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下挫,竞争对手挤压市场,“瘦肉精”事件的阴影,对于双汇何时能够彻底消除,尚未可知。
4月19日,双汇发展[0.00 0.00% 股吧](000895.SZ)复牌。此后的19日、20日,双汇发展连续跌停,21日,股价有所反弹。“股票跌停我们心里有一些准备,但未来我们还是关心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消化由此带来的成本。”4月19日,双汇发展董秘祁勇耀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真正令双汇和业内人士担心的并不是现在双汇发展股价的几个跌停。“未来品牌是否受影响,销售是否能顺畅,双汇是否还会继续保持原来的增长态势,这个我们都需要再看看。”深圳某持有双汇股票的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某私募称坚决撤离
不知在双汇发展复牌之前,双汇集团内部有着怎样的挣扎。
4月16日,双汇发展公告称,公司已经对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健美猪”真相》事件核实清楚,将于4月19日复牌。
复牌当日,双汇发展便以82.74万手的卖盘直奔跌停板。4月20日,双汇发展再次直接封至跌停。
根据双汇发展的公告,2011 年3 月份,“瘦肉精”事件预计影响双汇集团营业收入13.6 亿元,其中影响双汇发展营业收入13.4 亿元。也就是说,此次“瘦肉精”事件,主要的影响在于上市公司。对此,祁勇耀给出的解释是,目前集团的大部分产品均由上市公司代销。
“现在我们的态度是坚决卖出,主要是还有一些担心。”4月19日,上述私募人士表示。早在双汇重组之前,该私募就已经持有该公司的股票。
“经过这个事件之后,确实很伤心,另外目前肉类也逐渐进入了消费的淡季。这只股近一段时间不敢再碰了。”这位私募人士说。
作为基金重仓股,公募基金的态度一直是决定双汇发展股价走向的重要因素。祁勇耀告诉记者,“瘦肉精”事件之后,“我们和机构几乎是每天保持沟通”。但至于基金们的态度如何,是“走”还是“留”,祁勇耀并没有向记者透露更多。
二级市场的反应并不是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关键。还有更多更现实的问题需要双汇去面对。
双汇的尴尬
“事情发生之后的3月16日,公司负责‘瘦肉精’检测卡采购的部门就赶紧去全国各地的工厂采购,但是多数都并没有库存。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要求各厂商连夜赶制检测卡、试剂条和试剂盒。”双汇集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当时是不计成本,派专人专车,尽量保证全国各地的双汇工厂都能立刻实现生猪的逐头监测。”这位人士说,“为了赶时间,当时航空运输就有30多次。”
紧急的应对措施之中,不难看出双汇在“瘦肉精”事件上的被动之处。“如今双汇集团做到了这个规模,必然面临着管理架构和企业发展如何匹配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如今,双汇必然要为自己之前管理上的疏漏埋单。
在3月31日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宣布了多项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其中,包括生猪的逐头检测。仅此一项,双汇就将在一年增加3亿多元的投入。另外,双汇集团成立以万隆为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检测等。
“目前除了‘瘦肉精’检测,我们还要对采购的其他食品添加辅料进行重新核查,堵住所有可能的漏洞。但一个令人为难的问题是,目前行业一直在使用的一些添加剂,国内的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上述双汇人士表示。{page_break}
消费终端竞争加剧
在3月31日,双汇发展[0.00 0.00% 股吧]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双汇集团总经理游牧曾经公布过一个阶段性的生产经营计划。
按照当时计划,4月15日,双汇集团鲜冻品的销售要达到每天1400吨以上,肉制品达到每天3500吨以上。双汇发展4月19日公布的数据,鲜冻品的日发货量为1500 多吨;肉制品的日发货量为3200 多吨。两组数据相对照,可以看出双汇的鲜冻肉制品和肉制品基本都达到了当时的目标。
但记者调查中发现,双汇的竞争者们也趁“瘦肉精”影响双汇形象之机纷纷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瘦肉精”事件之后,全国各地的超市此前纷纷出现了下架。记者跟踪的北京物美北苑店,“瘦肉精”事件之前,双汇的火腿肠产品几乎占据了其冷柜排列的绝大部分。“瘦肉精”事件之后的某段时间内,几乎所有的双汇产品均被下架。
4月19日,记者再次走访北京物美北苑店发现,如今冷柜排列中,已经是“百家争鸣”的局面。
“此前全国各地出现的下架主要是由于大家等待各地的检测结果。当地对于双汇的检测报告书出来了,我们就发给当地的超市,之后大家又纷纷上架了。”祁勇耀表示。
券商分歧
双汇发展复牌之后,各大券商给出的报告,也出现了评级上的分歧。其中,有一些券商未予评级或给出了“减持”的评级。但是也有一些券商如招商证券[19.12 -1.09% 股吧]、申银万国[3.58 1.71%]等,给予了“买入”甚至是“强烈增持”的评级。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朱卫华在报告中表示,双汇还是有望兑现3 元EPS 承诺。另外,“瘦肉精”事件会影响公司资产注入的进程,但不会改变资产注入的结果。并称,股价下跌20%左右将创造绝佳买入时机,海通证券[10.19 0.00% 股吧]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赵勇则给出了“减持”评级。赵勇向记者表示,“瘦肉精”事件短期对股价影响可能比较大。
“未来双汇在检测设备上的投入可能也会超过预期。”赵勇说,“机构目前抛售的话也是必然的。由于之前重组大股东控制人变更触发要约收购,此前设定的要约价为56元,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底。”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