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盘点2010年缝机行业的年度“关键词”

盘点2010年缝机行业的年度“关键词”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人心惶惶,到美国量化宽松带来的“印钞”担忧,再到没有硝烟的国际“货币战争”。无不影响着全球市场的跌宕起伏

  2010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风起云涌,于金融危机后缓慢复苏的步伐受变幻莫测的格局影响,依然不确定性十足。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人心惶惶,到美国量化宽松带来的“印钞”担忧,再到没有硝烟的国际“货币战争”。无不影响着全球市场的跌宕起伏。


  受此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下,以复苏为特征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经验与收获颇丰地来到年终岁尾。纵观2010国内缝机行业,一年走来成绩斐然,铿锵有力,但 “缺”风乍现、“涨”声响起也着实让一路风雨的行业百感交集。本期专题梳理2010缝机行业的年度“关键词”,或许能让年度行业发展的图景更加清晰,使2011之路走的更加稳健、扎实。


  表现抢眼的复苏


  借助着原有刺激性政策的惯性以及新的政策的追加力量,世界经济终于在2010年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挣脱出来而进入缓慢复苏的轨道。


  伴随世界经济的利好,肇始于去冬今春的整体复苏,行业一扫低迷阴霾之态势。从复苏苗头出现伊始,业内人士绝大多数以谨慎乐观的态度加以面对。之所以报以这样的态度,我们从危机中的行业状态可见端倪。


  先让时间暂时回到那场让我们至今触目惊心的金融风暴之中。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的统计,2009年1月比2007年同期整体产销量下降了80%,外贸内销更是一片飘绿:几乎均为负增长。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行业的冰冻期持续了近一年时间,跌至谷底的不仅是业绩,更有人心与士气。失望、无望、绝望,行业表情迥异。


  还好,姗姗来迟的复苏终于还是登场了。在进入虎年后,从没有订单到订单的太多,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让太多的人感受反弹“失重”后的幸福。面对此情此景,更多的行业人从谨慎的乐观变为坚定的全面复苏论者,事实也印证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2010年同比2009年产销量增长30%以上,出口甚至达到历史最好,9月份单月出口额达历史最高。以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行业高端领域甚至出现井喷,预计年内产量将超百万。


  但回头来看,随着去库存等经济增长修复力量的逐渐弱化以及刺激性经济政策的逐渐退出,世界经济已呈现出了增长放缓的基本态势。从四季度缝机行业出口放缓便可见,全年增长的前高后低,复苏的高增长似乎还存在难以为继的迹象。


  同时,承受“二次探底”的忧虑,通胀、汇率、贸易保护主义,这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中国经济倍感压力。身处其中,缝机行业当然无法独善其身。内在制约行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如故。面临外在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考验,行业在全面复苏中,新旧问题同时凸显。目前看来,如何在机遇中做好预判与反思,为下一步转型升级的结构性调整做准备,将是对行业未来最大的挑战。


  最具价值的合作


  年初,作为整机骨干企业合作的典范,上工申贝与中捷达成合作意向,随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补充协议,正式收购上工欧洲所持DA公司29%股权。无独有偶,1月,杭州重机与天策正式合并,成立杭州海诚服装设备有限公司,这成为2010年行业经销商成功合作的又一范例。另外,行业校企合作依然进行的有声有色。年底,在协会的大力促成下,中捷、兴大豪与北京工商大学的合作恰逢其时,在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上同样值得期待。


  再将视线放的长远些,2010年的全球企业并购演绎得格外火红,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并购交易出现了明显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其并购活动竟占到全球并购活动的33%。这无疑给了最富活力的新兴市场之一的中国一个契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时,以取优补短的兼并重组合作必然是最为值得提倡的手段之一。


  显然,在缝机行业全面复苏之际,更多有着长远眼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点。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着重进行兼并重组是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行之有效的方法。{page_break}


