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CHIC20年 我们收集的记忆拾零

CHIC20年 我们收集的记忆拾零

CHIC组委会为迎接20岁生日到来的那一天,早在大半年前的2011年夏天,就将热烈的气氛弥漫开去,组委会每位成员都开始了忙碌的案头准备工作,各项计划的序幕已经拉开,20周年倒计时正式启动。

  2012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将步入双十年华,这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来说,都是被关注、被重视的大日子。


  CHIC组委会为迎接20岁生日到来的那一天,早在大半年前的2011年夏天,就将热烈的气氛弥漫开去,组委会每位成员都开始了忙碌的案头准备工作,各项计划的序幕已经拉开,20周年倒计时正式启动。


  《服装时报》自1994年创办以来,伴随着CHIC一起成长,是CHIC发展史中较早一批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一代编辑记者为每年的CHIC奉上无数生动的报道,同时,我们也在这个国际化专业平台上结交了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与这个专业展会建立起深厚的情意。通过我们的笔端传播CHIC的同时,我们的品牌也在CHIC上得到传播。


  所以,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我们也准备提前半年坐上时光穿越的飞行器,在未来的时日里,伴随着CHIC的足迹一起回首往昔、深思今日、展望明天。


  


 

 


  风花雪月和民众基础


  很多有资历的行内人说:没有谭安,刚刚诞生的CHIC上就不会有三大国际时装设计大师的身影;没有他们的光临,CHIC原始积累的过程就要慢上不知道多少年;CHIC倘若真的起步艰难,中国服装品牌时代可能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太多的如果幸好都没有发生,皮尔·卡丹、吉安弗兰克·费雷、瓦伦蒂诺·加拉瓦尼如约而来,这或许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众多中国时尚人第一次见到的国际大师面孔,而这些时尚人,也都以不同的身份和状态,成为CHIC成长20年的第一批见证者。


  三位国际大师光临CHIC的故事,在这个圈子里已经耳熟能详。就在做本期报道时,某编辑找到一张三位国际时装大师的图片,这引起了编辑部小范围的怀旧情绪。尽管编辑部里没有一个人真正经历过那个时代,但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再现,还是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体验了一把前辈们的心绪。


  其中还有一张文艺演出的图片,拍得很模糊,看得出当年时尚摄影还不似现在这么专业,但还是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舞台上方悬挂的横幅,上面写着“华夏民族魂”。{page_break}


  这是1995年CHIC创办第三届的闭幕晚会场景,这张图片拍摄的地点是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对此做了全程转播。


  往后的7年,每年CHIC都是在大型晚会式闭幕庆典中风风光光结束的,这7场晚会,有3场是在人民大会堂,2场在保利剧院,2场在工人体育馆举行。央视连续7年的转播,令中国时尚振兴的第一步,从北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传遍全国的千家万户。


  三大国际时装设计大师的莅临,被称为“CHIC诞生以来的第一次国际化交流,让中国时尚前所未有地向国际领域跨出了一大步”。


  但在当时中国时尚百废待兴的历史阶段,只有如此这般风花雪月是不够的,民众基础必须摆在头位。于是,那个年代的CHIC就必须承担起另一个任务,将时尚的各个因子,以最快的速度普罗大众。


  “真的要感谢杜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当年没有他就拿不下来进人民大会堂演出的批文,我知道他当年是力排众议要做大型时尚晚会,那个年代让模特走上最好的舞台,穿最艳丽的服装在人民大会堂表演,在社会中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的。”当年7场CHIC闭幕晚会的总导演王潮歌回忆道。


  很多行外人是通过那几场晚会了解并开始崇拜追随时尚的,后来,有人问过王潮歌:为什么只做了7场?未来还有没有可能继续做?


