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深圳女装品牌转型记

深圳女装品牌转型记

 追溯深圳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鉴于深圳本身的地缘特点,深圳服装行业靠着“三来一补”、“贴牌生产”起家。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给了众多境外企业到深圳寻找拓展市场的机会。因此,深圳的服装业从代工开始做起。


 

 


  30多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此后,深圳的经济发展状况国人有目共睹。曾经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当今的国际大都市。


  正是搭乘着经济特区发展的快车,深圳服装行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上世纪80年代,深圳服装业随着香港制衣业内迁而快速发展,经过90年代中期的低潮和21世纪初的盘整,如今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具有相当的地位。特别是深圳的女装产业,可以说是深圳整个服装业发展的缩影。


  深圳女装在设计理念、款式创新、面料选用、加工工艺、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可圈可点,以总量大、品种全、款式新、面料好、做工精、质地优等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有媒体报道,“在国内一线城市大商场中售卖的国内品牌女装,每10件就有6件是出自深圳服装设计师之手。”深圳是内地最大的女装品牌生产基地,拥1200多个女装品牌;深圳女装在设计理念、款式创新、面料选用、加工工艺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其新款周期已经缩短到两星期。


  


 

 


  嬗变 从三来一补到原创设计


  追溯深圳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鉴于深圳本身的地缘特点,深圳服装行业靠着“三来一补”、“贴牌生产”起家。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给了众多境外企业到深圳寻找拓展市场的机会。因此,深圳的服装业从代工开始做起。


  上个世纪80—90年代,深圳有不少服装加工厂,几乎都是按照订单做来料加工,产品一律外销。品牌的概念对于那个时候做服装的人而言,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


  深圳有着自身独特的地缘优势,它毗邻香港。正是得益于当初(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制衣业的内迁,深圳服装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虽然香港制衣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产业体系,但是内迁的却只是加工制造部分,与其相关的设计、营销、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广告等配套环节并未随之内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深圳服装业的品牌意识还未能跟上香港邻居的脚步。


  那个时候,深圳的服装代工企业忍受着外商的压榨,赚取为数不多的利润。不过即便为了这微薄的利润,企业还得接受外商的“挑三拣四”。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当时的外商手中拿着订单,同时找好几家深圳代工企业商谈,谁的质量好、速度快、费用低,谁就最有希望拿到订单。因此,代工企业尽量压缩成本,能省即省。{page_break}


 


  


 

 


  谁又能想象,如今国内高端女装的代表玛丝菲尔,在20多年前深圳沙头角保税区的一层厂房里,同样在接单加工外销品牌。玛丝菲尔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崇恽回忆,当时加工一件男式衬衫,代工费总共才6块钱,包括了员工工资、水电费、租金等全部开支,利润微乎其微。她当时就坚信,来料加工没有出路可言,只能是权宜之计。


  但是无论如何,“三来一补”企业在20多年前的深圳服装行业中占了主体地位,形成了外销为主的产品经销模式。这种以外销为主的方式适应了服装业自由竞争的需要,而且从当时来看,这种方式对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深圳服装业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介绍,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慢慢开始萌生品牌意识,同时,大家逐渐将眼光转向内销市场。特别是经过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服装企业出口受阻,深圳服装行业协会又大力提倡做品牌。因此,深圳服装企业,特别是女装企业慢慢开始转型。


  沈永芳1998年接任深圳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一职,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对周边的虎门、广州白马等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了《深圳服装行业发展战略》,首次提出“五名”工程,即名师、名牌、名企、名店、名模,这为深圳服装行业转型向品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如今,玛丝菲尔、欧尼迩、歌力思、影儿、天意、阁兰秀、淑女屋……哪一个不是国内响当当的女装品牌?


