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的五个月来看,经济增长保持稳定,通胀压力依然显著,中央紧缩的政策保持不变,人民币利率和汇率进入了一个不断上升和升值的通道,房地产市场博弈依然处于僵滞观望状态。上半年的中国经济,总体可以概括为:宏观稳定,微观调整,适度通胀,经济总体表现为稳定趋好的形势。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左右的潜在增长区间,全年经济增长总体有望实现9.8%左右,CPI有望保持在5%左右的高位水平。
一、长焦镜头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双高”经济是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国经济目前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经济层面的二元经济转型基本结束,经济进入刘易斯拐点后的农业商业化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工业化驱动、城市化抑制的发展模式,以及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高增长、高通胀”为特征的“双高”经济增长周期。下面具体分析一些数据,来说明我们的结论。
消费物价指数(CPI),自从2009年10月份走出负增长以来,持续上升,2010年11月份达到5.1%的高位,2011年3月份达到5.4%,4月份保持在5.3%,5月份维持在5.2%,6月份跃升至6.4%。如果考虑到2011年1月份CPI指数篮子调整的因素,按照去年的CPI统计指数的话,今年3—4月份CPI已经达到6%左右。通胀的压力在持续上升。本轮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成本压力,包括国际能源资源和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经济处于刘易斯拐点后农业商业化阶段,或者说工业化中后期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由此推动的劳动成本上涨,将是一个持续影响中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因素。这预示着中国结束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阶段,进入了一个高增长伴随着高通胀的经济增长阶段。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样自2009年11月份走出负增长以来,在2010年5月达到7.1%,一直保持在6%左右的高位,在2011年3月份达到7.3%,在4月份保持在7.2%,5月份维持在6.8%,6月份继续保持7.1%。PPI在2010年4月达到6%以上以来,一直保持着高位运行。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能源资源和大宗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内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并保持高位水平的现实。
GDP增长,自2009年3月走出经济周期的谷底6.1%以来,在2010年3月达到11.9%的高位,到2010年12月回归到9.8%,到2011年3月保持在9.7%。经济相对保持在潜在经济增长趋势水平。根据我个人2008年的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趋势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这是一个经济在各种要素充分配置下的自然增长水平。中国经济工业化驱动、城市化抑制的现实,使得城市化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尤其是中等收入水平阶段,结合国际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起飞与工业化发展,中国依然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长趋势水平,也就是说,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率。
通过对比GDP与PPI、CPI的变动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即进入“双高”经济增长周期。
二、短焦镜头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双缓”趋稳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投资的逐步退出,经济增长中的政策刺激效应在消退,市场的配置机制逐渐发挥作用,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沪综指数、发电量等指标反映了这一特征。“双缓”趋稳将是今年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009年4月达到最高点56.6,2010年4月为55.7,到2010年11月降为55.2,到2011年3月又回到53.4,4月为52.9,5月到52,6月下降到50.9。PMI的持续下降,表明整体经济过热的情形结束,通胀与增速同时出现放缓的趋势。这一放缓的趋势,反映了经济调整中增长与政策预期趋于稳定,通胀与增速放缓,即“双缓”特征。“双缓”特征是上半年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下半年和全年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沪综指数,自2010年6月走出最低点2398.37点,到2010年9月达到最高点3655.66点以后,一路平稳保持在2800点左右,2011年2—4月份保持在2900点左右,5月跌落到2743.47点。沪综指数走出低谷,回到2800点左右,也反映了经济调整中增长与政策预期趋于稳定,经济趋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发电量,从2011年1月份的3672亿千瓦时,经2月份的3101亿千瓦时,到3月份的3830亿千瓦时,4月份又降到3664亿千瓦时,5月份同比上升12.1%,为3775亿千瓦时。今年以来,发电量总体高于本轮周期谷底,尤其是2010年的总体水平3500亿千瓦时。发电量回升并保持较高位的稳定运行,反映了经济趋稳的力量在形成,与“双缓”特征相对照,说明经济结构在发生着调整和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提高。
房价指数,自2011年以来,无论是国房景气指数还是销售价格都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即100—104点区间。房价指数,反映的是经济中的金融投资和通胀预期。房价指数稳定,说明经济整体是趋稳的,通胀是趋缓的,增长是趋缓的。这一特点也反映了“双缓”趋稳的经济特点。
对比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沪综指数、发电量和房价指数,我们可以得出,从经济实际运行层面和企业运行层面看,经济表现出了“双缓”趋稳的特征和趋势。
