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中小盘年度逻辑:五度分裂估值猛烈对撞

中小盘年度逻辑:五度分裂估值猛烈对撞

而2010年11月中旬至今,新股破发现象在这一阶段达到了极致,在这段时间总共有9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其中在2011年1月18日这天上市的5只新股集体破发。

  经历了一年多的喧嚣和繁华之后,打着高成长旗号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价值必定被市场重新审视。


  而分析创业板神话演绎之路,我们发现,它一直就不是高成长性来支撑的,而是政策作用、市场结构和资金合谋的结果,也必将随三者的变化,这个神话归于幻灭。


  而即将公布的年报无疑是创业板公司证明自己成长性的稻草,如果年报不理想,那就是创业板最后一块倒下的牌。


  分裂的五个阶段


  创业板从高估值被市场接受,到备受争议,最后在解禁和政策预期下逐渐走向合理。而中小板在年中独自疯狂后,也在年末开始调整,蓝筹的估值则已近底部。我们将这一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创业板的推出到2010年4月,我们称作酝酿分裂的阶段。小股票和大股票的估值系统开始酝酿分裂,中小板的估值和沪深300股票的估值从最初的一致走向分离。


  创业板开启之时至2009年11月,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同步上涨,主板涨幅11.74%,中小板综指涨幅18.04%。虽然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5.7倍,但是创业板的高估值得到了市场接受。


  2009年11月底至次年4月,中小板、创业板与主板的估值系统开始分道扬镳。这一时期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央行准备金率的上调,使得蓝筹的估值最终确定走低,而创业板带动中小板继续上行。同时期中小板块涨了973.52点,涨幅17.514%。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分裂的阶段,时间从2010年4月至7月。A股迎来一次系统性的大跌,在这一时期,创业板的泡沫声音也日渐浓厚,寻租股东突击入股、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等现象开始被广泛诟病。


  第三阶段是7月至9月底,我们把它称作第二次分裂的阶段,这个阶段,大盘股有一波上涨的过程,估值较前期上升至20倍左右,并保持稳定。但是中小板的平均估值已经由前期的40倍升至50倍,创业板也在8月份达到平均67.92倍的高点。


  第四个阶段是9·30行情。此时蓝筹暴动,A股重新站上3100点,沪深300指数一扫前期的低迷,走出年内的一波高峰。中小板指数依然强劲,并在11月中旬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但是创业板指数却出奇地低迷,甚至要弱于沪深300指数。


  第五阶段是神话破解阶段,即11月中旬至今。中小板指数带动创业板指数,新高无法突破,成长性神话最终被破解。同时,随着政策的一步步落地、深化,蓝筹的估值已近底部,跌无可跌。


  高估值神话幻灭


  从创业板开闸到次年4月,尽管创业板市盈率高得令人担忧,但是市场依然买单,投资人士对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都充满信心。


  到了2010年下半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小板成为市场主力。首先是创业板上升的乏力,估值神话走到终点,6月到7月中旬出现一波调整,下挫近20%。中小板却越发走强,显出估值优势,创下了8017.67点的历史新高。


  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指数传导和交叉,可以说是市场估值系统的修复和纠正。创业板从推出伊始就患了“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另外一个“高成长性”使其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但是经过半年的检验,创业板走势开始乏力。


  首先是业绩的不容乐观,很难再支撑其高市盈率。2009年10月份,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是56.6倍,2010年12月这一数据是75.6倍。但是一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表现一般,与其高估值并不匹配。根据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报告,当时84家创业板企业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95亿元,同比增长26.7%。而中小板的这一数据是42.1%,差距显而易见,甚至部分公司业绩下滑严重,高成长性令人怀疑。


  而从发行节奏看, 2010年7月以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增速加快,对其高估值有一定的稀释作用。7月至9月创业板股票发行最为密集,共发行33只新股,月均11只。募集资金总量分别为37.8622亿元、98.5426亿元、58.321亿元。10月至12月的资金募集额分别是92.6574亿元、61.7373亿元和143.8466亿元。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8月、10月和12月是资金量强大的三个月,而这三个月创业板指数也在谷底附近徘徊。


  同时2010年下半年以来创业板陆续迎来小非的减持和抛售,也给供给带来压力。2010年11月1日,创业板迎来了第一批限售股解禁。据Wind资讯统计,当日27家创业板公司解禁股数接近11.96亿股,而它们总的流通股本仅10.3亿股。此后创业板高位套现频繁。


  与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传导、交叉不同的是,大盘一年的走势都较为疲软,10月至11月中旬的一轮暴涨也缺乏持续力度,最终没能力挽狂澜改变颓势。宏观政策的调控是很重要的因素。


  房地产政策的紧缩和加息预期笼罩,创业板受伤严重,高估值泡沫破裂。2011年开年以来新发股票的集体破发,也是其高估值幻灭的例证,市场开始回归理性,估值系统进入矫正阶段。


  最后一根稻草


  创业板的神话是如何演绎的,通过我们的分析发现,它一直就不是高成长性来支撑的,而是政策作用、市场结构和资金合谋的结果。


  一方面2009年我国经济逐渐回暖的信号明确,使得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普遍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机构投资者对2009年发行的公司普遍给予了较高的发行市盈率。另一方面是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良好预期。国家对创业板的扶持也让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迅速扩增,半年内由最初的28家变为82家。


  随着政策、市场结构和资金的变化,创业板神话必然要归于幻灭。比如现在调控政策的落地,创业板持续的扩容,市场估值系统向大蓝筹的纠偏,产业资本的不断减持。


  而2010年11月中旬至今,新股破发现象在这一阶段达到了极致,在这段时间总共有9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其中在2011年1月18日这天上市的5只新股集体破发。


  高位套现越来越密集,前期出现在11月份大宗交易名单中的华星创业(300025,股吧)、银江股份(300020,股吧)、中元华电(300018,股吧)和立思辰(300010,股吧)等仍在名单中,处于中小板的两市第一高价股洋河股份(002304,股吧)在11月23日达到283.8元的最高峰后,也无法进一步向上突破,机构解禁股开始减持,股价一路下跌,截至2011年1月20日收盘价为215.81元,两个月间市值蒸发306亿元。


  而目前创业板处于何种状态?从我们接触的PE、和二级市场参与机构的态度看,他们仍然选择卖出,所以创业板的调整还没有走完。而对于题材炒作到疯狂的中小板创业板来说,业绩,无疑是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互联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