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在几十年前,或许是迫不得已,但在如今,却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大势所趋。人往高处走,山里的娃想看山外的世界,农村的孩子要跳进大城市,县级市的年轻人一心奔省城,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把眼光投向一线城市。
外出打工人积聚最多的城市莫过于北深上广,不过根据最新的一份研究数据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不再追逐父辈人外出打工的“足迹”,很多异地工作者选择回家乡发展。
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巨大的劳动力市场,而信息、交通的日益发达,也让人才的流通速度不亚于高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背井离乡”,离开家门是满怀信心,衣锦还乡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有多少人能在异地站稳脚跟?又有多少障碍在那个陌生的城市等待着他们呢?近期针对异地求职者的各种现状做了调查,希望可以给正在异地工作的以及正准备去异地求职的人们一些参考。
参与本次在线调查共有2140人,其中63%为男性;51%为本科及以上学历,37%是大专学历;26%有1—2年工作经验,37%有2—5年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占27%,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占11%。
异地求职,不看金钱看机遇
一线城市期望薪资不算高
在2010年曾经对职场人逃离一线城市的意愿做过调查,70%的职场人打算或是已经逃离一线城市,而且,“逃离一线城市”也曾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那是否一线城市的魅力不再了呢?本次调查显示,41%的求职者将异地求职的目标城市锁定在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热门程度依然。一线城市亦如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却拼命地往里挤。此外,华东地区(如南京、苏州、宁波、杭州、合肥、青岛、济南、福州、闽南、南昌、无锡、常州)也是异地求职者心目中的理想之地,有27%的人将目的地设为华东地区。选择华南—华中地区(如长沙、郑州、武汉、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的占10%沿江、沿海城市自古就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带动了机遇,成为热门也不足为奇。另外,仅7%的人对城市选择没有要求。
哪些客观因素促使你选择某个城市求职呢?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城市的职工平均工资高低,并不是大家所看重的,就业机会才是首要条件。据无忧指数2011年4月份网上发布的数据显示,职位需求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武汉、南京、成都、西安、沈阳,这与“异地求职者现状”调查中的异地求职热门地区的排位恰好符合。城市的发展前景、开放程度和人文环境的受关注度均高于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可见,如今异地求职者在选择目标城市时,更为理智,眼光更为长远。
但当被问及薪资状况时,51%的异地求职者都表示,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低于自己当初的要求。仅4%的人拿到了高于自己要求的薪资。调查结果也显示,去一线城市工作的异地求职者的薪资要求并不是太高,与华东地区相比,期望薪资在8000元/月以上的比例相差无几,3000—5999元/月的薪资要求均占半成左右。相比之下,去西北——西南地区(如西安、重庆、成都、昆明)的异地求职者整体期望薪资较低,2000—2999元/月的比重稍高。
逃离,不是理性是无奈
大多数人都对逃离北上广的趋向表示认可。“选择离开”大有化身为理性回归、民智成熟同义词之势。“逃离”不失为个人与大城市双赢之举。就这样,“无奈放弃”被名曰“理性选择”,“逃离”不再是失败,而是审时度势的观念升华。然而,对大城市的迷恋,真的只是基于观念?须知,人都是依附于资源活着,考虑到资源分配倾斜到无以复加之地步,谁不想留下分羹一杯呢?
资源分布失衡,导致机遇不平衡
中国是个各种资源(包括就业机会、见识阅历和交际圈等等)分布很不平衡的国家,而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机遇的不平衡,在北上广等核心大城市生活,固然要支付更高昂的成本,但相应地,也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年轻人之所以会扎堆一线城市,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为何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来到北上广,因为这是对于资源追求的理性选择。
资源不“逃离”,只让人“逃离”?
在大城市扎堆的不仅仅是年轻人,企业、学校、商业设施、交际场所、服务机构……这些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学习、交际、休闲、咨询服务元素,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大规模向外“逃离”;它们不逃离,那些被吸附在它们身边,希望获得更好的工作、更充实的生活的年轻人,又如何会舍得“逃离”?
离开的,可能恰恰是精英
区域发展不平衡,投资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各种资源优势在一线城市比较集中,这不仅是一线城市人口膨胀的关键原因,也是青年人踌躇繁华都市街头,却迟迟找不到个人位置的肇因所在。资源的丰富恰恰导致了淘汰机制的残酷。而在中国,基于家世的纳斥又往往重于能力的遴选,正因为如此,离开的可能恰是事实上的精英。
纵有千般不是,却有万般好
对一线城市的政府部门而言,现在头疼的是人口膨胀问题,但是,长安米贵,居之不易,自古如此,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中外皆然,但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性产物,谁又能忽略大城市那些好处呢?整个社会的资源与资本都在向大城市倾斜,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种种莫不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专家所谓“城市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决定”,其实显得多么冷漠与无情。
来源:经理人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