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平洋百货盈科店。该店将于10月25日关闭。
一度被称为长虹桥地标之一的太平洋百货将退出北京。记者昨日从太平洋百货盈科店获悉,开业十年的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将于10月25日正式闭店谢客,其在京开出的唯一一家分店太平洋百货五棵松店也将于年底前闭店。太平洋百货这家进京10年来,经营始终不温不火的知名台资百货品牌,成了媒体争相大篇幅跟踪报道的焦点。太平洋百货一直希望被关注,但似乎并不希望以这种方式。太平洋百货内的驻店商家已接到了关店的通知,但店内并没有向顾客挂出关店明示,太平洋百货盈科店还计划在10月初举办清仓促销活动。
证实关店消息
据悉,太平洋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宣布,调整大陆市场的布局策略,将于今年底前关闭北京太平洋百货盈科店与五棵松店,以调整财务结构。
记者登录太平洋百货官方网站发现,“七夕”档期的促销广告还挂在显著位置,整个官网查不到关于年内闭店的信息。
“商场从10月初到闭店前,可能会组织一场长达20天的清仓促销活动。”太平洋百货盈科店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但对于闭店后顾客购物卡的处理措施,目前公司还没有出台统一政策。在说起闭店后人员安置问题时,她叹了口气说:“九十月份,很多员工的合同就到期了,只能另谋出路了。”
店内销售冷清
位于长虹桥西的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像平时一样正常营业,看不出有什么异常的迹象,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证实,已接到上级通知,该店将于10月25日与盈科中心的租约到期后撤店。
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太平洋百货登陆北京,盈科店开业。八年后,太平洋百货在京又开出第二家店———五棵松店。
记者在太平洋百货五棵松店看到,几乎每一个柜台前,都悬挂着清仓促销的标志,但顾客寥寥无几,服装、运动、珠宝等专柜前几乎没有顾客驻足。在一层的男装专柜,营业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无所事事。
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内一至五层各专柜都在正常营业,店内店外多处悬挂着夏季商品最后出清的海报,很多品牌都在打折促销,由于还没到下班时间,店内顾客不是很多。一层中央位置正在举办儿童用品热卖会,一位卖童装的销售人员表示,听说了该店将于10月25日撤出盈科大厦,但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而三楼某内衣品牌一位销售人员也听到过这种说法,但她表示并不相信:“不太可能吧?我是不相信。”
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该店确实将于10月25日撤出盈科中心。“这边的会员积分到五棵松那边也能兑换,但由于距离较远,对一些会员来说可能不太方便,所以建议大家尽可能在25日前兑换。”至于盈科店撤离后,太平洋百货是否还会在其他地方开店,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还未接到这方面的通知,所以不太清楚。
业内人士认为,太平洋百货关闭北京门店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状况不佳,即便是周末和节日的销售旺季,店里的顾客也并不多。
逛过该商场的大多顾客评价称“挺清静”,平时折扣“较少”,“一些品牌很小众化”。
■ 分析
经营不善或是主因
记者从盈科中心底商出租信息中了解到,开发商上月底开出的整租太平洋百货铺面价格为28元/月/平方米。以该底商整体面积6.5万平方米计算,其年租金为2184万元。据知情人透露,10年前,为了能够招揽大牌商家入驻,盈科中心不惜以低租金作为代价。不过,其颇为看重的这家台资百货巨头的经营状况却与预期截然相反。
关闭公司在京的唯一一家分店五棵松店,太平洋百货则表示是由于物业方改换门庭,导致招商拖延。但在业界看来,自身经营业绩不佳,始终难以进入北京商业主流才是其撤场的主因。
