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仍然处于金融危机之后缓慢且不稳定的复苏阶段,中国却出现了较快的工资上涨。这一慢一快或许代表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理解中国工资通胀的成因,将有助于我们把握危机之后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常态”,掌握政策和市场走向的主动权。
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发现,自去年以来,全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工资上涨,中西部地区的工资上涨甚至略快于沿海地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制造业工人对休闲的需求提高。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中国将进入新一轮机械化的浪潮,宏观政策调控将需要适应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这一结构性特点,消费和服务业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主要的增长点。
近年来,企业人工成本的上升快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
调查数据显示,原材料在总成本中占比最高,2010年超过了62%,其余依次是销售、人工和财务成本,占比分别超过13%、12%和4.5%。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2008-2010年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09年的63.1%升至2010年的64%,人工成本占比升幅略快于原材料成本占比,从11.1%逐年上升至12.3%。与此同时,企业销售和财务成本稳中趋降。
从行业来看,能源材料、机械设备和纺织服装均面临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双重上涨。能源材料行业两者升幅最大,分别为8.1和1.7个百分点,机械行业次之,为7.6和1.7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为3.7和1.5个百分点。相对而言,能源材料行业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快速消失,机械设备则面临原材料成本快速上升的挑战。人工成本占比最高的是纺织服装业,其2010年成本占比为16.5%,其次是能源材料业,为15.7%,而化工行业则在5个调查行业中最低,其成本占比仅为8%。
企业人工成本的上涨主要源自职工人数的增加、熟练工人增加和工资上涨三个方面。2010年,样本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为1737人,超过了2008-2009年的水平,1670人,增加约4%。期间,熟练工人在总人数中的比重分别为54.4%、56.2%和56.6%,呈不断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出现在所有地区、所有制及规模的企业中。{page_break}
工资上涨是推高人工成本占比更为重要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非熟练工人工资与2009年持平或下降的企业占总数仅为14%,几乎鲜有企业出现工资下降的情况,而涨幅超过15%的样本企业接近总样本数的26%,此外有近50%的样本企业工资上涨在5%-15%之间。
中西部地区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涨幅快于沿海地区。在调查企业中,四川省2010年工资上涨超过15%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为32.7%;湖北省和吉林省也分别高达25.2%和23.6%。相比之下,广东省的比例虽然也高达27.3%,但工资涨幅超过20%的企业比例仅为8%,为5省最低,江苏省则只有20%的企业工资涨幅超过15%。
按行业分是纺织服装和电子轻工业,工资上涨15%以上的工人比重都超过了37%;按所有制分是私营企业,按规模分是中小型企业。
熟练工人工资的涨幅超过了一线工人。平均而言,熟练工人工资上涨超过15%的占样本企业的32%,而只有26%的样本企业非熟练工人工资涨幅超过15%。按区域、行业、所有制和规模分,熟练工人工资涨幅最显著的与非熟练工人的分布相同,都是中西部省份、纺织服装业、私营企业和小企业。湖北和四川分别有35.6%和40.2%的企业熟练工人平均工资涨幅超过了15%,显示中西部企业加大力度吸引工人,尤其是熟练工人。
2010年是中国人工成本上涨的转折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与2009年的18199元相比,增加了2560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提高7.5个百分点。按我们估算的工资涨幅,非熟练工人5省平均为12.2%,熟练工人为13.5%。按熟练工人占比56.6%推算,工人工资平均涨幅为12.9%。如考虑到非工资性支出,企业实际人工成本可能高于我们的估算数。
从抽样调查的分省数据来看,中西部地区工资上涨幅度略快于沿海地区,比如湖北省和四川省熟练工人的工资去年上涨14.4%,快于江苏省和广东省。这也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基本吻合,该数据显示,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0年较上一年分别增长14.5%、12%、14.8%和12.9%。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所调查省份2010年的工资上涨仍然明显低于同期各省名义GDP的增长速度。
综合来看,工资涨幅与人工成本占比的相关关系也反映了不同行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的相对变化。受工资上涨影响最为明显的是纺织服装行业,工资的较快上涨带来了企业人工成本占比的提高。电子轻工和化工业的工资上升较快,但人工成本占比上升较慢,这意味着这两个行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有所下降。同理,机械设备和能源材料行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有上升的趋势。
调查表明,较快的工资上涨仍然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样本企业平均存在9.4%的一线工人缺口,其中电子轻工业的一线工人缺口最大,高达14%。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