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康奈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合作区资料

康奈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合作区资料

     广袤的绿色平原上一片静谧,这里资源资源储备惊人,但利用率也低得惊人。在每年可开采的2000万立方米原木中,仅有1000万立方米得到利用,其他的全部白白腐烂掉,与此类似的,还有毛皮、农产品等。这里就是俄罗斯的乌苏里斯克。     如今,一个中国人建设并运营的中俄经贸合作区已经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合作区的厂房中,“MADE IN CHINA”的半成品皮鞋纷纷由中国输出的工人们紧张地二次加工,变成“MADE IN RUSSIA”,然后运送到世界各地销售。目前,入驻该合作区正式投产的已有6家中国国内知名企业,到明年底将达到18家。而到到3期建设全部完成,将有超过60家的中国企业入驻其间。   248亿销售规模的经贸合作区   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康奈集团的国际化之路由来已久,但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项目的诞生对企业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表示:“从康奈的国际化战略角度来说,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现在走向资本输出,是一条必然之路,也是一条创新之路。通过这种途径,我们可以减少成本,还能解决很多本可能出现的贸易争端,绕过高额反倾销关税,进入欧美远东地区的很多市场。”   实际上,康奈集团的想法也是国家的主张。2005年底开始,商务部就着力培养中国企业抱团、群体性走出去,不是简单的产品外销,而是到世界各地建合作区、经贸区等,第一批有8个拟定意向,后来实现了6个,除了康奈牵头建设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外,还有海尔、中国有色等牵头建设的各合作区。   2006年9月28日,由温州康奈集团和东宁吉信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在乌苏里斯克奠基。合作区规划占地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计划引进60家企业,总投资超过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配套投资7亿元,引进企业投资超过13亿元,项目共3期分5年全部建成。   据康奈集团总经理钟普明介绍:“合作区定位于轻工、电子两大产业,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包括独联体国家这部分市场空间极大,另一个原因是通过俄罗斯出口这些产品,阻力小,关税低。”   初步估算,60家企业入驻后,这个合作区的生产能力可望达3000万双皮鞋、1000万件服装、60万套家具等,年销售额248亿元人民币、利润32亿元人民币、税金14.6亿元人民币,带动国内出口贸易额26亿美元,解决6000人的就业,其中国内带过去的人员4800人,俄罗斯当地1200人。   俄罗斯平台空间巨大   康吉经贸合作区建立并招商的消息传出以后,很多媒体慕名前来采访此事件,大家有两个共同的问题是:第一,为什么是康奈?第二,为什么是俄罗斯乌苏里斯克?   康奈集团在温商、浙商中素来以“稳健经营、创新开拓”著称。从2001年巴黎开出第一家海外专卖店至今,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开出逾200家专卖店,企业内部,把这个产品输出的过程称为“走出去”。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康奈集团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坚持海外销售的产品用康奈自有品牌、售价不低于国内同档皮鞋价格,甚至远高于国内专卖店价格,并且积极参与国际化平台搭建,参加国际标准建设,实现全球同步研发、设计、上市,这个品牌输出过程又被称为“走进去”。   如今,康奈在俄罗斯经贸合作区的投资被看作集团实现“资本输出”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成为国内外战略资源的整合者。”康奈集团副总裁郑莱莉这样评价资本输出的意义,“现在康奈要从走出去走进去上升到走上去,成为在产业链最高端整合资源的角色。”   而俄罗斯乌苏里斯克恰好成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的最理想平台。理由有三。   首先,中俄两国的政策导向决定了在俄罗斯展开经贸合作的可能性最大,和谐度最高。当前正值两国邦交关系最好的时候,双方的政治互信上升到新的水平,经贸往来进入最密切阶段,同时,俄方正在大力打击“灰色清关”,双边贸易秩序正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在这个背景下,与中国黑龙江相近并且有百年贸易历史的乌苏里斯克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最佳对接点。俄方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2006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助理一行专程从圣彼得堡到合作区调研考察,2006年10月、2007年8月,中国商务部两位副部长亲临合作区考察。   其次,乌苏里斯克是滨海边疆区的第二大城市,是我国通往远东、太平洋沿岸的重要通道,乌市离中国东宁口岸仅有53公里,距世界名城海参崴100公里,交通便利。在此基础上,乌苏里斯克和中国的关系极佳,很多华人在当地经商,和当地的各界人士相处良好。   最后,也是该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合作区将对中国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好处。