  其实,深圳女装起步并不算早。短短的时间,它为何能成功摘掉“加工”的帽子,一跃在国内女装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实,原创设计是法宝——无论从政府宏观层面,还是到各企业微观层面,设计都被摆在重要的位置。


  据记者了解,经过两年的筹备申请,深圳市于2008年11月21日获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是中国第一个加入此网络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称号的发展中国家城市。而服装设计成为“设计之都”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深圳,像艺之卉、天意都是原创的设计师品牌,而诸如玛丝菲尔、歌力思、影儿等这样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品牌,也无一不以设计取胜。


  比如,在第11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天意·TANGY”设计总监梁子获得了中国时装设计的最高奖项——“金顶奖”和2007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奖双重殊荣,这是中国国际时装周自创办以来,第一次将中国时装设计界分量最重的两大奖同时授予同一个设计师。


  创立原创服装品牌是赵卉洲的梦想。1996年,赵卉洲从湖北美院毕业后到深圳服装业打拼,自己进面料,打版、销售,后来创建了品牌艺之卉。十多年的发展,赵卉洲一直都坚持“原创性设计”,这不仅将艺之卉推到了国内一线女装品牌的行业,同时也为深圳女装品牌原创设计力量挣足了面子。


  玛丝菲尔创始人朱崇恽是学理工出身,但是她非常热爱服装设计,从她上个世纪90年代初踏入深圳开始,创立名牌的想法就一直伴随左右。今天,她做到了。朱崇恽坚信,优秀的设计,再融合国际服饰时尚的独特创意,可以让服装获得非同凡响的效果。


  据记者了解,深圳女装中,75%以上的女装企业将销售额的5%至15%作为设计、创新、研发经费,而69.2%的研发经费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深圳女装业正快速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出口加工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有品牌型发展模式转变。{page_break}


 


  


 

 


  提升 传统产业高端化


  据了解,目前,深圳服装业产值规模已占全国的10%以上。截至2010年,深圳服装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人民币,出口近89亿美元,有服装企业25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多,自有品牌1000多个,其中国内知名品牌100多个,在大城市一类商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


  深圳一位女装企业家说过,深圳服装业要向创意为主、品牌经营、高附加值的时装产业、时尚产业方向转型,要成为世界输出位于产业链最高端的品牌。


  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不过,按照如今深圳女装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未来某一天向世界输出高端深圳女装品牌也不是没有可能。玛丝菲尔自不必说。


  深圳歌力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曾向媒体表示,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未来高级时装品牌的需求应该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而歌力思一直希望做中国的高级时装品牌。2010年的CHIC的开幕大秀上,歌力思进行“MODERNCITY摩登城市”ELLASSAYFIRST2010秋冬高级时装发布,正式向业界宣告歌力思高端系列的诞生。


  深圳影儿时尚集团有限公司如今旗下有5个品牌,即YINER(音儿)、PSAlter(诗篇)、INSUN(恩裳)、SONGOFSONG(歌中歌)、OBBLIGATO(奥丽嘉朵),其定位一个比一个高端。


  该集团董事长周璀琼向记者表示,影儿一直致力于将东西方高雅文化的精粹交融到服饰文化中,用时尚的目光将传统与现代艺术进行融合,从而为追求高尚生活的消费者最优的选择。同时施行多品牌、实施国际化战略,打造一个顶尖的时尚精品集团。“影儿的梦想是做中国的DIOR、CHANEL。”周璀琼说。据她介绍,影儿集团2010年销售额17亿,2011年目标是20亿,2012年则达到27亿。


  马天奴不仅是深圳女装业中的老品牌,同时也是高端女装品牌的代表。1994年,吴穗平开始引入意大利著名品牌“马天奴”,并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深圳马天奴服装专卖连锁企业有限公司,开始了奢华品牌的中国旅程。如今,马天奴企业集团,集服装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旗下拥有两个品牌,分别为MYTENO(马天奴),LADANUM(阿丹娜)两个品牌;同时还拥有高档商务制服、皮草、海外业务这三条生产线。


  吴穗平表示,马天奴在发展之初,当时的市场环境造就了那时服装企业都谈不上有自己的服饰文化。但是他认为,一个品牌的特征就是一种风格特征,而要想以后在服装行业制胜,这种风格特征一定要建立。于是,他当时把时装化的职业装作为突破口。


  时尚、鲜明的风格让马天奴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市场网络,一时在中国服装市场上风光无限。但是前几年,马天奴发展脚步放缓,业内似乎很少看到其新动向。对此,吴穗平表示,一方面是缘于个人原因,另一方面是马天奴正在积蓄力量,酝酿新一轮的发展。


