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 2011春夏新品
6月24日,Prada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希望借此提高在大中华区的知名度,拓展市场。近来,国际著名奢侈品牌扎堆到香港上市,亦正是此因。
中国市场对于Prada的重要性,从其招股书中便可一目了然。大中华区的销售占全球的比重已高达19%。相比之下,Prada在其故乡意大利的增长率仅有1%,而北美甚至只有0.8%。过去三年,Prada的销售额在亚太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1%,前景无限,主要是受中国市场推动。其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2%。
截止今年1月31日,Prada净利润达到2.51亿欧元,却背负着40.86亿欧元的债务,倘若能在香港顺利上市并筹得资金,也得先还债后图增长。据港媒报道,6月初Prada已经正式展开国际销售。每股发行价介乎36.5至48元。据销售文件显示,Prada此次招股将发售4.23亿股,连同另外15%超额配售权,若以上限定价,将可集资230亿元。
经历过去10年4次上市失败后,第三代掌门人兼设计师Miuccia Prada和丈夫Patrizio Bertelli决定将战场放在远离米兰的香港。对如今选择在香港上市,Prada总裁Bertelli先生解释为“过去3年在亚洲大量扩张业务,去年当地销量有63%的惊人增长,是最旺的地区”,选择在香港上市也是爲了“更靠近中国这个巨大的精品消费市场”。
Prada已经邀请里昂、高盛、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和意大利裕信银行(UniCredit SpA)等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金融界人士“助阵”,由于已经经历了4次失败,Prada第5次上市计划也被设下了最后期限。
记者了解到,4月中旬一些重量级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等为筹备Prada上市投标奋战多个通宵,国内众多风险投资此时也正注视着Prada集团的一举一动。
选定香港
从金融体系来说,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拥有成熟又相对宽松的监督,如没有资本流动限制、大量减税避税优势、货币自由流通、证券自由转让。相比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纽约显得更为严格、更透明的上市条例,香港对发行者与投资者都极具吸引力。2009年,香港IPO融资额高达318亿美元称霸全球,去年更成为国际大鳄们的冲基金乐园。
2011年一月底,港交所主席夏佳理以Prada为案例,向企业与私募基金大力招商,坦言“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估值高于其他市场的平均数”(约比米兰高30%),希望更多的欧洲精品公司到港上市。
去年5月法国香水品牌欧舒丹在港上市后,股票一直受到市场追捧,相比欧舒丹而言,Prada在亚洲市场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在港溢价的程度也会更高。外资分析师给出的Prada估值略有差异,但大体都在50亿-60亿欧元区间,并表示由于受到机构投资人的热捧,Prada的股价也可能突破“目标价”,达到75亿欧元。这就是说除了偿还历史遗留的高达40.86亿欧元的外债外,还能盈余34亿欧元用于拓展全球尤其是亚洲市场的业务规模。
据Prada表示,公司计划2011年在中国新开17家专卖店,2012年再开11家新店。除北上广外,Prada未来会进一步扩展在二、三线领先城市的市场份额。早在今年1月,港交所正式接纳意大利为其第15个得到的海外司法权区,市场人士相信,此举将为盛传来港上市的Prada大开方便之门。
品牌价值
另一个以皮具着称的意大利奢侈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已选择在米兰证交所上市。据说,这背后的原因在于香港估值可能未必会有多大溢价,这样的对比可能有些牵强,另有投资人指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Ferragamo对自己的品牌在亚洲的认可度没有Prada那幺有信心”。
奢侈品品牌上市后是否能溢价,关键在于其品牌价值。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在3月初发布的报告,2010年,奢侈品在华销售额已达到120亿美元,而到2015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27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Prada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有104家直营店,自2010年到2011年的1月31日,Prada净利润达到 2.51亿欧元,增长率达到150.4%。营业收入达20.5亿欧元,比去年增长了31.1%。2010年,Prada63%的增长来自于亚洲。在中国的收入总额同比增加75%,超过亚洲平均增幅,并为集团贡献了20%的营业额。
Prada显然更快地注意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page_break}
正当Prada欲发力中国市场之际,其产品却频遭投诉,在中国消费者逐渐沦为奢侈品牌“提款机”的当下,谁来保证消费者利益?谁来监管奢侈品牌?