  “那个年代是需要全民普及时尚概念的,而如今,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时尚的发展还要朝着产业化的方向走,这样的晚会至少现在做不是时候。”王潮歌说得坦然。


  泛黄的企业名和新鲜的品牌


  中国时尚产业化的脚步走得不慢,这在此后20年的CHIC上表现得生动淋漓。尤其是从“中国制造”过渡到“品牌时代”的每一步,都在这20年的CHIC轨迹中留下了清晰的足印。


  从CHIC组委会那里,我们拿到了一份1993年至1997年参加展会的企业名录,编辑部里又是一阵热议,因为在那份名单里,一排画勾的品牌企业中间,也会出现一些任何标记都没有的品牌,组委会的人告诉我们,什么标记都没有,就表示这个企业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那里不乏熟悉的名字,甚至有几位小编家中衣柜还能翻出箱底货,那是他们父母们当年的时尚行头。


  当然,还有很多惊喜,比如:我们发现欧迪芬竟然是第一个参加CHIC的内衣品牌,那是在1995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品牌名写的是“欧迪芬服装公司”,仅仅一个名字,就看到了当年全社会的审美意识,那时候,“内衣”这个名词,显然还不能被大众接受。


  1997年的名单上,出现了“北京爱慕制衣厂”的名字,十多年之后的今天,那个曾经隐晦的“内衣”,已经跨入时尚主流拥有了傲人的内衣文化和市场成绩,“爱慕”这个名字,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高端内衣领军品牌。


  曾经,我们一直以为,早年的CHIC只是品牌企业以招商为主要目的而选择的一个场所和平台,对于设计师的推动和传播,除了早年落户这里的“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和“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评选,CHIC与设计师之间并无多大瓜葛,设计师品牌真正进入CHIC做动态与静态展示,都是在近些年才有的事。


  显然,我们想错了,从1993年广东名瑞代表设计师品牌参展开始,20年进驻CHIC的设计师品牌从未间断,包括如今正处于品牌鼎盛期的邓浩、梁子、阿尤、例外等等,都是在不同的年代里,从CHIC上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


  在那份名单里,“深圳梁子时装设计有限公司”的名字前面没有符号,刚入职不久的小编们眼睛里充满了问号,立刻有“老同事”解释:梁子缔造的品牌早就更名叫做天意,是人们心里以莨绸为主面料的中式时装代表品牌之一……


  泛欧洲化—欧亚两条腿—全球战略


  赖世平(Laspina),这个纯意大利人从1993年带着几个意大利品牌来到CHIC至今,他从名字到人都越来越中国化了。谈起他来,编辑部内有一定阅历的记者都流露出“老朋友”般的神情,正如其中一位记者所言:CHIC上国际化之路的发展,赖世平是个绝对有故事的人,而且他居功至伟。


  从1993年三大国际时装大师走进CHIC开始,到赖世平代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推荐意大利品牌展团年年进京,法国高级时装公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浩荡进军,再到CHIC2011上,美国最知名的服装类展览机构ENK,不仅组团参展,还与中方时尚人密切切磋中美品牌与市场的合作问题……


  我们从CHIC20年铺就的国际化之路,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条逐渐扩张的轨迹:泛欧洲化——欧亚两条腿走路——全球发展的思路和规划。


  这条国际化之路有其必然性,不只是中国时尚的发展轨迹的确是从“欧洲的膜拜者”开始,而那时,欧洲人也正因为其国土狭小而欲求国外市场发展空间,中国市场是他们垂涎已久的超大“猎物”。于是,强大的欧洲时尚与弱小的中国时尚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率先牵手交流互动了。


  若干年后,中国时尚品牌蓬勃发展,中国时尚也有了一定的运筹能力和思维,和自家邻居交流互通,邻里之间相互关照提携和合作,也就成为那段时间CHIC上的主流趋势。正巧,就是在那个时段,也正是中国消费领域内哈日哈韩风吹正劲之时,于是,韩日的时尚人也非常识时务地抢占着CHIC的一席之地。


  如今,中国时尚的国际话语权又有了一定的积淀,中国时尚人的战略眼光和国际化发展思路也越发清晰并呈现差异化。而此时,正从金融危机中舔舐伤口的美国时尚人,也不再以“我们的市场广阔无比”自居,就这样与中国时尚人几乎在同一时间打开了全球化发展的眼光和思路,于是,双方在中国最专业权威展会上的合作也一拍即合……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选择合适的经销商进行合作至关重要。在CHIC上,ENK将帮助美国和国际上的设计师与中国的经销商接触,使他们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取得成功。”


