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法国PPR集团收购后,全球最大的运动鞋、运动服及运动饰品供应商之一的PUMA(彪马)公司仍将维持品牌的独立运营。昨日,PUMA亚太地区总经理Dr.Joerg Zobel在上海接受专访时做出了上述表述。其同时透露,中国目前已成为PUMA在亚太区增速最快的市场,明年该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将更强调运动与时尚的结合,以开拓奥运商机。
收购后仍独立运营品牌
继去年Adidas(阿迪达斯)和Reebok(锐步)完成并购后,作为同等级运动品牌、1948年成立于德国的PUMA也在今年早些时候成为被收购目标。4月份,拥有GUCCI(古琦)等高端奢侈消费品品牌的法国PPR集团与德国赫兹家族签署协议,以每股330欧元的价格收购PUMA27.1%的股权,并宣布其后将善意收购该公司剩余股份。而据Dr·Joerg Zobel昨日在沪透露,截至最新一期的公布数据,PPR持有的股权已达65%。
被收购却不会令PUMA的品牌定位产生变化。Joerg Zobel明确表示,PPR集团实施的是旗下各品牌均独立运营的策略。因此,PUMA仍将维持自身的商业理念和定位,走运动休闲的路线,不会转变成仅面向高端消费者的奢侈级品牌。
明年主推奥运主题
尽管在运营上保持独立性,但加入PPR集团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之一便是可与PPR名下其他高端品牌共享设计师资源,这对于近年来强调设计因素的PUMA具有重要意义。据悉,PUMA对自身的定位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运动品牌,而是一个融合运动、时尚的休闲品牌,公司的性质也随之转为一家全球“运动生活方式”公司。这一转型,从其概念店的设置中就可见一斑。PUMA现在中国大陆共设有两间概念店,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概念店不仅有更大的经营面积和不同于普通专卖店的店面布置、陈设,更有独家限量发售的设计品,其价格也高于普通的PUMA产品。
“时尚设计”甚至已被PUMA视为区别于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上取胜的关键性因素。目前,PUMA在中国的全球运动品牌中排名第三,同时,中国是PUMA亚太区域中增速最快的市场,现有的门店(专柜)数量也超过了亚太区内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的谋划Joerg Zobel表示,明年PUMA在中国的开店数量会有更快的增长,并且是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并举。不过,PUMA并不寻求规模上的第一名,品牌的定位是″创新的领导者″。其透露,PUMA与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长期建立合作关系,除了此番在上海宏伊广场内的概念店中展示并限售6双由该学院学生设计的鞋子外,明年还将举办一场以北京奥运为主题的设计竞赛,并推出全新的奥运系列产品。″北京奥运肯定是PUMA明年最重要的营销主题″。
来源: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