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大宗商品价格纠结与市场机会主义宣泄

大宗商品价格纠结与市场机会主义宣泄

无论上涨行情,还是下跌行情,甚至是不涨不跌的相对静止行情,只要潜心观察分析,终究会得到一个基本说得过去的解释。然而,从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却很难依照“常理”来给予较为合理的解释,只能够用“纠结”两个字来形容。

  研究国际商品市场这些年,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涨涨跌跌也看淡了,甚至认为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我看来,无论上涨行情,还是下跌行情,甚至是不涨不跌的相对静止行情,只要潜心观察分析,终究会得到一个基本说得过去的解释。然而,从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却很难依照“常理”来给予较为合理的解释,只能够用“纠结”两个字来形容。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虽也曾波澜壮阔,但盘点下来,多方在前期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固然不少,但最终还是将这些“胜利成果”大方地拱手“还”给了空方。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具有权威性的道琼斯商品价格现货价格指数比半年前的2010年12月30日上涨5.2%,而道琼斯商品价格期货价格指数比半年前仅“象征性”地上涨1.3%。应当看到,在各类主要大宗商品中,2010年上半年的价格走势基本上呈现出先涨后跌的倒V型轨迹。


  一方面,一部分商品的“后跌”比“先涨”要相对凶狠一些,如近半年来国际市场上大米价格下跌6.5%,小麦价格下跌26.4%,大豆价格下跌6.3%,铜价格下跌4.5%,锡价格下跌2.3%,锌价格下跌4.8%,镍价格下跌7.4%,新加坡天然橡胶价格下跌9.3%。另一方面,另外一部分商品的“后跌”比“先涨”要相对温柔一些,如半年来国际市场上的纽约原油价格上涨4.4%,纽约黄金价格上涨5.7%,白银价格上涨12.6%,铝价格上涨2%,铅价格上涨1.4%,棉花价格上涨10.3%。除此之外,6月3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的商品价格为玉米价格每蒲式耳629美元,与半年前的2010年12月30日收盘价令人惊诧地“恰好”一致。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关系重大,甚至被看作是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晴雨表”。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总裁卡恩因众所周知的事件而曾经被认为是“臭流氓”,但并不妨碍该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走势看法的权威性。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1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先后做出过两次预测。一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2%,后来又将预测值调高到4.5%。按理来说,上述预测结果基本上属于较为乐观的预测。事实上,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先涨”走势已经较为充分体现出市场对这种乐观预测的认同。尤其记忆犹新的是,由于壳牌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输油管道遇袭后产量受到影响,4月21日国际油价收盘价格首次突破117美元,收于每桶117.48美元,不过,后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马上步入了看似无理地“后跌”行情,这也正是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纠结之所在。


  应当看到,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先涨”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们对世界经济走势的良好预期。也正是在这种相对乐观良好预期憧憬下,国际投机资本又看到了在国际市场上炒作大宗商品的机会,因而借助于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放手炒作。不难看出,国际投机资本抓住的这种“机会”中却也充斥着各种经济泡沫,因而将其戴上“市场机会主义”的帽子最恰当不过了。


  在分析市场行为过程中,有时也会看到机会主义一词的使用,而所谓的机会主义,理论上指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不择手段,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程。年初以来的一段时间内,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连续暴涨,尽管有国际市场供求形势紧张的原因,如中东北非地区政局紧张客观上加大了国际油价形成过程中的风险溢价权重,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表明机会主义正在与国际市场上的商业行为愈加粘合在一起。事实上,由于美国实施了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流动性泛滥愈加严重,美元汇率持续偏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今年4月份以美元指数和特别提款权指数计算的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31.9%和25.2%,说明这这段时间美元汇率因素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水平“虚增”6.7个百分点。


  如何看待2010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的先涨后跌走势,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对到V轨迹的“拐点”判断。现在回过头来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由强转弱有一个最为关键的标志性事件,这就是高盛在4月中旬就曾经发布报告,建议投资人停止买入并减持大宗商品,因为原油、黄金和铜的价格会在未来3到6个月下跌。应当看到,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先期暴涨离不开国际金融资本的兴风作浪,充分显示了市场机会主义并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而有所收敛,特别是国际投行在针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进行投机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市场机会主义行为更加肆无忌惮。相比之下,在众多国际投行中,高盛的话语权要更强一些,高盛所发出言论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基本上相当于“定调”。高盛发表这份报告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应声而落,原油、黄金、白银、锡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单日下跌幅度都创下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记录。事实上,到6月末,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在盘中甚至一度跌破每桶90美元的心理价位。