产品频遭质疑探源
Lily Qim今年5月3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购得一款Prada皮包,6月回国以后,她用某知名品牌的皮革亮洁剂轻拭皮包表面除尘,意想不到的是,亮黄色羊皮质的包一经擦拭竟然大范围开始掉色。
“这个包我还没有怎么用过。”Lily Qim告诉记者,“这款皮革亮洁剂我一直用于擦拭各类皮具,其中也有其他各类名牌包包,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记者为此咨询Prada的工作人员,对方则称,“我们的包都是不可以自己随便用皮革亮洁剂擦的,要送至专门的皮包保养中心才行。”
“一款价值1100欧元的皮包,皮革亮洁剂轻轻擦一下就严重掉色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Lily Qim气愤地对记者表示,“这样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该皮革亮洁剂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具体情况我们没有看到包不能妄下定论,但就我个人来讲,已用了十几年这个牌子的皮革亮洁剂,还没有碰到过这么严重的情况。”
事实上,在Prada身上,类似于这样的质量问题的纷争一直屡见不鲜,其中关于掉色和磨损的争议尤为突出。此前有媒体爆料,浙江瑞安工商部门和消保委联合开展品牌服饰质量抽检,在抽检73个批次服饰中,合格率仅达五成。其中不合格产品中包括了Prada这样的一线奢侈品牌。工商部门当时责令不合格产品停止销售,并立案查处。
“国内的奢侈品很多都是国内代工,质量寻常,未必就比A货好多少。这个和价格是肯定不成正比的。”某奢侈品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先前也曾有媒体指出,Prada八成产品为国内代工,高盛已将其列为产品质量风险因素。
原因不言而喻—Prada显然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其招股书说,2007年1月,Prada在中国有8家直营店,到2011年1月,已增至18家,预计到2014年1月,直营店将增至30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打入更多的中国城市。”
为尽快抢占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份额,Prada最近加快了在亚洲市场的门店开设速度。据透露,Prada截至上一财年有319家直接经营的店铺,包括位于纽约、洛杉矶及东京的Prada超级旗舰店及18家折扣店,计划于2012年1月31日止的财政年度再开80家直营店,其中约25家将位于亚太区。
业绩增长态势强劲
早在2010年10月,媒体就传出Prada计划赴香港上市的消息,而这已经是其10年内第5次将上市提上日程,Prada最近一次尝试是在2008年,当时全球金融危机让其上市计划成为泡影。
据Prada招股书披露,此次赴香港上市的业务主要包括Prada及Miu Miu的皮具、成衣、鞋履及透过特许协议提供的眼镜及香水,还有Church’s及Car Shoe品牌瞄准小众名贵鞋市场的业务。
招股书还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Prada亚太地区销售额在总体的比重连年上升,欧美地区则是连年下滑。为此,在亚洲市场开设直营网络成为Prada在2011年度的投资重点。
2009年初,亚太区的贡献率在欧美亚三个地区中还是最低的,甚至不如意大利一国的贡献率。但是仅仅两年之后,亚太区的销售占比就已占到Prada全球销售额的32%,而中国的表现更为突出,占到了19%,同期日本占比11%。
据公开资料显示,Prada集团现拥有Prada、Jil Sander、Church’s、Helmut Lang、Genny和Car Shoe等极具声望的国际品牌,同时它还拥有Miu Miu品牌的独家许可权。
Prada6月24日在港交所上市。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来自港媒的最新消息,Prada预计筹集的资金较之前预期的20亿美元增加了30%,最多达到26亿美元,折合203亿港元。将Burberry及LVMH等统统甩在身后,市值逾千亿港元。
这与Prada去年骄人的销售业绩不无关系。据Prada招股书披露,截至今年1月31日的2010财年Prada运营收入达20.5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0%,达2.5亿欧元。销售额则突破了20亿欧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1个百分点。
从市场看,除却欧美市场经济复苏的诱因外,亚洲市场强劲需求的驱动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奢侈品牌的“提款机”
“2010年全球奢侈品业总销售额为1720亿欧元,整体增长12%,超过金融危机前2007年的1700亿欧元。”意大利奢侈品公司协会A ltagam m a预测,全球奢侈品市场将于2014年底前增长至超过2140亿欧元。
高盛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法国里昂证券发布的一份预测报告中称,到2020年,中国在全世界购买奢侈品的价值将近1700亿欧元,全球44%的奢侈品将被中国人买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其中,亚洲市场这两年一直是奢侈品集团增长的巨大引擎,贝恩咨询公司公布的《中国2010年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奢侈品供应商去年一年从中国人口袋里就掏走684亿元人民币。
2010年,中国去年的GDP增长达10.3%且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造就大批年轻富豪。身家达10亿人民币的人数从2000年的24人增至2010年的1363人,平均年增50%,奢侈品的中国顾客平均比外国顾客年轻15岁。
