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以纯服饰郭东林:虎门服装产业代名词

以纯服饰郭东林:虎门服装产业代名词

  一提虎门服装,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人是郭东林,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是以纯。

  一提虎门服装,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人是郭东林,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是以纯。


  1971年6月,郭东林出生在广东河源紫金县一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民家里。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太多的喜悦,因为对于还没有解决温饱的一家人来说,又要添一张嘴吃饭了。那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娃不仅离开家乡,还只身一人开始了在广州的闯荡。


  在他踏入广州之前,还有一个坎坷的插曲。不甘于向命运低头,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人生的郭东林,看到村里有人从山里往外贩运木材赚了钱,于是就东挪西凑借来4000元钱,开始了生命中的第一次经商。然而,命运多舛,第一次的尝试以血本无归收场。


  1991年,口袋里只剩下50元钱的郭东林辗转来到广州。一位卖水果的老板收留了他,让他帮忙照顾水果摊档的生意。凭着勤劳和朴实,他很快赢得了水果店老板的喜爱和信任。他的生活日趋稳定,薪水也逐渐增加。


  不过,这仅仅是郭东林未来精彩人生的开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成形——在经过一番长久市场考察和夜校充电后,他决定进入服装销售大军的行列。


  先是在制衣厂收购一些仓底货,再转手卖给服装摊档的老板,往返穿梭之间,他似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终于,广州矿泉路,一个小小的档口,郭东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1997年,郭东林带着他自己5年的辛苦积累,更带着他5年多对服装行业的认识和自信,也带着他在同行中建立的信誉和声望,开始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办厂、创品牌,这一次他把地点选在了虎门,而这里,正是成就他日后传奇的“幸运之地”。


  当年正值第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召开之际,虎门从全力扶持民营企业,让企业做强做大的角度出发,推出了虎门最早的7大品牌。郭东林带着自产的11件服装,以一名年轻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找到虎门服装协会,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创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之后从并不宽裕的有限的资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广告宣传,在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第一次用“以纯”的名字亮相于世人面前。


  “以纯”诞生之初,走的是批发的路子。当时,以纯服装每天最多时可批发出7万件,最多时一个月可发走200万件,全年基本上有上千万件服装被各地的客商批走。即便如此,此时的“以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闻所未闻。


  但两年后,以纯的专卖店已经达到近2000家。这都源于郭东林独辟蹊径、高屋建瓴的韬略——要想走得更远,只有不断破题,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走品牌专卖之路。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4000家,专卖店遍布32个省市自治区。


  而此时,当年和他一样搞批发的人发觉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纷纷转向专卖和特许加盟的时候,以纯已在全国优势市场牢牢站稳了脚跟。


  从2005开始,以纯迈出了全球化品牌扩张步伐,相继在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开设加盟连锁店。2006年又将加盟连锁店开到了越南、俄罗斯等地,接着便是中东市场。


  2006年对于以纯来说,佳讯不断,在这一年以纯中选了2006FIFA德国世界杯惟一特许使用标志及其吉祥物等标识的服装品牌。据媒体报道,在世界杯期间,以纯休闲服曾创下单天单店卖出400件T恤的纪录。经过这次与国际足联的合作,以纯也经历了一次国际化标准管理的提升,从而加快了进入欧美、日韩等市场的步伐。


  也是在同一年,以纯在伦敦设立了自己独立的设计工作室,与欧美流行时尚第一时间对接。


  而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以纯的每一件衣服,从设计师确定一个款式之后,只要等一个星期,就可以在遍布全国的以纯专卖店里买到。同时做到的还有,每天都有新款面市,平均每天能产生50多款潮流款式,每年推出2万余个新款。


  “快女十强”一起穿上“以纯”则是2010年初春户外广告牌中的一道道靓丽风景。以纯正把当下的流行时尚与娱乐标杆完美结合,成就新的流行风尚。{page_break}


  这一年,以纯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与印度Upmarket集团建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拓展印度市场,以纯控股51%。合资公司计划在2012年前,在印度各大城市建立包括10家旗舰店在内的100家零售店。


