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四大名绣,蜀绣为其中之一,号称“蜀中之宝”,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还有四大名锦,蜀锦为其中之一,古人称锦,金也,其价如金。蜀锦兴于汉,盛于唐。近日,记者来到蜀锦、蜀绣的家乡四川成都,一睹了蜀绣、蜀锦的芳容。
蜀绣将中国的刺绣工艺推上了巅峰。特别是蜀绣经典技法“异色异型双面绣”,在薄如蝉翼的尼龙纱正反两面绣上不同图案的刺绣作品,而且针脚藏而不露,可谓鬼斧神工。记者在成都文书坊街采访了蜀绣大师孟德芝,她曾是成都蜀绣厂的一名普通绣工。2006年,蜀绣厂改制,下岗的孟德芝成立了成都梦苑蜀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当地政府对蜀绣的扶植,使孟德芝在成都文书坊文化一条街有了自己的门脸,并成立了蜀绣研究院,她培了多名养蜀绣技工、学生,并吸纳街道下岗再就业人员,带领下岗的姐妹们为传承发扬蜀绣古老技艺忘我的创业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能掌握“异色异型双面绣”的蜀绣艺人屈指可数。孟德芝是其一,她凭着天赋和对蜀绣的酷爱,在蜀绣领域成为了鼎鼎有名的大师,并多次代表国家赴瑞士、美国、韩国等国展示蜀绣技艺。记者有幸现场观看了孟德芝制作蜀绣精品“九子·熊猫”的过程。只见她用一根细细的绣花针,在薄薄的尼龙纱(厚度仅0.2mm)的正反两面绣着不同的图案。一面为九童学习图,一面为国宝大熊猫。此项技艺的绝活在于正面的针脚不能下穿过反面,同时又要照顾到作品的整体性,两幅图案巧妙的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据说“九子·熊猫”是孟德芝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曾被香港一对夫妇求购了3年。但孟德芝一直舍不得转让。直到“5·12”汶川地震后,这对香港夫妇又一次来到四川慰问灾民,被感动的孟德芝才将“九子·熊猫”蜀绣作品赠送给他们。
蜀锦因产于四川而得名,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各国和我国近邻日本。蜀锦与蜀绣虽同属丝绸类产品,但两者还是存在很大区别。蜀锦是织出来的,属于纺织品范畴,用经线和纬线在大花楼织机上生产。产品主要用做服装、服饰等实用品的材料;而蜀绣是靠手工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属于工艺品范畴,用专用的绷子和绣花针、蚕丝线完成,产品大都做成装饰工艺品。
蜀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主要靠口传心授进行手工织造锦,其织造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都建有蜀锦织绣博物馆(“蜀江锦院”),坐落在杜甫草堂附近。记者采访了该博物馆行政办公室王主任。她介绍说,“蜀江锦院”是全国唯一拥有全套手工蜀锦制作工艺和蜀锦历史文化展示的专业场馆,2009年对外开放。内设大型蜀锦织造工场,陈列了历代锦绣纹样艺术品和清代花楼木织机复制品。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了解到,织锦的大花楼织机长6米、宽1.5米、高5米,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配合,拽花工坐在花楼上提升经线,织手在机下负责穿纬线,两人配合称为“挑花结本”。提一次经,打一次纬,循环往复,方可织出美丽的蜀锦。蜀锦产品有坎肩、旗袍、马褂、马面裙等,反映了明清服饰面貌和民间刺绣的精华艺术水平。现代蜀锦用于服饰和工艺品。王主任介绍说,“蜀江锦院”属于民营股份制,国家不拨款,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行效益。目前来参观并购买蜀锦产品的多数是旅游团队、散客不多。记者发现,参观者中有学生、国外客人,但当场购买蜀锦产品的参观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价格较高。
我国蜀绣、蜀锦是中华民族的美丽瑰宝,但传人不多,工艺、技法由于一批老艺人相继去世而失传。抢救、继承蜀锦、蜀绣针法、技艺刻不容缓。如蜀绣双面异型绣汇集了蜀绣的主要针法,但精通此针法的艺人屈指可数。蜀锦的挑花结本靠口耳相传,缺乏记录手段,一定程度阻碍了它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有待重视和解决,否则,若干年后,我们将再也见不到蜀地正宗的丝绸锦绣产品。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