举例而言,以正规通关计算,一双半成品皮鞋出口关税仅5%,而成品鞋关税高达15%,如果以“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从温州到圣彼得堡要3个月以上,而且可能面临被税警强制拉货的可能。可是如果企业将半成品鞋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园区内完成组装,就可以打上“MADE IN RUSSIA”,不仅可以安全地在俄罗斯境内销售,还可以发往欧盟各主要市场销售,不必担心诸如“反倾销”之类的问题。概括计算,一双鞋销往俄罗斯的关税成本最少降低70%,而家具等产品的关税也要减少50%。更为重要的是,从2007年4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布禁售令以来,大量不规范中俄贸易市场被取缔,正规的合作区市场成为最大受益者,轻工产品普遍的批发价明显上升,企业获利能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目前国内TCL、长城汽车的知名企业都有意投资园区建基地,而信息产业部正牵头组织海尔、康佳、联想等参与建厂,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的潜力无限。   康奈与SATRA机构合作资料   当中国的产品越来越多地销往全球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阻力,其中一个最难以逾越的就是“技术标准壁垒”。因为中国很多行业的国内技术标准参数以及检验检测标准都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数据不同,导致国内企业动辄遭遇诉讼,损失极大。   对有志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破解技术壁垒的最佳手段之一就是从参与标准、融入标准,到尝试提出标准、建立标准。康奈集团与SATRA的合作历程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的正确性。   全国首家SATRA会员单位   英国SATRA全称是Shoes&Allide Trade Reasarch Association,是一家国际性会员组织,成立于1919年,早期为一个国际鞋业贸易商组织的研究协会,代表世界鞋类认证的顶尖水平,阿迪达斯、耐克、锐步等国际巨头都使用或参照SATRA标准,均要求各地供应商参照SATRA标准作业,而且SATRA还能确保遵照欧洲健康与安全、环境服务等新立法,协助各国设置ISO、SA等系列认证体系。   2001年,康奈集团副总裁郑莱毅在英国莱斯特留学时,与SATRA亚太区代表结识,当时康奈集团的国际化步伐已经开始,在欧洲多国建立了专卖店,但是具备国际一流制鞋实力的康奈集团却苦于不能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   郑莱毅了解到,SATRA具备全世界最大的测试实验中心,其本身具有美国认证服务,也在欧盟制订法规和标准的组织内占有重要席次,是国际标准的重要制定方,因此如果与SATRA合作,就可以全面获取最新技术资讯,如鞋的安全、舒适标准,被限用的化学物质等。双方一拍即合,2001年康奈集团成为SATRA在中国大陆的首家会员单位。   2004年,双方在北京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康奈在SATRA的指导下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自己的鞋类设计研发中心,跻身于全球标准制定者的行列,在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由被动者成为主动者。   从学习标准到自创标准   康奈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们,通过与SATRA的合作,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过去康奈依靠董事长郑秀康一脉相承的高超制鞋技术称雄国内,开始国际化后,康奈更重视制鞋全球技术潮流,多次派人考察、学习,同时不断通过搞消费者调研提升产品的舒适度,不过,始终缺乏一些具备最新科技与理论含量的手段。通过与SATRA合作,康奈得以利用其庞大的人类脚型数据库,分门别类地研发适合全球各地人群最合脚的皮鞋。比如欧洲人脚大人重,最适合穿牛皮大底的皮鞋,而亚洲人体形小巧,更适合的鞋底是轻巧耐磨型的。   其中最核心的是SATRA的舒适度标准。康奈利用SATRA的仪器和标准率先在国内提出舒适度的新概念,目前我国对皮鞋检测标准始终停留在会不会脱胶、断裂等基本问题上,而国际化的标准更明确地对软硬度、透气性等概念提出了要求,没有这些要素,产品就不能称为“舒适皮鞋”。   在借鉴了舒适度标准后,康奈研发了多重技术。如去年推出的商务舒仕系列皮鞋,具备“双皮面透气微囊”工艺、“吸湿软底减震”技术和“矢量鞋楦贴合”技术这三大革命性的科技,大大提高了皮鞋的舒适度。   而在2007年,康奈再推出了新款的“经典舒仕系列”皮鞋,每双皮鞋的鞋底有四层,确保吸湿性和柔软性,此外在鞋内采用了5点3D技术,确保任何脚型的人穿着都会感到舒适。   康奈研发中心的负责人透露,经过这些年的合作,康奈不仅全面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制鞋技术,也成功地规避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康奈在欧美的专卖店里皮鞋的售价都和当地的中档皮鞋价格相当,而质量更胜一筹,不仅没人在“低价倾销”上做文章,更没有人曾试图指责康奈皮鞋工艺达不到欧盟标准。   而康奈集团也并不满足于于此,研发中心正在综合各地市场的调研数据以及在生产、研发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开发具备中国特色的鞋类舒适度指数,可望成为中国人自行研发创设的鞋类标准。

来源:互联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