  行业十二五规划里,明确鼓励缝机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收购国外缝机的优良资产、技术及品牌,正迎合了合作中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同时,金融危机后,行业企业确实已经认识到,必须相互补台才能好戏连台,拆台那就可能要一起垮台,因为企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定要相互合作这一道理。


  2009年的瑞士达沃斯,温家宝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抱团取暖”,呼吁和倡导国际社会共克时艰;2010年的达沃斯,李克强也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共同把蛋糕做大”。显然,中国给全球合作注入了新的中国智慧,这是中国人对于自身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要竞争,更要合作,合作是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合作才是处理好国家、行业、企业关系之间的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富有潜力的节能


  从哥本哈根到坎昆,低碳经济如约而至。作为世界主要国家统筹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的战略选择,加速低碳转型,节能减排,必然是中国这个世界大国面对世界要担负起的责任。


  2010年,行业内节能高效的意识持续走高。更多的企业在观念改进与实际行动中并行,以节能高效为标志的新产品、新技术一时间纷至沓来,让人欢欣鼓舞。在响应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的时下,缝机行业同样表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


  为行业节能高效领域进行开拓,还有一件为人瞩目的大事。在协会的积极努力下,9月21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报指南》公布,正式启动“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项目计划。在国家层面给予缝制机械行业的如此高度关注,这虽非绝后,但可称是空前。随后,行业电机发展座谈会的召开,高效节能的电机如何应用,让行业又添加了新的热议话题。


  纵观去年,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项目,以行政问责的方式加强节能监管,决心之强、力度之大可见一斑。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如不能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尽快对能够有效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掌握,创新升级难度必然将会进一步增大。


  还好在2009年,代表高效节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比重提高到25%,2010年更是达到50%。步子加大,举措增多,技术研发变强。尽早搭上“节能”这班转型升级的快车,抢占有利制高点,对行业来讲意义深远。让众多服企受益,体验高效率、高自动化、高节能设备的益处,满足其诉求,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当然,如何做好与下游服装行业在节能领域的联手出拳,遥相呼应,势必为“中国制造”提高国际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这也是节能这张决定行业转型胜负的“王牌”更需深挖的潜力。


  急需关注的汇率


  无疑,中国是一个出口依赖度极高的国家,中国制造不仅仅背负着“价廉物美”的响亮名头,更承担着出口成本以及风险的增加所带来的考验。


  2010年,随着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这种被称为“量化宽松”的经济刺激手段粉墨登场,“注水美元”的不断跳水,让人民币在“被升值”下水涨船高。由此,我行我素的“美国中心”和“印钞”效应不仅对外输出了更多的通胀忧虑,更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于是不可避免的,2010年真实版的货币战争悄然隐现。事实是,美元的节节下滑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刺激美国出口、抑制非美国家对美出口,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再平衡”过程。


  回看全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环境渐趋好转,出口恢复了增长。10月份出口总额达到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3% ;服装行业1-9月出口934.88亿同比增长19.03%;缝机行业1-9月出口达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4.23%。但是,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俨然成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心头大石”。


  中国出口贸易怎么办,制造业出路在哪里,缝制机械行业又应如何面对?这不得不要面对的沉重话题横亘在行业眼前,让人关注倍增。要看到,无论是缝机行业抑或下游的服装行业,高增幅的出口源于金融危机席卷之后的低基数,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我们还能保持对出口前景持续无条件的乐观吗?


  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汇率产生变化,人民币不断“被升值”的前提下,服装出口承受的巨大压力必将随后作用于上游的缝制机械行业。同时,随着出口产品报价的提高,无形中会导致国外买家采购行为、采购策略的改变。买家或会将其采购成本和风险转嫁给中国缝机供应商,同時对缝机出口产品价格、产品附加值以及服务等方面会提出更高要求。{page_break}


