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要转型升级,要拥有行业话语权,就要拿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中拥有品牌优势。深圳的服装企业该如何走好转型之路,如何打造核心价值?7月9日,在宝安创意馆内,记者专访了艺之卉时尚集团首席设计师赵卉州。
记者:在国内商业渠道不甚完善的今天,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似乎需要更多的投入。艺之卉在创业之初是由“三来一补”起家还是直接走品牌之路,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选择?
赵卉州:我学服装设计出身,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在服装的艺术性上有自己的追求,所以从1997年开始,我就从一间小店开始做起,有了自己的品牌艺之卉。那时候我没有很大的想法,还没有想过要做很大的事业,那时候就想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衣服。后来自己慢慢的就有一个信念,艺之卉品牌诞生时,提出的品牌营销思路是“你的气质原来可以被阅读”,强调的是品牌背后的故事。品牌是有灵魂的,设计师就是品牌的灵魂。每个人的人生起点不同,选择也不同,但关键是你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坚持自我,生存下来。
记者:现在看到很多原本做“三来一补”的企业开始转做品牌,但是服装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不仅需要有决心、有耐心,还需要有资金、有过程,这都需要实力和时间,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赵卉州:很多服装企业经营者都知道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也梦想着拥有自己的品牌,但在品牌长远发展和眼前利益方面不能取舍,赢利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让很多企业不愿投入精力和资金来培养一个品牌,最终只能有两个选择,一是为他人作嫁衣靠贴牌加工来赚钱的大型工厂,二是模仿和复制,做一些产品整合而非设计研发。这些看上去资产势力非常雄厚,步伐非常巧妙的做法,在金融海啸时才知道其生命力的脆弱。做品牌需要坚持,需要练好内功,需要沉淀,只有品牌的生命力才是最强的,品牌的无形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每个企业都要有建立百年品牌的决心和魄力,要认识到做品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记者:就像一个优秀成功的人,他需要有一定的修养、文化和气质,品牌也是一样,要想要一个品牌为众周知受人欣赏,它也必须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文化和气质,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谁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赵卉州:是的,品牌需要一定的文化,文化的培养则需要一个品牌孵化器。品牌发展到后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持续的创新,这对于一个设计师品牌而言,是极大的考验,但艺之卉一直坚持着。艺之卉从1997年第一条连衣裙开始,通过连衣裙的衍变来表达艺之卉的优雅,传达我们艺之卉连衣裙与品牌以及与“鱼”文化的关系。我们通过讲述“裙恋”来传承一种精神。比如说阿玛尼蝴蝶结的感觉,香奈儿蕾丝的立体花朵……所以每一个品牌都有它的符号。而我们展出的连衣裙把艺之卉这么多年的DNA提炼出来,进行整合,感受更多的风格。艺之卉提出了现代服饰概念,还成立了自己的艺之卉新锐美术馆。在这样的氛围中,公司培育出了多个品牌。品牌传承下去要经历很多的风雨,不可能永远都是快速的增长。时尚的话语权对品牌管理很重要。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朝着一个目标和方向走下去。我觉得只要坚持走下去,总有中国品牌的立足之地,最重要是坚持信念。这条路很长,但是我认为迟早会走得通,走得好。{page_break}
记者:这次服交会上您在宝安创意馆用超大的展位来展示公司的文化之旅,预期效果达到了吗?对于今后组办这种专业类展会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想法。
赵卉州:服装时尚与浪漫、修养、艺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次服装交易会很好的展示了艺之卉的品牌形象,输出了品牌故事。如果有可能,希望下一届展会能多一些跨界交流与合作,邀请嘉宾可以不仅限于服装届的人士,要多一些演艺人士、文化人士这些和艺术时尚密切相关的行业负责人,这样会更加立体化、多元化,行业间的跨界合作与异业营销也更容易达成。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