  从2005年开始,马天奴对整个定位方向做了调整。“沿用了马天奴成功的‘时装化的职业装’风格定位,把经典用‘新古典主义’的手法进行重新演绎,定位于时尚奢华。在价格的定位上,马天奴在2007年做了60%的提升,并且痛下决心把旗下ADA等中档品牌全部砍掉。同时,为了重树马天奴形象,关掉了在北京的11个门店。”现在,阿丹娜是一个承接比马天奴更高端的品牌。该品牌于2011年4月进驻北京新光天地,月销售达到102万元。{page_break}


 


  


 

 


  看来,马天奴在一番起落之后,现在强势回归了。


  其实,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服装行业早就不是传统的制造业,而是创意产业、时尚产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力的厚薄,决定了品牌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深圳女装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善于往品牌里面注入相当的文化基因。


  


 

 


  马天奴时尚女装


  比如,艺之卉斥巨资成立了EACHWAY百年时尚博物馆,这是深圳首家由民营企业创办的以服装纺织为主题的博物馆;梁子的“天意”以文化思索为核心,把古老的莨绸设计成丰富多样的现代时尚以及高度环保作品,形成了独特的丝绸文化体系,在深圳女装业独树一帜。


  艺之卉时尚集团首席设计师赵卉洲表示,随着国际品牌不断进驻中国市场,对本土品牌的冲击力不可避免,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这要求中国本土品牌需要沉淀品牌文化,塑造品牌灵魂,在打造品牌文化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信仰,让品牌本身保有强劲而持久的生命力。这是中国本土品牌身处国际品牌大势竞争中国市场的环境下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核心问题。


  正如深圳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所言,“深圳的女装品牌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最迫切的也是要思考文化内涵的提升问题。”{page_break}


 


  


 

 


  对话嘉宾:深圳服装协会会长 沈永芳


  深圳女装业在中国能有今天的地位,与沈永芳一直以来的坚持不懈分不开。1998年,沈永芳成为深圳服装协会秘书长。从此,她成为整个深圳服装行业快速前行的舵手,同时用十多年的时间,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深圳女装发展蓝图。


  如今,沈永芳是深圳服装协会会长,仍然全力为行业的未来运筹帷幄,勾勒发展蓝图。正是有这样一位热情和繁忙的舵手,才铸就了深圳女装业的今日辉煌。


  前不久,本报记者借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之机,两次南下深圳,与沈永芳进行了深入交谈,一幅深圳女装业的发展全景图卷徐徐展开。


  记者:深圳女装业已经发展十多年的时间了。那么,如今它的现状如何?


  沈永芳:大家都知道,深圳服装行业最开始是靠“三来一补”、“贴牌生产”起家。但是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深圳女装一定要走品牌发展的道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深圳女装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了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聚集优势,涌现出“马天奴”、“玛丝菲尔”、“歌力思”、“影儿”、“沐兰”、“娜尔思”、“天意”、“欧柏兰奴”、“阁兰秀”、“淑女屋”、“爱·特爱”、“朗黛”、“粉蓝”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女装品牌。目前,深圳已成为“国内女装之都”,形成了“中国女装看深圳”的行业格局。深圳的女装品牌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国内很多好的商场都主动找到玛丝菲尔、影儿等深圳品牌,要求合作。


  经过了十多年发展,深圳女装企业现在已进入到品牌提升、理念提升和文化提升阶段。比如,今年第十一届深圳服交会上,艺之卉做的“艺之卉文创之旅”,从设计、文化、创意、艺术、科技等五个角度诠释时尚、品牌文化、服装三者之间内涵。这正体现了未来深圳女装整体发展思路。


  最近几年,深圳也走出很多新的女装品牌。比如,未央歌、倬可儿、AUM、颜诺、路莎等。


  记者:刚才您谈到了文化创意的提升。您为什么觉得文化的力量如此重要?


