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工资涨不到指导线”该向谁喊冤?

“工资涨不到指导线”该向谁喊冤?

  昨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11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在招工难、“加薪”呼声高涨的大环境下,江苏今年明显提高了企业工资涨幅:至少要涨6%。据悉,今年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3%-15%,企业工资增长下限为6%-8%,不设企业工资增长上限。

  “工资涨不到指导线”该向谁喊冤?


  昨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11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在招工难、“加薪”呼声高涨的大环境下,江苏今年明显提高了企业工资涨幅:至少要涨6%。据悉,今年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3%-15%,企业工资增长下限为6%-8%,不设企业工资增长上限。


  正好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工薪阶层而言,不希望“涨工资”的恐怕也不太正常。不仅如此,放在房价高企,物价上涨不断吞噬工资收入的背景下,工资不经花,甚至“月光”的,实在是个普遍现象。这个时候,“涨工资”其实无关得寸进尺,而更多不过是维持生活水平,不被CPI甩下罢了。


  不过,“涨工资”这事儿显然不会只需工薪阶层一厢情愿便能心想事成,尽管有了薪资协商机制,但既然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究竟涨还是不涨,又能涨多少,最终当然还得看老板的脸色。这个时候,江苏省不仅不设企业工资增长上线,还规定了6%-8%的涨薪底线,这样一条企业工资指导线,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如果认为有了工资增长下线,“涨工资”便能水到渠成,如愿以偿,恐怕还是过早乐观了。事实上,尽管工资指导线的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布,作为保障职工权益的机构和部门,在职工利益方面当然有发言权,但是,作为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其实并不能为“工资指导线”提供具体的实质性保障,“工资指导线”的兑现也依旧缺乏必要前提。


  具体而言,工资指导线要想真正成为工资的上涨,显然还要看具体企业对于这一规定的具体执行,但是,既然“工资增长规定”只是“指导”而非“强制”,对于具体的企业而言,由于各自经营状况的千差万别以及企业决策层理念的因人而异,这一规定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兑现,显然需要打个问号。假若有企业拒绝接受这一工资增长规定的指导,连按照下线涨工资也拒不履行的话,规定中至少还没有见到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应对与求解之策。


  此外,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则是,对于效益不好的企业,最低加薪6%的规定,尽管“说起来容易”,但却多少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对于效益不好甚或经营亏损的企业而言,连自身的经营状况都难以为继,现金流都难保不断,企业生存都自身难保,就算企业真的想给员工加工资,恐怕也是黔驴技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时候,仅仅是让企业想方设法,其实变不出“真金白银”来。而假如强制效益不好的亏损企业“加工资”的话,不仅极有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现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便企业并未因此倒闭,也极有可能以裁员的方式应对,而这些显然不应该是“工资增长线”的初衷。不仅如此,即便是业绩不错的企业,假如老板就是舍不得给员工涨薪,上诉工资指导线又有什么对策,也同样需要打上个问号。笔者有位朋友就在南京一家外企工作,受金融危机影响,不仅几年没有加薪,今年的加薪幅度也仅有3%,对于这类企业,工资指导线该如何生效,也同样需要追问。


  一言以蔽之,“至少涨6%的工资增长规定”固然听上去很美,其出发点也不乏善意,但是仅仅这样一条“工资指导线”,显然还不足以保证工薪阶层的收入赶得上CPI,至于所谓“6%的增长下线”,假如涨不到,也没地方喊冤的话,恐怕只能徒增工薪阶层的郁闷。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真正实现这一收入增长目标,“工资指导线”之外,恐怕还需更多务实举措和有效保障。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