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24小时不停播报 > 四川泸州合面“桑园经济”重发生机

四川泸州合面“桑园经济”重发生机

在合面镇,蚕桑产业被称为“夕阳”产业?这是什么原因呢?该镇四坪村九社古稀之年的老社长杨国容告诉笔者:“我们社共有225人,目前在家种桑养蚕的不到100人

  骄阳似火的6月9日,笔者行走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四坪村乡间田野,感觉到一片片的绿色养眼舒心。这绿色,来自一株株、一排排整齐的桑园林。像这样的桑园林,合面镇共有5000亩。


  在合面镇,蚕桑产业被称为“夕阳”产业?这是什么原因呢?该镇四坪村九社古稀之年的老社长杨国容告诉笔者:“我们社共有225人,目前在家种桑养蚕的不到100人,且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一群老人和妇女,种植了5000亩桑树,这就是典型的夕阳产业。”合面镇民亿蚕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淑蓉解释说。


  栽桑养蚕村民越来越少


  “近年来,蚕桑产业不属于我们的优势产业,这已经形成了共识。”同行的纳溪区农业局蚕桑站站长刘永久说。纳溪区的蚕桑产业没有天时地利的优势,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该区高温闷热的天气太多,使蚕的成活率不高,也直接导致了蚕茧数量和质量的下滑,蚕茧产量和质量不及江浙和陕西等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蚕农的积极性。


  而更大的因素在于劳动力的短缺。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得在家务农的的劳力严重不足,纳溪区像合面镇四坪村九社这样缺乏劳动力的情况比比皆是。


  笔者了解到,近些年蚕茧的单价不断增高,每年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蚕茧单价从前些年的每公斤卖10多元涨到了去年的27元。尽管这样,村民们还是不愿意养蚕。今年48岁的四坪村村民李子均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在村里帮人养蚕,每天的工钱至少70元,两个月就可以挣4200元;如果自己在家养蚕,一人一季最多养两张蚕,按照最可观的每张收入1500元算,只能得3000元,还要除去成本。这样一算,养蚕的收入远不如打工。


  破解“夕阳”产业途径


  走在一株株肥壮碧绿的桑树旁,今年73岁的杨国容抚摸着一张张肥嫩的桑叶:“你看远处的一栋栋楼房都是空的,全家出去打工,留下桑园没人管。我不会的,只要我能动一天就要养蚕,喂鸡,桑园里套种土豆。”


  如何跳出一株桑一条蚕一颗茧一根丝的单一蚕产业?作为纳溪区目前唯一的桑蚕大镇合面镇给出的答案却是:依托合作社,走桑蚕产业立体套作之路破解“夕阳”产业。


  劳动力没了,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回来,但桑园一定要保住,如何保?何淑蓉说:“合作社把各村社的留守老人和妇女组织起来,加入合作社,首先是倡导各社员走小蚕共育之路。”小蚕共育即是将幼蚕集中哺育,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减少和外界的接触,增加成活率降低死亡率,通过集中培育可大大节省劳力。“养好小蚕一半收,因此我们首先把好幼蚕关。”何淑蓉告诉笔者,通过小蚕共育,可保证幼蚕成活率达到99%。


  其次是提高桑园的综合利用率。据了解,2009年民亿蚕桑专业合作社创造性地在四坪、新正、杏花等6个村5000亩桑园地实施高效生态密植桑园综合开发项目,即引导蚕农利用桑叶养蚕、桑园养鸡、鸡粪肥园、桑果酿酒,走综合养蚕之路。按合作社章程,鸡苗由合作社统一购进,定期邀请区科学技术协会、畜牧局的专业技术员召开技术培训会,长大后再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单价比市场价高0.5-1元/斤。政府再按照蚕农养鸡规模,对成片规划带的蚕农给予10%20%的资金补贴作鼓励。


  同时,民亿蚕桑专业合作还积极推广秋季桑园土豆免耕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利用秋冬季农闲时间在桑园内种植土豆,收获时主要在春节前后,正值土豆价格高峰期,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该模式利用秋冬农闲时间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了蚕农经济效益,同时桑园土壤有机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搞桑园立体套作收获多


  “幸好没有砍桑树,砍了就等于把‘摇钱树’毁了。”在屋旁桑园林里喂鸡的四坪村村民许天贵休息时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搞桑园经济,实施立体套作后,他家的2亩桑园每季可喂养30只鸡,按照每只鸡2.5公斤,市场价26元1公斤计算,一年可收入7800元;桑园里种植土豆可以收入800元;出售桑果有150元的收入;一年他家要养8张蚕,按目前市价,可收入6000元左右。这样一来,他家的2亩桑园可收入14750元,每亩比不搞高效生态密植桑园综合开发增加近8000元的收入。

{page_break}


  此外,合面镇民亿蚕桑专业合作社还积极引导广大蚕农种植果桑,其叶可喂蚕,其果可以卖给合作社酿造味甘浓纯,具有滋阴、补血和养颜作用的桑葚酒,目前合作社已经成功引种200亩果桑。据了解,该镇最多的果桑种植户仅去年收入便高达5000余元。


  “在合面镇,桑果酿酒的历史较久,发展桑果酒有一定的基础,我们还将以桑园立体套作为契机,积极打造特色农业乡村游,以此带动村民的综合收入。”采访将结束时,在夕阳光芒的照耀下,合面镇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许毓春挺自信地告诉笔者,如果进一步优化蚕茧收购环节的体制,增加桑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蚕农的收获会更高。


  新闻背景:探路新农桑模式


  纳溪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目前全区桑园面积40000万亩。历史上全区最高年发种达到9.3万多张,产茧5万多担,蚕农实现茧款收入4500多万元。1995年以后一度下滑,直到2002年才开始实现恢复性增长。


  据悉,去年该区全年发种1.8万张,产茧0.055万吨,总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其中,春蚕蚕茧效益显著,最高单张产茧量达到65公斤,单张养蚕收入1500余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农村劳动力缺乏等的影响,蚕产业发展出现疲软。为突破蚕业发展瓶颈,纳溪区以桑园为基础,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该区还积极推广桑园林下土鸡示范养殖,积极动员蚕农发展桑园土鸡基地,使全区桑园土鸡养殖面积在往年的基础增长了90%。


  2010年,纳溪区秋季桑园土豆免耕秸秆覆盖栽培技术试点成功,桑园套种蔬菜型土豆,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该模式利用秋冬季农闲时间提高复种指数,不仅增加了蚕农经济效益,还提高了桑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有效提高来年桑叶产量。与此同时,纳溪区还积极探索果桑经济,积极引进果叶两用桑,利用桑果酿酒,桑叶喂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桑园旅游产业,提高蚕农收入。

来源:四川在线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