  郭东林和以纯从虎门出发,一路向前,越走越快、越走越抢眼。


  虎门能有今天,能以服装名镇立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是政府的杰作。


  为何后来只有虎门成就了服装大业?这是虎门将服装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的结果。虎门人认为,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不可能将服装作为其支柱产业来发展,而虎门这一小镇却可以倾全镇之力来发展服装业。


  就让我们一一梳理虎门镇政府在小镇服装发展史的各个转折点上每每伸出的“有形之手”。


  从最一开始,“洋货街”出现,镇政府就已经注意到了,并认为这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是决定把这些散乱的地摊统一集中在一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百佳商场一带和虎门医院附近。


  虎门镇政府又看到服装市场越来越红火,而当时正值国内服装销售市场比较兴旺,而且香港地区以及国外的服装企业由于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不得不在中国内地寻找服装加工的出路。尤其是香港成衣制造业逐步向内地转移,虎门毗邻香港,镇政府抓住了利用区位优势率先完成承接香港服装成衣转移的机会。


  1993年,政府出资建造了大型专业服装市场“富民商业大厦”。对于当时还不算富裕的小镇,政府敢于花费大笔资金建造一个“庞然大物”,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有高于平常的眼界。


  随着“富民”的成功运转,虎门服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1995年,虎门镇委、镇政府正式提出了“服装兴镇”的发展战略,并把服装产业作为虎门镇的支柱产业。


  在虎门服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一段“商标用秤称”的荒唐岁月。最开始的时候,虎门的服装生意人什么都是照搬香港人的做法,对于“商标”这个当时还很时髦的东西,甚至不清楚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过,香港人把这个东西挂在衣服上,我们就跟着学,错不了。”到最后,商标竟然变成了像扣子、拉链一样的货品,可以论斤购买,什么牌子的商标都能买到。要问虎门人,商标拿来干什么啊,他准会回答说:没牌子不大好看吧!


  后来,在钟淦泉开始担任虎门的镇委副书记、镇长时,他动员政府人员做企业的工作,引导大家意识到“商标不是称来的,而是注册来的”。


  随后,政府开始有意推品牌,为了实现品牌理想,政府决定为企业进行观念上的“扫盲”。最大的一次行动就是政府出资让企业参加北京的CHIC、大连的服装节等全国性展会。如此“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才受到了一些“品牌熏陶”。那段时间是虎门企业对品牌认知从无到有、发生质的改变的关键时刻。


  大家都说虎门是“雁阵经济”。“雁阵经济”的第一排是政府,第二排是服装市场,最后一排才是服装品牌。


  在推品牌的道路上,政府还不惜重金。虎门政府先后做出了“百万重金名牌”的决定,对取得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对取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及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相当量奖金的奖励。


  终于,政府的举措见到了成效。当以纯为虎门抱回第一块全国名牌时,虎门镇政府的领导甚至亲自到机场迎接载誉归来的以纯人。


  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成立于1996年,因为当时虎门的服装企业很多,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和机构,所以镇政府决定成立一个协会,把企业集中起来,并利用协会帮助企业、服务企业。当时虎门服装协会的成立算是比较早的,如果论镇一级的服装协会,虎门在全国是第一家。


  协会的成立,又进一步带动了“服交会”的发展。从成立的第一届起,就开始筹“办服交会”,甚至都可以说,协会是为“服交会”而生的。


  每一届的服交会,都是虎门全镇的大事,政府倾注了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里面。


  ……


  现在,虎门镇政府又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人才配套、城市软环境提升、产业氛围营造等等一系列的发展规划正在启动和实施中。


  对于目标和理想,他们说希望虎门能出现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品牌,未来,是虎门在舞台上表演,别人在台下看,要让虎门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吸引到别人的关注。

来源:中国时尚品牌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