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在经济金融形势和政策走向的表述上,此次会议与一季度例会相比出现一些变化。
关于价格问题,此次会议强调了“通胀压力仍处高位”,取代了一季度的“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宏观调控任务”。央行在二季度例会中强调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并首次提出了把握政策的“稳定性”。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正向宏观调控预定的方向发展,但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面临的风险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
会议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管理流动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
央行提出,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要继续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对于央行例会措辞的变化,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研究员付兵涛认为,由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落,央行目前对于经济回落的担忧较一季度更加明显。措辞的变化意味着货币政策可能进入观望期,央行将会密切关注6月份和7月份的宏观运行数据,如果后续通胀得到有效控制,紧缩力度可能会放松。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指出,央行明确提出“通胀压力仍处高位”,并且强调货币政策要把握“稳定性”,正是对目前有关政策需要放松的回应,即政策不能放松。据他分析,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可能由“主动收紧”转向“保持中性”,但“保持中性”不等于“观望”,而是在必要时候继续回收流动性,如果通胀继续上升,仍应保持实际利率水平大致稳定。预计7月份将会有一次加息,但不会再有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