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任务。大连保税区作为特殊的经济功能区,凭借其特有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有着发展物流、贸易和加工业的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有着优越的物流产业发展环境。
大连保税区地处建设中的大连新市区中心,行政管辖面积251.3平方公里,由保税区、大窑湾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A区、专业化港区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大连汽车物流城五部分组成。大连保税区集聚了港口、国际物流、自由区政策,集疏运体系、城市功能等国际航运中心核心要素,正在发展成为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在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大连保税区概况
(一)保税区于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占地面积1.92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四大功能,享受免税、保税等优惠政策。
(二)出口加工区A区于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良,区内可从事保税加工,并具有保税物流功能,享受免税、保税等优惠政策。
(三)大窑湾保税港区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务院批准的保税港区,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2007年8月20日,保税港区一期正式封关运作,现有企业近百家。保税港区具有港口、物流、加工、展示四大基本功能,是目前我国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要税收政策是: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四)专业化港区集聚了集装箱、矿石、粮油、原油、成品油及液化天然气等多个码头。目前,油品储运分拨基地建成和在建的油品储量已超过2000万立方米,正在依托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和码头功能优势,加快建设国内最大、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际能源港。
(五)大连汽车物流城选址于二十里堡街道和亮甲店街道,规划面积188平方公里,未来将成为国家级汽车整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出口和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这里北临大连金州区三十里堡,南依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大窑湾保税港区、三十里堡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区和规划建设中的金州湾大连国际机场的核心地带,是保税港区功能有效拓展的承接地和东北保税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
二、大连保税区物流产业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
大连保税区地处建设中的大连新市区中心,区内交通便捷顺畅,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公路、铁路、海运、航运为一体的集疏运体系,具备极为方便的交通物流条件。
公路:保税区距大连市中心仅30公里,从大连市内到保税区有轻轨列车,并有东北路、华北路、东联路多条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汽车物流城内有沈大高速和大窑湾疏港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并有201国道和202国道两条国道。
铁路:保税区内有哈大铁路、哈大客运专线、丹大铁路三条铁路线连接东北铁路网,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客货运输可达全国各地。连接大窑湾的疏港铁路直接进入东北铁路网, 将海陆交通连接起来。
港口:保税区行政辖区内建设和规划有各类码头泊位100多个,其中集装箱、粮食、矿石、油品、汽车五大专业化、深水化码头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航空:保税区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约25公里。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空港。
(二)功能优势突出
大连保税区目前国内行政区划面积最大,也是唯一集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管理于一身的特殊经济区,在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目前,保税区注册企业已达3100多家,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620家。依托保税政策和功能优势,保税区物流产业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管理、及时配送等现代物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三)集聚效应显著
截至2010年底,大连保税区有各类物流企业360多家,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100多家,仓储面积320万平方米,运输企业营运车辆1900余台,其中集装箱运输车辆1260台。保税区聚集了中外运、中远、中海、马士基、日本邮船、日通、近铁、东芝等一批优秀的物流企业,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上沿用先进理念,按照国际通行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标准的物流服务,受到市场的认可。
大连保税区充分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政策、功能与区位优势,全面开展国际物流的综合服务。保税区已经成为大连地区物流服务功能最好、物流技术手段最先进、物流企业运作最规范的现代物流业先导区。形成了以国际物流为核心,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和第三方物流为重点,港口业、航运业、运输业、仓储业、代理业等物流行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业务特点鲜明的口岸物流体系和保税物流体系。
三、大连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好的发展物流业务尤其是现代物流业务,2010年,大连保税区规划成立了保税物流区。规划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包括大连保税区、出口加工区A区、大窑湾保税港区三个国家级特殊经济区和集装箱、汽车两个专业化码头及其后方物流区。保税物流区将打造成为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分拨中心,成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主要载体和运营主体。保税物流区市场准入开放、海关监管便利、配套环境完善、物流运作顺畅,这里拥有普集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欧姆龙工贸有限公司、近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
(一)物流产业增速日渐加快
近年来,保税区物流业蓬勃发展,总体规模开始快速增长,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全年物流业实现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集装箱吞吐量521万TEU,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吞吐量4354.9万吨,矿石吞吐量2823.9万吨,汽车吞吐量121889辆。
(二)现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
围绕港航物流、口岸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务,大连保税区物流产业不断发挥着区域优势和功能优势,创新业务模式,挖掘业务发展潜力。近年来,冷藏、中转、进口分拨等领域的规模不断壮大;供应商管理库存、即时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东芝、近铁、日通、中床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良好,初步形成了物流行业门类齐全的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产业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三)保税港区运作规模逐步提升
大窑湾保税港区自封关运作以来,在全国保税港区中承担着监管制度改革先行区的角色,实现了保税监管模式流程再造。集中报关与分批出入区、岸边直取等一系列先进监管模式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保障了保税港区政策和功能优势的发挥。
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引起了周边区域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大型电子制造企业的浓厚兴趣。为了更好的解决工厂的设备进口和原材料采购业务,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英特尔选择将其生产设备分拨业务纳入保税区运作;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东芝彩电利用保税港区在保税仓储、检测维修、集中通关方面的政策优势,在保税港区设立进口原材料配送基地,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即时配送(JIT)服务,实现工厂零库存管理。
四、大连保税区为服装物流搭建发展平台
随着大连保税区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窑湾保税港区物流、加工功能的有效开发,以三兴物流、伊藤忠、美加连物流为代表的企业相继开展了服装物流及服装辅料增值加工业务,为大连乃至东北服装行业搭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物流平台。
以大连三兴物流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是由大杨集团、蝶理株式会社(日本著名的服装企业)、以及扇兴株式会社(日本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共同投资兴办,面向日韩、欧美等国际市场,以商业加工、仓储、分拨、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国际化、现代化、高科技的大型专业服装物流企业。三兴物流在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了三兴服装物流基地,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三兴物流利用大连保税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运用世界先进物流设备和配送模式,为客户提供直接面对店面的服装物流服务,大大节省了客户的物流成本。以往,日本零售商从大杨集团进口西装后,先要储存到高价租来的仓库里,如今借助三兴物流的物流配送系统,企业生产的西装可以根据客户要求从车间直接运进零售店铺。由于采用集装箱挂式运输,所以到了日本不再需要重新熨烫和整理,从而大大节省了客户的人力与仓储成本。据测算,其人力成本大约下降1/2,仓储成本可节约1/3。与此同时,大杨集团以往从国外进口的面辅料等也将通过三兴物流直接在大窑湾保税港区实现报关,以最快速度运抵生产车间。对于国内的出口客户,三兴物流所提供的服装整理、熨烫服务不但降低了服装重复整熨的费用,也极大地提高了配送的效率。目前,凭借大连保税区优越的保税物流政策和良好的物流产业环境,大连服装行业出口物流正逐渐向专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