北京昭邑零商咨询公司董事长刘晖表示,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尽管位居三里屯商圈,但该商圈氛围实在难以与其时尚百货的定位相提并论,另外客流量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棵松店闭店更是不足为奇了”,刘晖表示,业主原先是华熙乐茂,原本要打造大型购物中心,因此需要引进像太平洋百货这样的主力店进驻,而去年华熙乐茂易主,接盘者卓展集团本身就是做百货出身,根本不需要太平洋百货这样的店铺加盟。
不过对于经营不善导致闭店的原因,太平洋百货陶玉聪则给予否认,他称,公司2005年-2007年是盈利的。但是对于2008年至今的表现则未透露。
专家称太百在北京水土不服
营销专家李志起昨日分析称,太平洋百货在北京的定位过于高端,在北京有些水土不服。
“在香港市场它经营得不错,有些产品走的是极高端路线,是因为在香港其定位的高端人群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北京和香港消费文化差异很大,目前北京百货业的演变还没有到香港那样的程度,在整个思路上太平洋百货有些超前了。”李志起说,“这几年百货业的演变很厉害,过去的综合类是一种优势,但是光是综合却做不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和本地的文化互动做得不成功的话,其实压力会很大。”
太平洋百货的退出对百货业的影响有多大?李志起说,北京商圈还是一些老字号百货企业的天下,像王府井、西单这些老字号都在不断地演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太平洋进来后反应速度就没有他们那么灵活。
“北京是国内百货业的一个高地,具有很强的风向标意义,太平洋百货在北京市场的退出,其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店面有可能会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李志起说。
■ 背景
进京之初“开门就亏损”
记者注意到,早在2002年太平洋百货进京一年后,就爆出了“前期经营不理想”的消息。
据当时的报道,北京太平洋盈科店进京一年后经营越来越困难,已到了开门就亏损的地步。一位副总经理称,盈科店前期经营不理想,盈科店营业执照很晚才批下来,影响了商店招商。商品定位也有问题,商店50%以上经营服装,但这些服装基本定位在青春一族,年龄段定得过于狭窄;另外经营者过去主要在南方经营,因此食品经营的口味也没有完全适应北方地区消费者。
针对这些情况,从2002年4月份以来,盈科店已开始全面调整。
而2001年10月太平洋百货进京时曾宣布,很快将在西单、海淀开两家店,使太平洋百货在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位于五棵松的第二家店2009年才开业,西单店至今没有开出。
据太平洋百货官方网站介绍,太平洋百货集团为台北太平洋SOGO百货集团事业之一。太平洋SOGO百货创立于1987年11月11日,为综合型的百货事业体。1993年开始进入大陆百货零售市场,至今有10家店,其中上海3家,成都3家,北京2家,重庆和大连各1家。{page_break}
■ 大事记
●1993年
太平洋百货正式杀入上海。此后先后在成都、重庆等地布局多家门店。
●2001年
太平洋百货登陆北京,位于长虹桥的盈科店开业。
●2009年
太平洋百货在京又开出第二家店——五棵松店。
●2011年
太平洋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今年底前关闭北京两家店。
■ 消费者说
消费者称“不知道商场要关张”
“这商场要关张吗?真的吗?”昨日下午,一对来太平洋百货五棵松店购物的年轻夫妇表示,“不知道商场要关张”。
消费者周女士告诉记者,平常习惯下班之后来这里转转,手里有积分卡,但是买的东西并不多,“他们这儿最低积分要2500分,真要关张的话,估计赶不上兑换礼品了。”
五棵松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并没有大批的顾客前来办理积分兑换和退卡手续,商场目前也没有发布将如何处理相关的积分兑换和退卡事宜。“不过现在距离年底还有四个多月呢,暂时没人也是正常的。”工作人员称。
“会员最好在10月24日之前来店进行积分换礼品。”该客服人员说,“关于闭店的事情,目前公司并没有正式下发通知,也是一天一个说法,因此也并未正式通知会员。”
五棵松店的客服人员则表示,听说了年底前闭店的消息,但公司还没有正式通知到基层工作人员,所以也不能随便对外说。顾客手中所有的积分卡和购物卡都需要在年底之前办完积分兑换或退卡手续,闭店后会员卡里的积分将会全部清零。
