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春播大忙季节,在有着“全国百公斤皮棉县”之称的山东省高青县,一度遭到冷遇的棉花如今又“热”了起来。在农资超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棉农们忙碌的身影。近日,笔者采访了几位棉农,探听他们的植棉心声。
棉价可别再坐“过山车”
从2010年秋季开秤时的5.2元,到随后最高的6.6元,年前又跌到5块多,棉价起起落落像坐了过山车。“棉花一天一个价,一会涨一会跌,把握好时机出手是增收的关键,但对俺们农民来说,要想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就太难了。”种着50多亩棉田的常家镇刘坊村植棉大户李文文说。
2010年,李文文收了近9吨棉花,分三次出手,只有一次赶上了好价钱。“现在家里还存着近1吨棉花,想再等个高价。春节之后棉价一直维持在6块多,看上去像是稳住了,所以俺2011年准备再多种点。”
在高青,持李文文这种想法的农民不在少数。面积跟着棉价走,随着棉价上涨,该县及周边地区的植棉面积自然“水涨船高”。据高青县棉花生产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该县预计将植棉13万亩,2010年是8.5万亩。
但是李文文也在担心:“2010年春天一亩棉田的投入要比2010年多200块钱。别看现在棉价挺高,说不准秋后会下跌。”他们希望棉价别再成“过山车”。
棉花种管啥时能实现机械化
“以2010年为例,种一亩棉花成本540元,投工30个,收益2700元。种棉比种粮一亩要多收近700元。但种粮机械化程度高,粮农可以通过外出打工来弥补。”如今农民种地的算盘越打越精。
来源:服饰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