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制度保障让民生阳光温暖每个人

制度保障让民生阳光温暖每个人

  集富济贫:“亲民基金”惠民无死角

  集富济贫:“亲民基金”惠民无死角


  “没‘亲民基金’,我这把老骨头还不知道要摔破多少次脑壳!”7月16日,忠县新立镇双柏村村民陈世权老人,摸着自家的水泥楼梯连连慨叹。


  陈世权老两口,一个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肢残,一个是先天性智障,家境极为困难。家徒四壁的房子里,连上下二楼都是靠自制的简陋木梯。


  两年前,因为木梯突然断裂,陈世权从二楼坠下,脑部摔出10厘米的口子,受益于一系列救助政策资助才治好伤。但断成几节的木梯,却让老两口犯了难:再做个梯子也不敢再爬了啊。


  双柏村党支部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向“亲民基金”申请了1000元资金,为老两口修建了水泥梯,此事在当地一度传为美谈。


  所谓“亲民基金”,始于2009年新立镇的创新举措,采取“镇上拨一点,联合党委筹一点,各级单位和个人捐一点”的方式,筹集一笔启动资金,建立起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平台。


  “我们希望每一个群众,都能感受到民生政策的阳光,尽量消除死角。”新立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毕竟还是有一些特殊个体无法照顾,例如具备五保户基本条件,但年龄尚不符合要求的村民等。这样“亲民基金”就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


  当孤寡残疾老人喝不上水、当五保户生活保障有困难、当残疾人生存难以为继时,“亲民基金”就像冬日暖阳,给这些容易远离大众视线的角落,送去别样的温暖。


  “‘亲民基金’的建立,也让先富起来的村民们意识到,身边还有需要帮助的乡亲们。”新立镇相关负责人坦言,因为“亲民基金”是非盈利性的,今后的后续资金大多要靠捐献。而在“亲民基金”的带动下,先富起来的村民们加深了社会责任意识,大家认为这是“集富济贫”的善举,也非常乐意为基金做贡献。


  惠民到家门:一个人的需求由一个团队解决


  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使得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群众诉求也产生了深刻变化,民生的考量在当下已不仅只局限于钱物帮扶,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社会管理模式,来满足农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成为忠县制度民生的突破点。


  白马村2组的李芬芳家并非困难户,但一度为一件小事头疼不已,那就是家里只要用电饭煲就必定跳闸。因为适逢农忙,李也来不及向镇里反映此事。


  然而,仅仅几天后,村委会和镇上相关职能部门就来到了李家详细记录。当晚,供电所就派人解决了用电跳闸问题。


  “我家的事都没和人说,怎么镇上和村里都知道了呢?”李芬芳高兴之余不免惊讶万分。


  事实上,这正是忠县实施网格化管理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所谓网格化,就是农村按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网格,社区按居委会为单位划分网格,利用信息技术和网格间的协调机制,在网格之间实现有效信息交流,共享资源,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目的。


  “就是一个人的需求由一个团队来解决!”忠县网格化管理相关负责人通俗地解释,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包括村委会主任、村卫生室医生、村民小组长和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等,他们不定期在村里走访,不管哪家有什么困难还是有什么诉求,这个团队都会协助解决。


  调解纠纷、引导生产、解决困难,网格服务团的服务无所不在又细致入微,令群众惊喜连连。


  “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乡亲们都喜欢。”享受到网格服务团服务的众多农民由观望到认同再到欣喜,如今对这一民生措施充满了感情。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