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世界服装鞋帽网带您了解容城县服装产业的发展史

世界服装鞋帽网带您了解容城县服装产业的发展史

  2011年9月3日讯,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展演馆隆重的拉开了帷幕 ,素有中国北方服装名城之称的河北省容城县也出席了此次服博会,世界服装鞋帽网对容城县服装产业发展进行了了解。

  2011年9月3日讯,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展演馆隆重的拉开了帷幕 ,素有中国北方服装名城之称的河北省容城县也出席了此次服博会,世界服装鞋帽网对容城县服装产业发展进行了了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容城服装业从起步到兴起、从万人裤子大军闯市场到联合办厂、再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形成,始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步发展成为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强力推进“四名”战略(创名牌、建名企、出名品、塑名城),服装业“二次创业”取得显著成效,容城服装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成为闻名全国的“服装名城”和出口基地,2002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十大特色产业”之一。


  一、产业集群现状


  1、企业概况:目前,全县共有服装企业920家,服装加工摊点2000余家。全县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套),95%以上服装产品属于梭织类,主要产品为衬衣、西服、棉服等品种。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服装加工户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


  2、市场分布:在全部服装产品中,内、外销比例大致为2:1,国内市场产品主要是西服、衬衫、休闲装、童装等,县内各企业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上万个销售网点;销往国外市场的主要是衬衫、棉服、休闲裤系列等,出口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打入韩国、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


  3、装备水平:全县共拥有设备7.5万余台(套),95%以上生产设备采购于日本重机、兄弟、德国杜克普、意大利迈P及国内先进设备生产企业,其中国外进口设备55750台(套),占设备总量的65%。


  4、用工状况:全县服装企业职工总数70000多人,占县内工业生产总人数的70%左右,职工普遍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1.6%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全部职工基本达到中等以上技术熟练程度,年均工资在25000元以上。


  5、产业配套:在服装业的带动下,纺织、印染、拉链、制线、钮扣、包装、装潢等服装配套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服装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2010年,配套产业完成产值35亿元。


  6、产业布局:目前,我县初步形成了“一城、两园、三区” (“一城”为县城工业聚集区,“两园”为大河服装工业园、沟西服装工业园,“三区”为平王乡“三王”、晾马台“三阳”、贾光乡三个服装加工小区)的发展布局,服装配套产业专业村建设成效明显,产业聚集程度进一步提高。现大河服装工业园已有企业60家,沟西服装工业园已入驻企业12家。


  7、品牌建设:服装生产企业引进了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制作工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通过实施“建名企、出名品、创名牌、塑名城”四名战略,全县涌现出一批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1个中国精品、18个省级名牌或精品、25个河北省著名商标。{page_break}


  二、县委、县政府主要措施


  1、转变思路。县委、县政府始终牢牢抓住发展服装特色产业的主导思想不放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适时顺势调整工作思路与举措,引导企业经营者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决心。走出去,核心是拓宽视野,更新观念。经常组织企业经营者到福建石狮、浙江等发达地区参观考察,使企业经营者在横向对比中,眼界拓宽,胆子放大,步子加快,增强广大企业经营者上档次、增效益、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请进来,目的是理清思路,准确定位。多次邀请中国服装协会、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等有关领导、专家到容城指导工作,从国际国内服装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对容城服装产业进行整体评估和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为服装业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扩张规模。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规模,使服装业始终保持了充足的发展后劲。该县制定出台了 《关于鼓励投资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措施,从招商队伍建设、招商引资策略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规范高效的项目运作机制。在项目建设上,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建立环境优化保障机制,推行“服务留商”、“创新提效”等精神,努力创造“优质、高效”的政策环境。另外,该县改变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坚持政府、企业招商并重,强化京津对接,瞄准国内外500强和知名企业,走出去推介容城,提升产业影响,使服装产业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2010年,容城县共谋划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33.2亿元,年度投11.9亿元,争服装业产值突破130亿元。


  3、提升素质。容城县全力提升服装企业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名牌兴企”理念,鼓励企业联合起来打“群体战”,建立股份制“容城服装研发中心”,全面加快“容城服装展示销售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努力在提高服装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上作文章,全面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快了CAD设计系统、电脑系统、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先后邀请业内专家分析论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以增强产品竞争力。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容城服装企业全部采用了国外进口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流水线。他们还多方从北京、天津等外地引进先进人才和生产技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服装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北京服装学院、天津纺织学院等高校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科技兴企”和“校企合作”,培养吸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增强自身的设计研发能力。近两年,该县用于技改、引进人才的投资达1.5亿元,引进先进技术30多项,人才1000多名。20多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县95%的企业均成立了专门的研制工作室,产品也因此走出了生产制作工艺落后的困境,出口产品合格率达100%。


  4、拓宽市场。县委、县政府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明确提出以“内外贸并举”统揽全局,全力实施“四名战略”(创名牌、出名品、建名企、塑名城),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内,面向全国,定位中高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挤占市场份额。对外,广泛开展国际经贸合作,扩大市场占有率,开拓多元化市场。目前,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72家,在境外设立公司、企业、办事处32家,80%的企业参与外贸生产经营。


  5、营造氛围。一是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利用多种形式对服装业的兴起、在全县经济中的强大支柱作用及奋斗目标进行全方位宣传,使每一位公民都意识到发展服装业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基础,服装业的大发展是每一个容城人的骄傲。二是塑造文化特色和时尚氛围。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围绕服装业发展,无论是从城市建设、旅游产业还是一些重要活动,始终坚持打服装牌。如:建设服装一条街、服装商贸城、积极参加各地服装节等,不断扩大容城服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培育诚信守法的经营意识。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道德文化素质,提升企业形象;在企业中广泛开展守法、守信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较好效果,为特色产业发展塑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


  6、抢抓配套。一是加强原辅料市场建设。晾马台桥南市场、王村化纤布匹批发市场、白沟辅料市场在满足县内部分企业的需要外,还辐射到周边市县的企业。二是强化劳动力素质培训。依靠县职教中心服装班、企业培训班等为载体,集培训、科研开发、实践于一身,每年为服装产业培养专业人员近千名。三是规范用工机制。与省内外有关县市建立密切联系,全县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引进流动机制,企业、职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四是充分发挥服装商会职能。在商会的组织协调下,各服装企业相互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联舟出海,共同发展,振兴容城经济的战略思想萌动、生根,显示出了良好的行业精神风貌。

来源:本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