二十天期再贷款利率从2.79%升至3.25%。 名词解释: 再贴现利率:再贴现就是银行把贴现所得的票据进行再贴现的行为。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的贴现票据进行再贴现所规定的利率,它表现为再贴现票据金额的一定回扣率。 再贴现利率变化对股市的影响:再贴现利率反映了宏观调控部门的调控意图。所谓再贴现就是商业银行用贴现完的商业票据到中央银行再贴现,实质等于一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再贴现利率就等于贷款利率。这种利率提高,反映了调控部门收缩货币量的意图,下降反映了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意图。所以,理论上来说,再贴现利率上涨,等于减少了货币供应量,股市应该下跌。利率下跌相反,当然实际的市场表现要复杂的多。再贴现利率的调整经常只能影响短期的波动,却无法改变股市整体的原有运动趋势。 再贷款:即中央银行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习惯上称作再贷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例如,当中央银行要收缩银根实行紧缩政策时,它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从而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