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80后正是在结婚的主力军,却由于这类人群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出现不少婚后问题。“闪婚闪离”是这一人群的显著特征,互相了解不充分就仓促结婚,婚后性格、习惯等难以磨合,很快就闹到离婚的下场。
近几年来,离婚率一再上升,离婚人群中,因感情不合闹离婚的年轻人占了多数,他们绝大部分都是198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时下,80后正是在结婚的主力军,却由于这类人群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带来了不少婚后问题。“闪婚闪离”是这一人群的显著特征,互相了解不充分就仓促结婚,婚后性格、习惯等难以磨合,很快就闹到离婚的下场。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80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儿女婚姻生活介入过多,也成为激化双方矛盾的重要原因。
记者近日走访了南京一些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年轻人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吵架了,双方互不相让,就离婚了。“去年8月,一对80后在登记结婚后的第3天就跑去办理离婚手续。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可能都有点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也没为多大的矛盾,说离就离了,实在有些儿戏。”。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分析,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婚前缺乏了解,婚姻基础薄弱。据了解,在80后“闪离”的案例中,一些“闪离”原因曾令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啼笑皆非:有因抢电视遥控器大打出手,导致离婚的,有因睡觉习惯不同引发矛盾闹离的,有为先到谁家过年而闹离婚的。
【案例一】因洗碗引发的闪离
2011年1月初,结婚仅两个月的小夫妻小张和小夏,前往南京某婚姻登记处办离婚手续。问及离婚原因,女方称:“老公每天下班回家后就一直坐在电脑前打游戏,也不做饭不洗碗,我过不下去了要离婚。”
原来,小张和小夏都是80后,也是家中独子,婚前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服生活。婚后两人搬进男方父母准备的新房单独生活,两人都不会做饭,每天不是在双方父母家蹭饭,就是在饭馆吃。衣服堆成山后,带回父母家洗;吃完饭谁洗碗,两人也会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最终,两人因洗碗的小事发展为赌气、对骂、抓扯,最终导致离婚。
【案例二】因经济问题而闪离
1986年出生的潘婷婷和对象陈峰是大学同学,恋爱了5年,2010年年底,俩人到民政局登记结婚,并开始准备操办婚礼。陈峰老家在苏北,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只能勉强支付房款的首付,无力再承担家具、彩礼等巨额开销。可潘婷婷和父母却觉得男方家人“太抠门”,一直心怀不满。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小两口”几乎天天都吵架,而双方父母也双双加入“战团”。最终,因为矛盾未能缓解。这段谈了5年的恋爱,从登记结婚到离婚,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案例三】因拍婚纱照闹意见闪离
今年29岁的李波和26岁的吴晓萌在朋友的介绍下相识仅仅一个月,就决定登记结婚。去年11月,李波和吴晓萌从婚姻登记处办完手续,下午二人来到南京某婚纱摄影店拍婚纱照。
吴晓萌看上了影楼推出的一款特价婚纱套餐,可以去某旅游景地拍外景,还送一幅巨型结婚海报以及三套结婚当天穿的婚纱,但价格高达1万元。而李波认为拍婚纱照只是个形式,花这么多钱没必要。并在影楼内当着工作人员的面数落了吴晓萌一顿。可吴晓萌却觉得,结婚这么大的事,婚纱照就得拍最好的。二人在影楼内越吵越凶,连工作人员都劝不住。
下午3点,二人从影楼直接到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离婚手续。
专家:“闪婚闪离”危害大
南京严耀帮律师事务所严耀帮律师表示:“80后年轻人个性太强,在婚姻生活中缺乏忍让、宽容和责任感,一旦婚姻危机的导火线被不小心点燃时,‘离婚’的底牌就会被双方轻率地甩出。”严律师告诉记者,他这两年代理的起诉离婚案件,年龄在26岁~35岁之间居多,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大都有稳定的职业,经济基础不错,很多都因生活中的小事无法调停起诉离婚,离婚时很干脆,不容调解,常常让他们这些办理案件的律师都叹息:“还能够维系,离了可惜”。
时下“闪婚闪离” 愈演愈烈,让很多人对婚姻的本质产生了怀疑,可以说,对社会影响还是非常负面的。著名心理专家、中国婚姻研究会成员陈洪认为,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社会,一个人选择“闪婚”,是他的自由,但至少在作出这一决定的同时,要做好承担相应责任的准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男女双方从认识到结婚一般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陈洪分析说,一对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彼此都需要一个培养默契、相互容忍的磨合期。双方有什么缺点或是生理上的疾病,也能在长期的接触中知晓。如果时间过短,知晓率往往要大打折扣。“闪婚”的双方,往往相互之间不够了解,难以获得幸福。而8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都被父母长辈宠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个性普遍较强,缺乏忍让和宽容。因此“闪婚”的结果,必然是“闪离”增多。陈洪认为,“闪婚闪离”危害大,不仅会或多或少地使当事人“受伤”,还易导致当事人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淡漠,影响社会和谐,值得引起社会关注。陈洪建议,民政部门可引导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必要时成立婚姻指导机构,在结婚、离婚等环节,引导当事人慎重面对婚姻。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