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一线体育服饰品牌增长“面露难色”

一线体育服饰品牌增长“面露难色”

上周,投资者和分析员被李宁和中国动向管理层公布的,远逊预期的经营数据和下半年将要面对的挑战吓了一跳。”工银国际认为,这不仅令两股承受巨大沽压,亦令整个运动服装零售板块估值被大幅调低。

  依旧“跌跌不休”,自上周末预告2011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合并报表收入同比下滑约近5成后,Kappa品牌持有者,国内体育用品上市公司中国动向(03818)股价不断下挫。昨日中国动向股价当天下滑超过17%,自本月初起计算,股价已缩水超过32%。


  而就在中国动向发布盈利预警之前,历来占据国内体育品牌头把交椅的李宁(02331)亦预告称,中期业绩将有所下滑。受此影响,至上周五收市,李宁已连跌三天,累计跌幅超过27.24%。不是产品都已经提价了吗?的确如此,但很显然这还不足以抵消行业环境的恶化。李宁是国内品牌的典范,中国动向则代表着业内运作国外品牌的最高水平。两颗璀璨明星黯然失色,预示着国内体育品牌高速增长开始遭遇瓶颈。


  国内体育品牌双星黯淡


  上周四,李宁发布盈利预警称,预估上半年集团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5%,净利润率将由去年同期的12.9%缩水一半。去年7月,李宁高调宣布品牌重塑并发布新标识,并对内做出了多项调整,结果连续两个季度订货量下滑。


  而就在不久前,李宁首席运营官、首席市场官等三名高管先后离职。


  尽管其后李宁C E O张志勇称高管离职对公司无影响。但随着上周发布中报预警,资本市场本已紧绷的神经开始出现“裂痕”。消息一出,李宁股价连续下滑。若参照品牌重塑之前,李宁4月份31元左右的股价高位计算,目前其市值已蒸发超过220亿元。


  就在李宁发布预告第二天,另一家国内体育服饰行业标杆性企业中国动向亦“拉响”了盈利预警,称2011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合并报表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5%,主要原因是分销商削减销售订单、公司回购未售库存。


  此外,中国动向还预计,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率将从去年同期的37%下滑至17%-19%左右。受业绩预警影响,中国动向股价亦一路跳水。


  个性还是共性?


  “上周,投资者和分析员被李宁和中国动向管理层公布的,远逊预期的经营数据和下半年将要面对的挑战吓了一跳。”工银国际认为,这不仅令两股承受巨大沽压,亦令整个运动服装零售板块估值被大幅调低。


  摩根大通则认为,2011年李宁全年收入将倒退13%至82.33亿,盈利倒退60%至4.43亿,而安踏(02020)则将分别增长22%及15%。“由此看出,年内李宁不仅将被安踏超越,亦可能被其它二线品牌迎头赶上。”按照上周五收盘价计算,李宁市值为108亿元,中国动向为117港元,与特步(01368)(约111亿)、匹克(01968)(约110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安踏则以339亿元遥遥领先。


  瑞士信贷观点则认为,鉴于一些品牌存在较预期更加严重的库存问题,中国体育服饰行业可能已开始陷入品牌危机。“倘若品牌贬值或品牌危机提前到来,中资运动服饰品牌的整合将可能较预期来得更快。”


  不过工银国际持不同意见。其引用数据称,尽管李宁2011全年订单金额仅同比增长1%,中国动向2011年下半年订单金额同比减少40%,但其他大众化市场运动服装品牌商的2011年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我们认为李宁和中国动向的市场占有率正被国际品牌和国内大众化市场品牌抢走。”工银国际维持对匹克、特步和安踏的乐观看法。


  “尴尬”定位或是增长乏力主因


  面对李宁和中国动向这两家国内体育品牌中的佼佼者,业内认为成本及库存激增是其双双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此外,作为国内一线品牌,李宁和K appa的产品与国际大牌定位定价相仿,亦是遭遇“天花板”的重要因素。


  此前,李宁曾为加快零售端库存货品的清理而回收了部分经销商存货。中国动向方面则表示,公司作出了2.2亿元除税前非经常性拨备,用以购回经销商的过剩存货。尽管早在去年年底,以李宁为代表的国内体育品牌掀起了一股“涨价热潮”,并在今年正式实施。然而,一方面消费者埋怨涨价,另一方面激增的运营成本难以控制,李宁通过涨价所构成的缓冲带轻而易举地被吞噬殆尽。


  瑞银则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了竞争的问题。“由于定位一线品牌,李宁与其他上市的体育用品股比较,其产品集中在中高端的市场,须与国际品耐克及阿迪达斯竞争。”中国动向持有的K appa品牌亦是如此,市面上该品牌的产品与耐克、阿迪达斯定价相仿。至于安踏、匹克、特步等品牌,其主要“战场”在三四级市场,国际大牌的渗透力仍然有限,所以暂未遇到这样的问题。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