  对于中国缝机出口供应商来说,除了降低产品价格、控制成本以外,在关注汇率的同时,是到了将走高端产品路线转变为最重要的出口策略之一的最佳时机了。


  持续挑战的缺工


  刚见刘易斯拐点的争论尘嚣甚上,又闻对人口红利的是否消失争论不止。在进入了虎年之后,似乎招工难的现象,一时间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制造业基地迅速蔓延开来。缺工不是今年才出现的鲜有之词,却在今年表现的尤为抢眼。因为经济复苏,金融海啸退潮了,缺工现象便逐渐暴露在沙滩上了。


  上半年,缝机行业在产能迅速复苏的同时,同样面临着极严峻的“用工荒”问题。现状是,无论整机企业、商贸企业亦或零部件企业,均已受人员短缺之累。如浙江商贸企业,存在用人缺口普遍在70%以上;零部件企业,产能受用工短缺影响,仅为危机前的60-70%而已。甚至更多企业派人远赴广东、福建等服装产业集散地挖人,效果差强人意。、


  不过“缺工”,却并非是“工缺”。行业企业缺工,一方面在于熟练的技术工人短缺,“富裕”的劳动力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标准与要求;另一方面要深思劳动力对象的结构与观念的变化。工资低、加班多、工作枯燥、上升空间小,没有前途的工作,对于新一代外来务工者们来说,已经遭到“抛弃”。在新时代的发展之下,这些从乡村而来怀揣城市梦想的年轻一代,与父辈迥异的便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求。


  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认清缺工表象后的真面目实为关键。除了提升工人薪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等常规手段外,更需要为常态化的缺工现象及早进行未雨绸缪。


  值得欣慰的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行业动作已经加快,且是成效卓然。由西安标准公司冠名的第二届技能大赛今年犹胜往年,参赛人数、地区、影响力在广度、深度上都有了明显提升;校企合作培养高级人才的力度不断增强,中捷、兴大豪、通宇、凯斯等纷纷携手高校合作。


  当然,缺工对行业发展并不仅是负面因素,就在“倒逼”机制显露威力,迫使企业技术设备、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同时,可以说机电一体化大规模普及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五味杂陈的涨价


  发达国家通缩与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同时并存的市场状况,是2010年独特的景象。在发达国家经受着通缩煎熬的同时,通货膨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不安和恐慌正在蔓延。2010年11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工业品出场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物价指标已经大大超过预设的通胀警戒线。


  再看大宗商品,棉花、大豆、糖等价格不断刷新纪录,生铁、钢材和有色金属在内的主要原材料受其带动,稳中趋涨。涨价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在产业链上下游间迅速传导,这轮由原材料引发的价格变局对各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除了终端产品价格受到波及外,相关行业格局也将悄然生变。


  普通消费者在商场感受衣价飞涨时,“疯狂的棉花”一年里“脚登青云梯”让服企已经是欲哭无泪。当服企面对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多重压力时,休戚与共的关系决定了下游传导过来的涨价压力,势必要缝机行业在一定时间内承载。下游对缝机产品价格、附加值、服务水平的苛刻要求,是否原本捉襟见肘的利润空间又将遭到急剧压缩?


  涨价是忧。一年中,行业企业发展始终承受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上涨的三柄利剑威胁,而原本议价能力脆弱,利润低下、粗放式管理、研发能力偏弱等等的问题在涨价的步步紧逼之下,似乎在逐步放大。


  涨价是喜。多年来,缝机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的脱钩始终是让人费解,在惨烈且不按规矩“出牌”的市场竞争下,高速平缝机卖不过衣服,电脑平缝机卖不过手机,普通平缝机甚至卖不过自行车,情形让人五味杂陈。


  楼梯经常响,不见下来人,过去低价竞争是真,涨价遥遥无期。而此次缝机产品的真涨,体现了行业在严峻形势下的齐心协力,也为摆脱高成本、低利润的窘境提供了一次契机,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待市场加以检验。


  也许有人会感叹:涨价可真是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


  颇显尴尬的缺货


  危机后的行业反弹在2010年,划出了一个极其利落的V字型,与预期中的慢热增长截然相反,似乎一夜之间便从低谷推到了峰顶。然而无论是零部件、还是整机,全部瞬间处于供货紧张的状态,让人始料未及。