  ENK国际总裁Tom·Nastos在CHIC2011上说的这句铿锵有力的话,想必,应该是所有历史阶段的每一位国际组织者在CHIC上共同的所思所想。{page_break}


  采访的收获和遗憾


  本期报道我们收集了20位与CHIC在不同阶段相识相知的时尚人,他们当中有CHIC的创建者;将早期的CHIC以绚丽和感人的方式带入千家万户的大导演;为CHIC提供巨大舞台的展馆负责人;在CHIC上成就中国年轻设计师梦想的伯乐;为CHIC国际化之路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时尚推动人;在不同阶段带领地方展团参加CHIC的各产业集群组织人;以CHIC为平台发展并逐渐成为最权威的行业论坛创办人,当然,还有CHIC真正的主角——品牌和品牌人。


  同时,将CHIC的20年按阶段划分。这并不难,或许,在不同的经历者心里,自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我们的划分,是以CHIC所依托的这个产业走过的路,又通过CHIC反衬出来的表象作为依据而分,共有四个阶段。


  阳光普照襁褓时(1993-1997年),这一阶段因为国际时装设计大师的莅临和7场顶级时尚晚会的影响力,CHIC含玉而生,充满了孩童般的好奇和激情,亦如产业初醒时分,阳光般朝气蓬勃的青春势头。


  新世纪“大”时代(1998-2002年),我们戏称这个阶段为“大时代”。1998年CHIC搬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展馆),面积增大;新世纪带来的亢奋反映在产业发展当中,品牌人似乎都瞪着火眼金睛磨刀霍霍建品牌,胃口变大;因为品牌的胃口不断膨胀,直接导致各产业集群地也大刀阔斧圈地搞建设,目标超大。这“大大大”又同时反映在CHIC中,就形成了一个表象,每个展团、每个品牌、每个人的目的就是:不求最大、但求更大。


  沉淀下的变革(2003-2007年),行业的发展允许糊涂一时,不经历各种小病症的侵扰,很难看到表象下潜藏的危机,及时悬崖勒马,调整和改进之后,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这几年,恰好是服装行业从亢奋的巅峰顶跌落下来的时候。“平静地反思,毅然地变革”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思潮,CHIC像镜子一样,鲜明而深刻地一一呈现。


  志气与睿智同行(2008年-未来),不用赘述,我们是这个时代的经历者,是这个时代的一份子,因此,我们也是这个时代CHIC未来发展的见证者。


  被访的20位CHIC见证者,按着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一定的分类,其实很多人并不仅仅是在那一段与CHIC共舞,但他一定是某一个时代中经历最深也最有感受的人物之一。


  当然,我们选择的20人,并不是完全按着其绝对的贡献和影响力来选择的。事实上,每一位参与CHIC的时尚人,对CHIC的贡献和影响力难分伯仲。这20个人仅仅是不计其数为CHIC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时尚人中的组成部分,他们有一定的代表性。而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代表人物,将成为我们故事的主角。


  有收获就会有遗憾,这组报道在采写过程中也一定存在着些许遗憾,比如,我们在对当年“杭派”女装的代表人物进行选择采访时,并不顺利,似乎他们不愿提及那段历史,更希望将这个名字从人们的脑海中删除遗忘。


  这的确让我们感到很遗憾,因为我们深知,还有很多当年的时尚人对“杭派女装”这个名字是充满感情的,那些婉约淡雅的格调和小桥流水的恬静之美,很多时尚人是忘不掉的。更何况,倘若真的没有当年称霸一时的“杭派”,不知今天呈现市场的杭州女装品牌又会是何模样?


  还有一些人物的选择,我们先看中的是品牌,很多品牌在某个历史阶段的确创造了相当生动的故事,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品牌缔造者都愿意回忆过去,所以,对于某些知名品牌企业家,还是委婉地将话语权交给了同样参与其中的企业高管。


  这没什么不对,只是我们听不到缔造者亲临的故事未免会有些遗憾。不过,毕竟离CHIC20周年的生日还有半年时间,或许,真的到了生日庆典的聚焦灯亮起的那一刻,更多的故事还会涌出来吧。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