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及企业规模的扩大,职业经理人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但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从一见钟情到互相猜疑,再到不欢而散,似乎又成为一种宿命。为何这种现象会频频出现,屡见不鲜呢?笔者认为这与职业经理人在中西方企业所处的定位有关。
西方企业的公司治理体系相对完善,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仅把握企业投资方向及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的具体经营一般不会直接干预,职业经理人通常具有经营决策的全权。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和西方企业有着质的不同,而通常以企业所有者——老板为中心,老板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既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又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执行者,他们对自己角色的定位绝对不仅仅是个出资者而已,他们会直接管理企业,并通过企业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总是抱怨老板不放权,处处插手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可见,在现今的民营企业中,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只有清晰各自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解决二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笔者认为,“将帅之道”可以形象地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老板是决策者,扮演的是“帅”的角色,负责制定战略,但具体的执行不是他的职责;而职业经理人是“将”,“将”的职责是了解并支持“帅”的战略,重要的是对战略的执行能力。
而,职业经理人想在民营企业中施展才能,前提也在于他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 “将”的定位,因为真正对企业的运营结果负最终责任的,仍然还是“帅”,如果“将”在有意或无意中把自己当成了“帅”,就会出现角色的错位:后果一定是惨痛的。比如某民营服装企业职业经理人A,上任不久就提出了管理企业的新理念,对企业以往的战略进行反思,同时大刀阔斧的推出一系列的营销变革措施,但公司老板对A君的变革却颇有顾虑,他根据自己多年摸索总结出了治理企业的心得,认为这些都是过往成功的经验不舍得放弃,虽然在A君上任之初就说过要充分授权,放手让A工作之类的话,但当A君真正开始推行变革时,他又感觉心中没底,于是在变革过程中会不时插手干预,并在公开场合流露出一些不满,于是变革在公司内也受到员工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变革的结果可想而知,而变革的失败进一步造成了公司上下对A君的信任危机,A君上任仅6个月就不得不走人,而此后老板对于使用职业经理人也开始心存芥蒂。
A君败北的原因显而易见,那就是没有清晰地定位好“将”的角色,这也是现今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通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可以“凭本事吃饭”,但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策略却缺乏周密的考虑,最后“壮志未酬”。所以,作为一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如能在如何处理与企业、与老板之间的关系上多一层考量,结果就有大不相同,下面案例中的B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他在进入一家著名的快销品民营企业后,并未马上“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对企业及老板本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企业业务运作的短板在于管理不够规范,体系不健全,短期虽然也可以维持运作,但无法支撑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老板本人有非常聪明的头脑,对经营之道的领悟力非常之强,不足之处在于对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意识有所缺欠,而这实际上也是老板请他来的原因,B君意识到,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真正的优势和强项在于规范化管理,在于管理体系建设,他能够在任期内为企业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把企业的管理带上规范化之路,就是对这家公司的最大价值,于是他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公司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一心抓流程、制度、规范建设,所有大的变革思路都充分和老板沟通,说明意义,但变革均请老板挂帅,并把老板推到变革的前台,当他要做某一个决策时,从来不自己独断,而是在平时与老板的沟通交流中,不断用新的思想给老板“洗脑”,让老板接受这些新的思想,并成为老板自己的观念。老板认同后,变革措施执行的效率很高,阻力也小得多。变革成功之后,他又主动把功劳推到老板身上,让老板感到有很大的成就感,几次成功的变革之后,A君在公司如鱼得水,深得老板器重,在公司中找到了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
可见,职业经理人只要清晰理解企业中的“将帅之道”,并辅之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际能力,就一定能够解决好与老板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和配合实现双赢,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抹上浓重的一笔成功色彩。
来源: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