周边居民觉得“惋惜”
“太平洋要关了吗?那太可惜了!”家住三里屯的梁小姐得知太平洋百货要关店的消息,感到特别惋惜。她说,自己经常去逛,很喜欢这家商场的购物氛围。“什么时候去人都不会太多,环境比较舒适。而商品的档次也都不错,一些中高档品牌进货的样式让人满意。唯一的缺点是活动太少,打折太少,东西比较贵。”{page_break}
梁小姐这样的想法,正折射出普通消费者对太平洋百货的印象,却也是“经营不佳”的直接表现。周末下午本该是百货商场销售最旺的时段,但太平洋百货盈科店里依然客流稀少,一侧的滚梯已经停运。除了门口的咖啡厅顾客较满之外,楼内其他多数餐饮品牌上座率也一般。
闭店但不改北京发展计划
来自台湾的消息称,台湾远东集团旗下的太平洋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宣布,调整大陆市场的布局策略,将于今年底前关闭北京太平洋百货盈科店与五棵松店,以调整财务结构。不过,公司强调,太平洋百货将积极寻求新据点,对北京发展的计划不变。
太平洋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因卖场规划未尽理想,加以商圈变化、大楼业主欲大幅调涨租金,8月18日举行的董事会因此决议结束经营太平洋百货北京盈科店。另外,太平洋百货北京五棵松店成立于2009年,因业主更换频繁、招商一再延宕,太平洋中国控股董事会也决议与新业主协商终止租约。
记者昨天致电太平洋百货相关负责人,其不再以此前一贯的“不知情”作为回应,而是表示,“具体问题只有门店负责人才能解答”。记者随后辗转联系到太平洋百货总经理陶玉聪,他告诉记者,太平洋盈科店确定于10月25日关闭,但关闭的原因是物业租赁到期,对方提出的租金大涨,公司不再与盈科中心续签。
对于租金成本上涨的幅度,陶玉聪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其同时确定,太平洋百货在京的唯一一家分店五棵松店年内关闭。“但是我们在北京还将继续寻找机会”,陶玉聪这样强调。
卷土重来有待考验
资料显示,在京沪渝等市场拥有多家门店的太平洋百货,隶属于台湾远东集团。太平洋百货2001年落子北京时曾扬言:在第二年下半年前在西单和中关村将再开两家店,争取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一业态的1/4。然而10年后,在北京百货行业,太平洋百货的知名度不仅难敌当代商城、燕莎商城等高端百货,其市场占有率更无法与大众时尚百货新世界等相提并论。
有消息称,太平洋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表示,此两项北京关店决议将显著提升太平洋中国控股公司在大陆市场的获利表现,公司已另成立北京开发办公室,积极洽谈展店新据点,现正评估使馆区四季酒店商场等开发案。
但太平洋百货盈科店服务台工作人员昨天这样告诉记者,“两店关张后,预期近几年内不会在北京再开新店”。
“太平洋百货在北京的两家门店的选址过于草率和理想化,这家台资企业太过相信三里屯商圈和华熙乐茂当初所规划的蓝图,而没有为自己预留后路”,刘晖表示,这并非意味着太平洋百货在北京就没机会了,一方面太平洋集团旗下也有商业地产等项目,如果将来拥有自己的物业,租金压力将大大减轻;而即便自己没有物业,太平洋百货的品牌资源、服务都具备一定优势,其在北京市场还是有取得成功的潜质的。
太平洋百货败退京城的启示
尽管太平洋百货将败走京城市场的主要原因,统统归结于合作物业方的“不是”。但明眼人都明白,这只是这家“昂”着头进京的知名百货零售商,为尴尬离开而找的“台阶”。
不少业内人士谈到太平洋百货时,他们大多表示,太平洋百货失败的原因在于过分相信品牌的实力,而没有在北京市场很好地实现本土化。
不仅是太平洋百货遭遇滑铁卢,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法国老佛爷百货,也曾因未能很好地本土化运营,在“金街”王府井“崴了脚”。事实上,国内外知名零售商没有做好功课,在北京市场遭遇打击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今,老佛爷百货带着“虚心”重回北京市场;但是,其没有选择曾经的“伤心地”,而是落户北京另一黄金地段西单大街。“审时度势”,或许将成为老佛爷百货在京城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与老佛爷百货一样,尽管太平洋百货已经失败了一次,但其仍在北京其他区域选址谋求卷土重来。如果不想重蹈覆辙,太平洋百货就必须改变点什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