三、流动性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货币供给回归常态,增长趋于理性是今年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货币投放量,狭义货币供给M1从2009年8月超过广义货币供给M2以来,一直持续到2010年12月,进入2011年1月以来,M1增速低于M2,并维持在同样的增速水平。M1增速自2009年8月超过M2,到2010年1月达到38.96%的最高点,一路维持稳定的下降,进入2011年,低于M2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增速水平,即1月13.6%、2月14.5%、3月15%、4月12.9%、5月15.1%。M2增速则从2009年9月达到最高点的29.31%,降到M1以下,到2010年7月下降到最低点17.5%,8月回升到19.2%,并一路维持较为稳定的增速水平,到2010年12月的21.2%,开始下降到2011年1月的17.2%、2月的15.7%、3月的16.6%、4月的15.3%。通过对照M1和M2增速与GDP增长速度,我们可以发现,2009年8月以来,包括整个20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最终消费需求拉动的。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相关刺激消费的政策逐步淡出和上轮经济周期中消费抑制的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刺激与补充性贡献逐步回到一个理性的增长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从2010年开始一直维持在18%的增速水平,进入2011年3月以来,逐渐下降并保持在17%左右。这也反映了消费的政策刺激作用在消退,消费增长回归理性水平。与此相对应,进入2011年以来,企业投资和供给存货等的经济推动力量正在趋于稳定。这说明经济面无论是企业、政府、消费者,还是市场,都回到一个理性增长水平和状态。伴随GDP趋稳增长的M2增速的放缓,反映了企业微观结构调整与管理的改进,也反映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
新增贷款,自2010年3月恢复相对稳定,到2011年1月的趋于上升,说明企业信心在恢复,这反映了企业在政策刺激退出或资产配置上的流动性的调整,说明企业内部资产结构在发生调整,经济面在回归稳定。
工业增加值,自2010年11月增长13.3%,跳到2010年12月最高点15.7%,进入2011年以来,依次为2月份14.1%、3月份14.8%、4月份13.4%、5月份13.3%,与M2增速相对照,说明企业的赢利能力正恢复到与市场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水平。
四、总供求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供给优化、需求调整,转型发展,趋于稳态平衡增长是今年经济的一个总的特征。
根据三次产业的调整和投资、消费与出口三驾马车的结构优化趋势,经济在宏观层面表现出了趋于内在稳态平衡增长的趋势。这一内在稳态平衡增长的趋势正反映了经济战略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趋于软着陆的总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总供给GDP,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但相比于2010年全年和四季度,分别回落0.6%和0.1%。总供给显示经济趋稳向好。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这说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态势相对良好,由此表现了经济在结构上的调整和优化。同时,第一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表明总供给层面的农业和原材料正在形成有效的供给能力,为抑制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维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持续稳定良好的供给环境。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方面说明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环境逐步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逐步形成,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在替代政策的刺激作用。总供给呈现出的结构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型,经济结构正在优化,供给趋于平衡的稳态增长趋势正在形成。
总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2010年全年投资278140亿元,增长23.8%;消费154554亿元,增长18.4%;进出口总额1831亿美元,增长6.4%。相比而言,进入2011年以来,1—2月份投资17444亿元,增长24.9%;消费29018亿元,增长15.8%;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1—3月份,一季度投资39465亿元,消费42922亿元,进出口总额-10.2亿美元,FDI303.4亿美元,外储余额30447亿美元,增长24.4%。1—4月份投资62716亿元,消费56571亿元,进出口总额114.3亿美元,FDI84.64亿美元。根据1—4月份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数据分析,以1—2月份为基数,三四月份的投资、消费和净进出口的增长率分别约是1.26%—1.33%、0.48%—0.95%、-0.86%—1.70%。从这一短期增长趋势看,投资增速在下降趋稳,消费和出口在上升并趋稳。这一结果显示了总需求层面经济增长的结构在趋于合理,消费和出口,替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这显示了中国经济在刺激政策退出的过程中,呈软着陆趋势,市场的力量在加强,经济稳定向好的趋势在显现。
根据总供给的结构优化与总需求的结构调整,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趋势是趋稳向好的。
五、总的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结我们以上的分析,2011年经济总的形势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特点、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和市场力量的逐步恢复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双高”运行特征决定了经济处于稳定向好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的状态;处于刺激政策退出和市场逐步恢复过程中的“双缓”趋稳特征,决定了今年经济增长无论是增长还是通胀都相对会趋于缓和;货币供给回归常态,增长趋于理性的流动性特征决定了今年经济不会出现过度通胀,同时经济也会趋稳;供给优化、需求调整,转型发展,趋于稳态平衡增长的总供求特征决定了今年经济一个总的形势是经济趋于软着陆,总供求趋于稳态平衡,经济内在增长动力逐步稳定形成并支撑经济增长向好的趋势。
概括地说,2011年中国经济总的表现是,内在自主稳态平衡增长,高通胀趋缓保持高位运行,表现在总供给层面的优化抑制了通胀进一步升高,总需求层面的结构优化支撑了经济内在平衡稳态增长。货币流动性层面全年将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水平,经济逐步实现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和企业管理创新。
此外,根据我个人先前对中国经济研究形成的一个战略分析框架和判断指标,即,“经济面上看江苏(山东),政策启动看广东(浙江)”,我们对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四省经济进行分析发现,一季度四省GDP增长分别是11.6%、11%、10.5%、10.4%,都保持了一个稳定向好的局面。结合我们先前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趋势的研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将保持在10%左右。由此,我们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保持在潜在增长水平区间,将实现9.8%左右的增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