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爱》中的一句:“我们结婚吧,趁活着!”感动了很多人,章子怡和郭富城在片中化身一对农村青年,共同演绎一段生死绝恋。相爱很简单,就是希望对方幸福、快乐、平安……什么是幸福,就是认真活着、认真去爱,就可以闻到“幸福的味道”。
而戏外的80后,面临结婚的压力,这种“幸福的味道”却不那么轻易能闻到,“爱她就给她一套房”,可现实的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有条件购置住房的,房子也不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建筑,它已包含了太多的人生甘苦,负载了太多的亲情、爱情,尤其是对即将奔三的80后而言。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一愿望,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离我们越来遥远。
作为曾经小皇帝、小公主的我们,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迷迷糊糊大学四年,等到毕业才发现,曾经的憧憬,对未来的幻想,都在20岁跨入30岁的“质变”中渐渐清醒。
我们中的大多数刚工作不久,或为另一半“有房才结婚”所逼,或为父母“赶紧买房、再涨就永远买不起”所苦,纷纷挤入购房大军,因为手头资金有限,特别是在房地产业“高烧”时期:房价被恶意炒作,楼市一路飙升,这都让80后望“房”莫及。
不买房意味着租房,租房结婚,这个是很多80后女生很难接受的思想,身边不少女性朋友表示,婚姻对女人很重要,和男人的豪放洒脱相比,女人更需要安全感,厌恶漂泊。房子也许就是一个住所,但在女人眼里,那就是一个家,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某种程度上,房子就是女人的依靠,是天塌下来都不怕的心理安慰,所以买房结婚才是最现实的事。
父母是我们的提款机
而买房结婚呢,抛去父母首付这部分,夫妻双方为了每月按时还贷,每天忧心忡忡,怕换工作,怕各种应酬,于是该孝敬父母的钱没有了,该出去旅游的钱也没有了,成了不折不扣的房奴。
网上关于我们80后买房的文章不胜其数,或唾骂、或忧心,当80后这一代逐渐以主人翁的身份走向这个社会时,我们身上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关于80后年轻人如何在钢筋水泥搭建起来的林林总总的高楼大厦间寻找到一方栖身之所,专家也提供了一套阶梯消费方式可供参考。
毕业前2年,因为工作不确定性大,建议首选租房;2--5年后,工作步入相对稳定期,建议考虑购买二手房;10年期满后,事业略有小成,不妨考虑升级置业。
后记:80后买房难,难就难在首付,有人说现在的房价就该是一个月的工资购买一平米的水平,可放眼看看合肥那还有2000左右的房子,还有人说如果我们可以用3--5年的收入买套房,那么生活将会轻松很多。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不吃不喝也要大概15--20年的时间才能买套房。因为房子,我们害怕失业,我们被迫啃老,有的甚至不敢养育下一代……为了买房真要押上几十年的人生吗?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活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