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当选“2010年度人物”
12月15日,《时代》杂志宣布,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当选“2010年度人物”。消息公布前的一个月,美国著名肖像摄影师马丁·苏勒受邀为《时代》拍摄照片。苏勒花了一个月时间,在摄影棚、办公室以及扎克伯格常去的酒吧,数度为扎克伯格拍摄。近日,苏勒在纽约的个人工作室接受了《外滩画报》的电话专访。在他的眼中,扎克伯格自信、有远见,但“他的内心,好像藏着一个孩子”。
旧金山一家摄影棚里,迷你唱机里播放着凤凰乐队(Phoenix)的成名曲《United》,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MarkZuckerberg),丝毫没有被大量的合成器音乐以及带有复古的曲风感染。他站在一块白色的背景板前,一动不动。他的身材看上去并不魁梧:差不多身高 173厘米,穿着如同大学“兄弟会”成员一样,T恤衫、牛仔裤,外加一双沾了些灰的球鞋。
摄影师马丁·苏勒(Martin Schoeller)用的是老式手摇相机。每摇一下,会发出“咔嚓”一声。扎克伯格的表情,就在短短 2秒钟时间,迅速转变,从冷酷无表情,突然下颚微扬,嘴角上翘,露出几颗门牙。拍完一张,他立马恢复严肃表情,周而复始。
“也许,你可以不用笑。”苏勒建议说。
扎克伯格有些诧异,他拾起有些凝固的笑容,努力扬了扬下巴。尽管他已经被告知“只拍摄脸部肖像”,他还是不自觉地将大拇指反扣进裤袋,侧了侧身,挺了挺胸,还微微踮起脚尖,试图看到更多的东西。
苏勒边拍边跟他“唠家常”。扎克伯格回复非常快,通常很简短,一问一答,接着就冷场了。最后,苏勒抛出两个有关家庭的问题。
“你的家人住在哪里? ”
“纽约州。 ”
“是纽约市吗? ”
“不是,是周边。 ”
终于,扎克伯格僵硬的表情融化了,摄影师得到了他想要的照片:鬈曲的头发贴在头皮上,高鼻梁,绿色清澈如深潭的双眼睁得很大,脸上星星点点的雀斑镌刻着青春的印迹。最终,这张照片登上了 12月 27日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时代》记者列弗·格罗斯曼评论说:“这是扎克伯格最自然的表情:睁大眼睛盯着你,就好像你的额头上站着一只大蜘蛛。 ”
12月 15日,《时代》杂志宣布,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当选“2010年年度人物”。《时代》给出的当选理由是:“如果将 Facebook联系起来的 5亿多人聚集在一起,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相当于世界第三大国。此外,在扎克伯格领导下的‘这个国家的国民’也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最多的信息。 ”
早在 11月初,苏勒就知晓了结果。当时,《时代》周刊摄影总监卡拉·波拉克告诉了他这个秘密,并邀请他拍摄一系列照片。“当时,我们还签订了保密协议。《时代》年度人物评选了 80多年,从未提前泄密过。我甚至不能向我妻子泄露半个字。”12月 23日,苏勒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回忆说。
42岁的苏勒曾是美国著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的助手。上世纪 90年代后期,他开始为包括克林顿、奥巴马、布拉德·彼特等诸多政界和娱乐界名流拍摄肖像,他的作品被评论家称赞为“让你能感到对方的呼吸,却又有些透不过气来”。
接到《时代》的拍摄任务后,苏勒两度从纽约飞往旧金山,两次为扎克伯格拍摄肖像,总共花了 1个多小时。他还走访了 Facebook位于加州帕罗奥多的总部,这座后工业时代办公室呈现浓浓的“硅谷风格”,混凝土地板、钢梁、窗户数量众多,最让人惊讶的是它时尚的吊顶竟悬挂着各式各样“超级玛丽”游戏中出现的卡通图案。苏勒还捕捉到扎克伯格工作之余经常光顾的酒吧“安东尼奥的坚果房间”,里面有扎克伯格最喜欢的“宠物”:一只巨型玩具大猩猩。
“马克的内心,好像藏着一个孩子。不仅他是这样,他的整个团队,似乎都童心未泯。”苏勒评论说。
“他经常会突然陷入沉默”
Facebook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罗奥多市,这座只有 6万人的城市,被称为硅谷的中心。苏勒第一次见到马克·扎克伯格,是在 Facebook总部的后花园。当时,《时代》记者列弗·格罗斯曼刚跟扎克伯格做完访问。一旁《时代》摄影总监和 Facebook的公关商量,能否先试拍几张照片。然而,那次拍摄,却以扎克伯格的沉默告终。
一开始,扎克伯格主动上前与苏勒握手,并抛出话题:“你用 Facebook吗?感觉怎样? ”
“我不用。我 21岁的儿子帮我注册了一个账号。但我发现,我还是不太习惯在网上跟他交流。 苏勒反问”
“你呢?自己用 Facebook吗? ”
“当然。”扎克伯格回答。
此后,两人再也没有对话。“马克的表情一直有些凝重,眼睛也缺乏神采,好像在赌气。”苏勒说。这一次,他没有得到满意的相片。
