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讯 原材料成本和运费的大幅上涨让众多体育用品企业感受到了压力。耐克和李宁率先表态要提高大部分产品的价格,李宁更是明确表示价格提高的幅度要达到两位数。
耐克最新发布的第三财季业绩报告称,该季度营收增长5.2%,但由于石油、棉花价格、人工成本和运费的上涨,公司的毛利率表现不佳。耐克高管称,缓解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只有靠提价了。
而李宁公司表示,由于受到工资和原材料成本的影响,预计今年成本平均上涨20%,产品价格将有两位数增幅。该公司行政总裁张志勇表示,今年工资成本占集团整体收入的7.5%-8%,与去年保持相同的水平,工资成本仍然可控。但目前受到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压力,棉花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倍,而公司只能锁定未来8个月的原材料价格,他预计今年的成本平均将上涨达20%。
除了棉花价格影响,制鞋企业还要应对主要原材料石油、橡胶的涨价问题。国联证券曾在一份投资报告中做出过预测,“今年天然橡胶价格还将继续上涨”。而国际油价则一直高位运行。已相继发布财报或订货数据的安踏、361°等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提高鞋类产品销售价格”,平均涨幅约10%。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原材料涨价,“只有深练内功、挖潜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渠道建设,鞋企才能消化原材料涨价的不利因素,健康地存活下来。”很多企业为了提升产品价格,努力在技术创新上寻求新的突破点。很多鞋企成立了研发中心,有了技术的支撑,产品价格的上涨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因此,鞋企不能被动地寻求低成本的采购,只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慧聪鞋网记者走访了泉州几家运动鞋企发现,除了原材料成本提高,目前制鞋企业还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今年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已超过10%,缺工导致产品生产周期延长,造成了要赔付一些违约金,不仅蚕食掉微薄的利润,还可能把部分成本也赔进去。这意味着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与提升大幕将被拉开。
对此,业内人士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实用技术改造重点工艺,提高制造水平;其次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环保,促进皮革制鞋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最后企业要集中精力在培育核心客户和研发核心产品上,走细分市场,比如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通过产品开发,专注于一些有价值的领域。
由此我们得出,运动鞋企在“涨”声一片中更要注意以质为出发点,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点面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将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将自身产品质量、服务体系打造得更加完美,不断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来源:慧聪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