  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先涨”走势充斥着市场机会主义,而“后跌”同样也是市场机会主义的经典之作。事实上,随着“做空”机制的日益完善,依靠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国际投机资本在适当机会将大宗商品价格“砸”下去同样可以大捞一把。从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多翻空不难看出,国际投机资本的市场机会主义行为基本上体现为涨跌通吃,一开始靠炒高大宗商品价格捞钱,而后则依靠压低大宗商品价格捞钱。明白了这个道理,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先涨后跌”也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应当看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消息面四维坐标。
首先,世界经济前景被看好只不过构成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基本面,而这种基本面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支撑作用更为体现在长线投资方面,并不妨碍短期的下跌。况且,现在欧盟各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虽然在救助希腊问题上勉强达成一致看法,但欧债危机会不会继续发酵,谁也说不好。


  其次,就大宗商品价格的近期走势而言,资金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确支持了年初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势,但随着美联储宣布在今年6月30日如期终止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前期在国际市场介入大宗商品投机的国际金融资本也在开始择机出逃,并希望借助出逃过程再利用做空机制再赚一把沽空利润。{page_break}


  再次,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技术面也存在着涨多必跌的要求。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已经比上一年26.1%,因而2011年初一段时间的上涨自然是在翘尾基础上的上涨,累计涨幅巨大,黄金、铜、天然橡胶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自然面临着巨大的获利回吐压力。


  此外,从消息面来看,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世界上一些大的交易所也不同程度上调了交易保证金比例,如从去年年底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已先后上调了天然气、黄金、白银、原油等商品的交易保证金,此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投机资本利用高倍杠杆在国际市场上对大宗商品价格制造极端化的“逼空”行情,适可而止应当市场机会主义的明智选择。


  看到了上述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消息面四维坐标,面对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中短线走势,心中自然要比以往有底许多,许多前段时间看不太懂的怪事也自然更加容易理解。


  一方面,在4月中旬高盛针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发布看跌报告之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有两次怪异动作。第一个怪异动作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空中力量开始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展开轰炸后,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也只不过“意思”一下,很快就复归原有走势。很明显,中东北非更加的政局动荡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突尼斯、埃及、爷们、叙利亚等中东北非国家先后发生政局动荡,国际油价也早已对这一系列动荡做出充分反映,而作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之一,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对国际油价产生的影响在前期也已经被较为充分消化,市场机会主义自然不会傻到利用这种已经被较为充分消化的题材做文章,反而倾向于借助这种利好为后续的抛空试盘。第二个怪异动作是作为全球主要是由进口国之一,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辐射三大灾难后,按理来说对国际市场原油需求构成利空,但国际油价在出现短暂暴跌后很快就发生报复性反弹,说明市场机会主义当时尚未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多翻空形成共识,并没有贸然在国际市场上打压大宗商品价格。


  另一方面,在4月中旬高盛发布针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看跌报告之后,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某些怪异动作。应当看到,今年5月1日美军在巴基斯坦首都近郊的一处民宅中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拉登,按理说应当有助于消除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运行风险,对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说应属于无可置疑的利好。不过,这一次出货良机并没有被市场机会主义所浪费,而是完美地实现了借利好出货的愿望,致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涨反跌,属于市场机会主义与熊市思维之间的典型结合。5月初,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在短时间内从每桶117美元最低降至每桶97美元,单日下跌幅度甚至一度超过7%。


  应当看到,在当今国际商品市场上,针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市场机会主义行为不仅要借助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机制来实现,而且也能够借助金融衍生品的“做空”机制来实现。在前段时间,国际投机资本通过金融杠杆肆意放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利多因素,这种夸大市场利好的行为的确是一种市场机会主义的体现。不过,现阶段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供求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市场机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时常获得施展“作为”的空间,仅仅用道德尺度评判是远远不够的。机会主义的行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如此看来,当今国际市场的投机资本与市场机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联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机”的发掘。也就是说,要有本事做到先知先觉。事实上,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价格炒到这么高,更多是要靠高倍杠杆来实现的,因而稍有市场波动就很容易爆仓或被迫止损。与“圈外人”最大的不同是,这些投机资本往往较早知晓何时处于投机的“危墙”之下,因而也就更能够在国际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一致看涨之声中及时借利好出货。事实上,年初炒家曾想借中东政局“利好”出货,但日本地震导致原油及其他诸多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并没有顺利出成。炒家这次想借拉登之死这一消息出货,下手很是坚决,否则,等到6月底美国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时,想出货也难。


  在人们诅咒市场机会主义的“厚黑”之余,也不得不更多钦佩市场机会主义对于“机”的识别能力。不可否认,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投机资本对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判断并不完全取决于对于非对称信息制高点的抢先占据。实际情况是,当前国际市场上针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诸多市场机会主义行为恰恰是建立在信息共享基础之上的,只不过投机资本在信息的提炼加工与消化分析方面比我们大家多下些功夫而已,这也是我对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发出的感悟。
 

来源:本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