  沈永芳:走文化之路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品位的提升。比如,像前段时间LV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做了一个展览,主题是“艺术时空之旅”,这就是LV在打“文化牌”。通过这样的展览,消费者对它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文化宣传对品牌提升很有影响。现在的消费者买奢侈品,不仅仅是买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买品牌的思想、品位和文化。


  深圳女装品牌发展到现在,最迫切的也是思考文化内涵的提升问题。以前都说只有国外才有奢侈品牌,但我认为像玛丝菲尔这样的品牌已经在逐渐往中国奢侈品品牌方向发展。这样的品牌已经在国内打响了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在以后的发展中就要靠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服务。


  服装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蜕变期。中国的服装品牌前十几年是学在走路,学做品牌,后十多年就要迈入打拼文化、艺术、思想的阶段。{page_break}


 


  


 

 


  深圳女装品牌


  记者:其实刚才您虽然谈的是文化对于深圳女装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际上也包括了深圳女装品牌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问题。


  沈永芳:是的。现在的深圳无论房价、土地还是劳动力成本,可以说到了一个瓶颈期。有人跟我提建议,说深圳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到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建加工厂,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比中国便宜;或者到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建工厂。我认为深圳是到了制造业开始往向外分流的时候。


  现在深圳的一些服装出口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太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的汇率不稳,3、5个月后的情况如何,企业心里没底,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这样的情况逼迫深圳的一些出口企业转型做品牌,没转型的现在都很担心。


  另外,我认为中国虽然是一个制造强国,产业提升是必然也是必须的,但是不能没有制造这一块。时尚行业也不能缺少制造这一块,制造业也能创造出品牌。


  中国商场订货制一定会发展起来。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个小型的订货展会,让商场来订出口企业的货。我不能眼看着很多出口企业死掉。自主品牌生存不容易,出口企业的生存也不容易。我们要扶持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宣扬一种思想,叫爱品牌就是爱国主义。


  记者:您谈谈什么叫“爱品牌就是爱国主义”。


  沈永芳:中国很多中小品牌比较脆弱,一不小心就被现在的商业给埋没了。现在商业上的各种潜规则都很不利于品牌的发展。事实上,商场应该和品牌合作共赢,而不是商场纯粹地租场地给品牌,商场要剥离这种“二房东”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法国巴黎香榭丽大街在世界上很出名,这条街上有很多奢侈品店。它最值得称道的是把街面上最好的位置留给自己国家的品牌,企业只出10%—20%的房租等费用,其余80%—90%由政府补贴。我认为我们的政府也要给自己品牌提供一些支持和保护措施。韩国也提倡“纤维报国”,他们都以穿自己的品牌为荣。我们要在与国际品牌的交流中学习其好的东西,比如设计、理念、创新等,但绝不是一味崇洋媚外。


  同时,我们一直认为国内商场也应该把场内最好的位置留给中国品牌,我们要保护中国自己的品牌。商场如果没有模式创新、没有合作共赢的意识,商场以后的路也不好走。


  记者:未来,协会还有哪些计划来推动深圳女装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沈永芳:未来,我们会继续让深圳的女装品牌走出去,到英国、美国等国家去参加时装周,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时尚圈的交流合作。今年的服交会上,伦敦时装周总导演JOHN也到场,我带着他到品牌企业,让他挑选可以进入到国外市场的品牌产品。今年9月份,我们将再次去英国参加伦敦时装周。


  同时,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办好一年一度的深圳服交会,以服交会为载体推动深圳服装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服交会要真正从强调商贸功能的“展会”向引领产业观念创新的“会展”转变。


  积极推动深圳市服装产业集聚基地的发展。该集聚基地位于深圳宝安区,基地总规划面积146万平方米。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深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创意产业与高端品牌的代表。


  另外,我们计划办一个服装学院。在国内,我们已经在跟西安等地的一些大学,国外跟美国加州大学联系、谈合作的事情。这个服装学院完全民营性质,已经筹划了很多年,如今其主楼快要封顶了,三栋宿舍楼已经建好。学生在学校,80%的时间是实践,而且涉及服装的每一道工序必须学习,学校也会有对外交流生的制度。


  记者:您在深圳服装行业的时间非常长。其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沈永芳: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坚持。我在这个行业坚持了十年,我把哪一层领导都感动了,所以他们都非常支持我。虽然,这条路走得比较辛苦,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多,不过我坚信我要做的事就一定能做成。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