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持续低迷的A股行情,不仅令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郁闷不已,同时也让不少推出或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度日如年。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表示,“破增”将上演生死时速,“破增股”有机可投但很考“水平”。
“破增”将上演生死时速
随着今年以来大盘的不断走低,原本被投资者视为“保底价”的上市公司增发价也日益岌岌可危。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7家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但至昨日收盘时,已有28家公司遭遇“破增”,深圳惠程[17.15 -4.30% 股吧]昨日收盘价为17.92元,较30.11元的增发价缩水40%以上,而獐子岛[24.01 0.46% 股吧]、海利得[12.21 0.91% 股吧]等已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的折价率也都在30%以上。
除了28家已实施增发的公司遭遇“破增”以外,“未发先破”也成了市场中的常见现象。以昨日收盘计算,157家公布了增发预案上市公司中的41家的股价低于增发价。其中,顺网科技[23.85 0.08% 股吧]昨日收盘价为23.83元,较32.79元的增发价下滑27%以上。
大盘的连续下跌,已经困扰了不少计划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对于已经拿到增发批文的公司来说,进入倒计时阶段更面临着“股价跌、时限紧”的窘境。据统计,截至昨日收盘,在拿到增发批文的公司中,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增发价或接近破发。
广州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广文说,按照证监会目前的规定,上市公司增发的时间范围是6个月,即上市公司在拿到证监会批文后6个月内必须完成增发任务,否则,原增发方案作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6个月后,上市公司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和市场环境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至于拟增发的上市公司在市场形势出现大的变化,原来的增发任务无法完成时,能否降低增发价格或者减少增发数量,这要取决于这家公司对再融资的迫切程度。张广文说,很显然,对于那些迫切需要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来说,可能会“饥不择食”,他们不愿意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再融资机会。
张广文说,拿到增发批文的上市公司一般不会浪费这个机会的。“破增”后的上市公司将上演“生死时速”。
“破增”股仍有机会可挖
对于增发股的后市机会,光大证券[14.28 0.85% 股吧]分析师周明认为,增发价往往代表市场所认可的股票当期合理价格,当股价跌破合理价值时,就意味着这类股票相对而言具有了某种安全边际。从历史经验看,在市场见底回升之后的1到6个月期间内,绝大部分破增股表现都能超越大盘。投资者可以谨慎关注“破增”幅度在15%以内、且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成长型公司。
不过,东北证券[19.40 0.88% 股吧]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思立认为,增发股的后市场机会应该结合市场“大气候”来考察,而在目前情况下,不要对增发股抱太高的期望值。
张广文说,对增发股的机会应该具体到个股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增发股份收购资产者,应考核其资产质量,看产生的效益能否弥补因增发而摊薄的业绩。同时,还应该使每股收益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中小投资者对有增发概念的股票,在介入时间上应该是上市公司的增发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准,但尚未实施期间。”张广文同时认为,应该选择增发价格低于同一时间二级市场价格幅度较大的个股。
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