Facebook的工作人员告诉苏勒:跟马克交流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他把交谈作为一种尽可能快速、高效传递数据的方式,而不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马克讲话非常快,也非常精准,如果没有数据可交换,他就会陷入沉默。和扎克伯格一样,Facebook 的高管层都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
第二次拍摄是在旧金山《时代》杂志租用的一个摄影棚内。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苏勒特意带了一只迷你唱片机。这是他拍摄人物肖像的法宝。
2004年,他给《纽约客》杂志拍摄“年度人物”。获奖者是时任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参议员的奥巴马。听到苏勒播放的音乐,奥巴马兴奋地舞动了几下,很快进入拍摄状态。1998年,克林顿尚在总统任期内,苏勒到白宫为他拍摄肖像,播放了爵士大师米尔斯·戴维斯的音乐,克林顿饶有兴致地聆听。
苏勒屡试不爽的“音乐法宝”,在马克·扎克伯格身上却失灵了。一开始,扎克伯格来到摄影棚时,苏勒播放的是珍珠酱乐队的歌曲,但马克显然对这支老牌朋克摇滚乐队不感兴趣。尽管立体声环绕效果很好,扎克伯格只字未提,只是自顾自梳理着鬈发,让它们显得蓬松,不要太过紧贴头皮。苏勒悄悄向马克·扎克伯格周边的工作人员打听,得知扎克伯格喜欢美国三人摇滚乐队“绿日”(Green Day)。无奈的是,当天他并没有带“绿日”的唱片。于是,他换了一张与前者风格类似的流行摇滚乐队凤凰的唱片。遗憾的是,扎克伯格依旧当它是“空气”。
苏勒的第二招是“唠家常”,幸运的是,这招见效了。成功拍摄完正面肖像照后,苏勒决定再给扎克伯格拍一张侧面照,“因为他高耸的鼻子实在太有特色了”。后来,他听 Facebook员工说,扎克伯格很喜欢侧面照,每当员工拿不出令他信服的观点时,他经常会转头,看另一边,让你看到他侧面高耸的鼻子。“那不是不礼貌。马克的意思好像是,既然你不能利用好这段时间,他就要找到其他途径更好地利用这段时间。”一位员工告诉苏勒。{page_break}
“宿舍”办公室
苏勒的拍摄第二站是 Facebook总部。那是两栋办公大楼,间隔只有几分钟路程。建筑外观为野兽派建筑风格,内部到处是涂鸦的“黑客”字样。Facebook的办公室又被称作“蓝屋”,因为马克是红绿色盲,所以办公室大量采用了蓝、白两色。
“马克显然把这里当作一个大学学生宿舍的延续。 ”苏勒告诉记者。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这位被《福布斯》估算有 69亿美元身价的、创造出网络社交“帝国”的扎克伯格,竟和扎克伯格一样,Facebook的高管层都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然连一间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
Facebook整个办公室完全开放,没有小隔间,有的只是办公家具。办公室内唯一一个封闭区域,是会议室“水族馆”,名字由来是因为这个房间位于办公区域的中间,三面都是透明玻璃,所以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状况。有员工透露,把办公室打造成“宿舍”,是为了纪念“Facebook是从哈佛大学宿舍诞生的”。
“他的桌面甚至比普通员工还要简单。其他员工桌上都有一台戴尔电脑。而他桌上,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还有几根竹叶片从空中垂下来,在他桌子上面晃来晃去。 ”苏勒回忆说。
地球上每 12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拥有 Facebook账号。为了体现 Facebook将全球连为一家,《时代》杂志特约四名摄影师前往日本、印度、法国和爱尔兰拍摄当地的 Facebook办公室。结果,摄影师发现,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会按员工不同国籍制作对应的国旗,作为装饰挂在办公室顶部。
但是,在美国 Facebook总部,苏勒没有看到很多国旗。“走进办公室,仿佛置身于‘超级玛丽’游戏世界,办公室的天花板上,朵朵白云、红蘑菇、金币,还有绿色的藤蔓被一根根细绳子垂吊着。有趣的是,那些形象都被精心地改良过,还染上了中国元素,金币被设计成类似中国古代铜钱的形状,而绿色的藤蔓选用的是竹叶。 ”
苏勒发现,Facebook员工待遇不错:一日三餐免费,不限零食;大厅中堆放着两轮滑板,可免费干洗衣服,而且还设有厨房、专门的调酒桌;还有专门的视听室,里面摆有爵士鼓和电吉他,还有一个巨大的棋盘。苏勒还发现,Facebook的饮料柜提供包括可乐零度、橘子汽水等 8种饮品选择,而且机器还能自动加冰块。
“在 Facebook办公室,没有穿西装上班的员工,每个人看上去都很年轻,不超过 30岁。”当 42岁的苏勒拿着相机穿梭其中时,不禁觉得自己老了。“到处都是男小鬼。打听之后发现,整个公司超过 40岁的只有 3个人。 ”
