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中国鞋业产品研发及销售渠道亟待升级

中国鞋业产品研发及销售渠道亟待升级

  1月18日讯 无论是此前中国鞋企与欧盟等国的的贸易摩擦,还是国内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坚挺表现,无论是“海外收购”渐成热门,或是中国成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国内零售市场潜力巨大。

  1月18日讯 无论是此前中国鞋企与欧盟等国的的贸易摩擦,还是国内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坚挺表现,无论是“海外收购”渐成热门,或是中国成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国内零售市场潜力巨大。面对新的发展契机,广东、浙江、福建、成都等几大鞋业生产基地的中国代表性鞋企迅速反应、主动作出战略性调整,一系列正面、积极的探索举措相继出台与施行,2011年,中国鞋业需要谋划发展。


  品牌渠道资源急需对接


  一端是国内鞋企对渠道转型升级的渴求,另一端则是国内渠道通路自身的发展瓶颈及其对本土女鞋品牌的知之甚少。当扩大内需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时,百货、鞋城等零售业态的扩张与持续发展,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首先,作为国内零售行业的重要据点,中国百货行业正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经营的发展瓶颈,如何在规模扩张与健康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之道是困扰百货业人士的主要问题;同时,作为品牌形象的最佳展示平台,百货商场应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本土民族品牌的升级发展,这更是社会赋予百货行业的历史思考。


  作为中国鞋业渠道的重要一环,零售连锁鞋城对促进中国鞋业市场繁荣、优化鞋业渠道结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近日温州举办的中国第三届连锁鞋城高峰论坛上,奥康正式携手50多家大型连锁鞋城组建国内最大规模鞋业合作联盟。这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零售鞋城这一鞋业终端业态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全国零售鞋城仍然无法摆脱“小、多、散、乱”的经营格局,在中国鞋业积极变革、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零售连锁鞋城应当如何做大做强,真正成为“百货—专卖—鞋城”三足鼎立的业态格局的顶梁柱之一?


  产品研发与渠道升级


  “给我一个支点与足够长的杠杆,我便能撬动整个地球”——随着中国鞋子品牌意识的苏醒与强化,“产品研发与渠道升级”支点的作用力逐步受到重视。最初的表象是一些鞋企开始缩减生产线、增加外购产品比例、逐步弱化生产功能,或者开始进行生产改革、力图在制造环节节约生产成本以增加利润,例如奥康集团出台了一些措施,加大了生产流程细节的管控力度,即便是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其生产成本却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最直接最普遍的改革着陆点则主要集中于“微笑曲线”的两大高附加值板块——产品研发与渠道建设的投入。一方面,一些鞋子企业在东莞、意大利、西班牙、日韩等世界制鞋研发中心设立办事处,广泛搜集最新的时尚流行资讯。另一方面,与研发板块相比,渠道转型、升级、扩张的步伐似乎更显得急促。擅长专卖连锁模式的泉州、温州鞋企意欲借势百货通路,以博得品牌形象的升位,从长期盘踞的三、四级市场向一、二级市场跳跃,打破销售的地域局限,继而为品牌国际化做好国内市场的铺垫。东莞、深圳、广州的代表性品牌,如百丽、星期六等,虽然已具备了与大部分百货商场平等对话的筹码,但仍旧积极寻找多元化的终端业态,尝试开设女鞋加盟店、女鞋连锁集成店,甚至进军鞋城,以获得更多的渠道话语权。以贴牌加工和外销业务为主的桐乡女鞋、成都女鞋,近两年多以抱团战术展开对国内市场的品牌攻势。{page_break}


  共促中国鞋业发展


  办法总是会比问题多,中国鞋业正是在不断克服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


  如果说“品牌与渠道的问题”是国内鞋子品牌商与渠道商内部通过平等交流、互通有无便能够消化解决的,那么“产品研发设计”这一长期备受诟病的薄弱环节却必须获得“外脑”的协力。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鞋业凭借强大的制造优势在世界制鞋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却被批模仿盛行、创新不足而无法拥有国际性的品牌话语权。而通过举办一些鞋子设计类的主题沙龙活动、新季鞋品流行时尚发布秀等,为国内外设计师们提供切磋平台,为企业提供交流机会,这样对于有效促进中国鞋业设计师水平的提升和品牌设计能力的改善,解决中国鞋业产品创新薄弱的基础性问题,切实促进中国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来源:慧聪鞋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