  始料未及的不仅仅是缺货现状,更是某些产业链环节供求关系的悄然转变。整机对零部件的持币待购,一件难求,让零部件企业“翻身农奴把歌唱”,从看别人脸色到让别人看脸色,大呼过瘾。而整零关系从赊账拿货到预付款等货,这两极的逆转,充分说明了原本正常合作关系的本末倒置。


  如果说零部件企业产能的滞后,是导致了行业此次复苏中缺货现象集中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一方面可说是因为缺工擎肘,另一方面则是以往非正常合作关系下,从属地位养成的犹疑观望、信心缺失的心态所致。


  缺货的好处在于,被动调整了原本非正常的产业链合作地位,让如零部件企业重拾信心,重获尊敬,理顺上下合作关系,重建游戏规则;缺货的意义在于,企业如何建立安全库存。在需求波动较大情况下,有能力持续供应,在生产不平衡情况下,保证生产的正常化。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提高供应链整合的意识,使企业之间的关联性更大,也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快速反应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形成更为紧密的组织关系尤为重要。


  供应链上的企业应该明白,在满足下游客户的愿望和需求上,他们是合作者而不是对手,建立信任机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建立自动订货/补货系统,采取标准化的合作流程,实现共同的利益,达到双赢。从而避免因信息的缺失和不准确性而产生的“牛鞭效应”。


  假如缺货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竞争的含义不再是以往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或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那么,2010的缺货就应是没有“白缺”。


  屡禁不止的侵权


  假冒伪劣、商标专利侵权就像行业久治不愈的顽疾,困扰多年,为行业深恶痛绝,而以身试法者始终屡禁不止。


  2月,台州椒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案,被告叶某因假冒注册商标而获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成为行业内无所忌惮进行侵权“栽”的最狠的典型。4月,行业内颇具维权意识的兴大豪也将维权进行到底,将假冒其电控产品,冒用其商标的李某送上了审判席。


  试法者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铤而走险正因屡尝甜头,大有赚头;被侵权企业深受其却鲜有举措,皆因维权意识的淡薄,维权之路的艰辛。


  多少年来,“中国制造”始从简单出口加工起步,壮大于世界品牌的贴牌代工,整体制造能力与强大模仿能力毋庸置疑。但产量和占有率日益增长的“中国制造”却在国际市场上屡遭“专利门”事件,国货整体形象毁誉不一。“制造”何时才能变成“创造”?走一条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行业人抉择前途必然要思虑的问题。


  显然,违法复制与100%的拷贝,无法承载这样的责任与使命,那些眼前利益的崇尚者,也将是饮鸩止渴的承受者。{page_break}


  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暂时成为不了规则的制定者,就要懂得遵守、熟悉、掌握、利用规则。如今,已具备一些国际市场经验的国内企业,并不是处在“遵不遵守规则”的犹豫中,而是处在“怎样遵守规则”的困惑中。对规则的不熟悉,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面前发怵,在外国企业提出侵权指控时应对无章,损失巨大。前覆当以后戒。


  10月21日,随着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书的下发,中山市天虹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山市小榄镇华朗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专利侵权案终于以天虹公司的胜诉而告终。这场历时一年多的专利维权案也为2010年的缝制机械行业知识产权领域加以定论:侵权者必自食恶果。


  回首2010,作为经济历史的一段镜像,过去一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经济生态已经摆脱衰退而逐步回暖,人类为抗御金融危机所施展的金融与经济改革并没有辍止,创新还在延续;而作为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历史中不平凡的一年,年度关键词力求归纳出行业一年发展中浓墨重彩的几笔,虽然问题依然存在,挑战依然严峻,但行业企业于复苏中的努力、探索让人欣慰与振奋,在即将开始新的一年之时,我们有理由说,2010年的缝制机械行业发展之路值得怀念。

来源: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