目前,已有包括小布什、克林顿在内的名人造访过“蓝屋”,都对“蓝屋”的人性化设施赞叹不已。但马克“同学”,却很少在办公室内设的音乐室、棋室或酒吧出没。
马克的“私人时间”
“他非常害羞,人很内向。对于不认识的人,他看起来好像不冷不热的,但实际上他是非常热情的。”说起老板扎克伯格,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博格表示:“他对于一起工作的同事充满了关心。 ”扎克伯格是《时代》周刊自1927 年以来最年轻的年度人物
每天下班后,扎克伯格经常会去办公室旁边一家名叫“安东尼奥的坚果房间”的酒吧,他不跳舞,不听音乐,而是喜欢一边喝那里的伏特加,一边编写程序。电影《社交网络》中称马克喜欢喝苹果马蒂尼,事实上他从未喝过。
有一天,苏勒得到扎克伯格的邀请,来到“安东尼奥的坚果房间”。一进去,苏勒看到大门口的一行字,愣了一下:“请小心口袋被划开以及放荡的女子”。酒吧面积不大,有些昏暗,四周混凝土墙壁满是涂鸦,一切都显得脏兮兮的。苏勒看了下酒单,发现这里的特色饮料红莓伏特加 5美元一杯,鲜橙鸡尾酒只要 4美元。如此廉价的酒吧,经常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光顾,有些面孔十分稚嫩,苏勒看到酒吧老板忙不迭地让他们出示身份证。
扎克伯格找到一张靠近门口的桌子坐下,点了一杯红莓伏特加,打开苹果电脑。乘电脑开机间隙,他抓了一把桌上免费的花生,走向酒吧里一只关在牢笼里的巨型 “大猩猩”。那是一只一人多高、面孔狰狞的高仿真玩具猩猩,它会把毛茸茸的手掌伸出牢笼“乞讨”食物。马克边喂猩猩,边抬头欣赏大猩猩的表情。
苏勒觉得,尽管 26岁的扎克伯格已经创造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网络社交“帝国”,但有些时候,他仍很孩子气。就像他会在感恩节假期,带着家人去奥兰多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旅游,买一根魔杖留作纪念。
Facebook的高管层,同样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Facebook主管增长、移动和国际化的副总裁扎马斯·帕里赫皮亚,工程副总裁迈克·斯科罗费,技术运营副总裁乔纳森·海利格尔和产品副总裁克里斯·考克斯都是“安东尼奥的坚果房间”的常客。他们会跟扎克伯格一起,在旁边的廉价墨西哥餐厅点几道便宜的小菜,接着一起去打台球,玩桌上足球和飞镖。“整个高管团队,看上去很像一群高中生。每个人都穿着休闲上衣和牛仔裤。他们大部分穿泛着光泽的皮鞋,但马克运动鞋不离脚。”苏勒说。
当五个人聚在一起拍摄照片时,爱耍宝的 Chamath拿出一支飞镖,顶在手指上“拗”造型,扎克伯格则坐在旁边的一张高脚椅子上,双手平摊在两条大腿上,对着 Chamath咯咯笑。
“对着镜头不紧张了吗?”苏勒问。
“不紧张,真的很放松。”扎克伯格不假思索地回答。
2010年 11月,扎克伯格为推广 Facebook的照片共享功能,在自己的 Facebook里上传了几张他跟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两人拿着两把玩具剑,在办公室里“大战”。《时代》记者调查发现,扎克伯格业余爱好不多,除了学汉语,只有击剑。他曾是高中击剑队队长。于是,他们向 Facebook的公关提出,能否拍摄一张击剑照。公关很快同意了。
后来有一天,苏勒来到扎克伯格的住所楼下。扎克伯格跟女友在 Facebook总部办公室附近租了一套老公寓。“那座公寓看上去已有好些年头,墙壁上有厚厚的黑斑,如同墨汁一般,从墙角开始向上晕染;墙边上,能找到行人随意丢弃的烟蒂;公寓底楼台阶旁不远处,有一个小浅坑,积着污水,上面还漂着片枯黄的叶子。这个 26岁的网络社交帝国创立者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 ”
扎克伯格还是老三样,休闲服,牛仔裤和运动鞋。在他身边,有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戴着面罩,穿着白色专业击剑服,全副武装,摆开战斗架势。镜头前,扎克伯格不愿意跟一个 5岁孩子“打斗”,于是他一手抓面罩,一手拿剑顶着地面,摆出一副不战而胜的姿势,旁边 5岁男孩用剑“戳”他的腰,他笑而不言。
苏勒后来得知,这个男孩是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博格的儿子。两年多前,马克把她从Google挖过来,很快,这位女性成了他的黄金拍档,帮助 Facebook度过了创业公司发展周期中最危险的阶段——快速成长期。
41岁的桑德博格是 Facebook公司超过 40岁的 3名员工之一,优雅、健谈的她为什么会愿意为不善于交际的扎克伯格工作?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扎克伯格答应她,将自己的击剑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儿子。
来源: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