随着新贵阶层的崛起,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消费需求随之升级,国内以Prada为代表的奢侈品,其忠实拥趸不断壮大。奢侈品也已从过去极少数精英才拥有的排他性消费产品变成了中产阶级的大众消费品。越来越大规模的游客数量以及新兴的富裕阶层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page_break}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以中国市场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几乎已经成为奢侈品牌的“提款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2011年中英文版《商业蓝皮书》。随着中高端消费人群增加,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动力将维持。2015年前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中国成为众多奢侈品牌竞相逐鹿的新战场。而战场亦已经不止步于一线城市,以二三线城市为新目标的“下沉式”发展战略也同样列进了奢侈品行业的发展计划。
与此同时,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将进一步下调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奢侈品进口税下调后最直接的结果便是,让巨额的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变成内需,这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发展。
奢侈品服务亟待升级
与直线飙升的销售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奢侈品在国内的服务却表现平平。
如今,各大奢侈品牌纷纷入驻国内市场,在未来的竞争策略中,卓越的品质和服务将成为提升品牌竞争力的突破口。然而如今奢侈品质量频遭拷问,售后服务堪忧。业内人士称,消费者的权益如何得以体现正成为需要深层次考量的问题。
在专家看来,很多消费者因奢侈品的高价,将奢侈品理解为“质量绝对过硬”。然而购买不久后就发现了质量问题,在同商家的交涉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成本太高,最终往往不了了之;而更多的消费者在面对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的时候,自觉力量单薄,便放弃了追究。
“产品本身依旧重要,但如今的消费者已开始注重‘体验’,他们在购物过程中享受的礼遇、所获得的售后服务等。”某奢侈品牌门店主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却这样的抱怨,国内奢侈品的售后服务同样让人失望。在国内,奢侈品所享受的品牌地位的殊荣和其不相匹配的服务终将制约其发展。现今,即使是位列一线品牌的Prada,售后服务仍有待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6月至今,欧洲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的65%属于中国人。日益成熟的中国消费者希望在中国获得同欧美市场相对等的售后服务,甚至包括对在境外购买的产品的售后服务。因此,在中国市场建立售后服务设施并相应地提升服务质量,为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各种产品—不仅限于国内购买的产品提供服务,则显得尤为重要。
贝恩咨询提供的《2010奢侈品市场研究》中建议,建设并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管理中国客户是应对日益成熟的中国消费群体的有效方式,提供全球一致的出色客户体验也正是奢侈品服务日趋成熟的标志。
prada的上市,带动了香港名牌包等奢侈品涨价,其中受内地人追捧的CHANEL、Dior等都有近二成的涨幅。有行内人士将买奢侈品比做买楼,“越迟买就越贵”。
CHANEL涨幅最大
面对高通胀,加上港元疲弱,CHANEL于5月1日起加价。该公司发言人表示,受汇率波动及优质皮革价上升,旗下7款经典菱格纹手袋作出价格调整,惟未肯透露加幅。
昨日,香港广东道的LV、CHANEL品牌店里,以操普通话的内地买家为主。有个别买家询问涨价一事,店员都基本不予回答。尽管CHANEL经典菱格纹手袋卖价开至3.59万港元,内地买家还是豪爽买下。
Dior最受欢迎的经典款Lady dior也在涨价潮中脱销,店员告诉南都记者:“五月全线调价了一次,lady dior上调大致6000元,目前售价2.7万。不少顾客知道要调价,都提前过来买完了。”
有二手名牌袋店员工还透露,近期不少名牌袋加价,其中CHANEL加幅最大,以最受欢迎的25CM经典菱格纹手袋为例,由2.91万港元加至3.59万港元,加幅达23%;而LV的Speedy款手袋,数月前专门店售价由5500港元加至5800港元,涨幅逾5%。
内地客:该买还是得买
尽管名包涨价,内地买家却并不松手。来自浙江的徐小姐本次赴港,要帮好几位朋友买包。她称,“这些品牌每次放出风声要涨价,其实都是促进我们消费。我们见涨不见跌,不买以后就亏大了。”
“别看排很长的队,我们都是盯着选定款式来的,找到了直接买就好了。”昨天,深圳罗小姐帮老公买了一款灰色LV钱包。她称,老公平时都是用LV钱包,不会因为涨几千块钱就不用了,该买的还得买。
奢侈品涨价此起彼伏,让网络代购生意不好做。一家淘宝上专营名包代购的店主“樱子”称,5月帮客人买CHANEL时,就发现已经涨了好几千,当时就买了好些货囤着卖。
“淘宝店的买家很看重价格,当时囤的包我还是按当时的价卖,另外加收代购费。”樱子表示,其他朋友做代购的,最近生意有受影响,包包突然调价,有买家怀疑我们坐地起价。樱子还说,新品涨价可能会让九成新的二手包包更好卖。而记者在广东道几家二手店询问CHANEL经典款时,店家均表示已经卖光,要等补货。
业内观点
中国奢侈品协会会长蔡苏建分析,奢侈品的定价很复杂,“每次涨价都会引起一阵销售狂潮。”蔡苏建称,大部分欧洲奢侈品企业认为涨价不仅不会带来消费者流失,反而会加速品牌销售额的增长率。
不过,蔡苏建提醒消费者,买奢侈品出手不菲,要特别注意保值。要注意是限量版、或者有艺术家签名的奢侈品才能长期保值。
来源:中国时尚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