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党组书记焦瑾璞27日指出,最近几年来我国微型金融体系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微型金融体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焦瑾璞是在“第三届小额信贷机构与国际投资者交流会暨小额贷款公司研讨会”上做此番表述的。他表示,当前我国微型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实现了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技术创新进一步发展,产品服务逐渐丰富;微型金融监管逐渐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日渐加大;公共服务开始普及,信用建设初见成效。
与传统意义上的以城市和工业化为对象的金融服务所不同,所谓微型金融,是指专门针对低收入的人口和微型企业而建立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小额信贷、储蓄、汇款和小额保险等。
焦瑾璞同时指出,当前我国微型金融体系具有诸多薄弱环节。其中,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匮乏等问题相对突出,“批发加零售”多层次资金供给体系尚未形成。他建议有关部门应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注册资本与融入资金的比例应从目前的1:0.5适当提高到1:1或1:2。
此前,银监会、央行在2008年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发言也指出,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虽获得蓬勃发展,但难以从银行机构获得更多资金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银行可以给所有企业贷款,为什么不能多给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吴晓灵呼吁应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杠杆率。
据悉,该研讨会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世界微型金融日内瓦论坛、中国普惠金融工作组主办。2009年以来该研讨会已成功举行了两届。在本届研讨会上,众多国内外官员、学者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将对小额信贷等微型金融领域话题进行了交流与对话。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