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一次革命中山装替代长袍马褂

一次革命中山装替代长袍马褂

孙中山设计服装灵感来源何处?四个衣兜、三颗袖口到底代表什么?当时的老百姓又是如何赶时髦的?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史教授袁仄先生为您一一讲述。

  报道,辛亥革命的到来,令千百年来束缚国人的服饰等级制度悄然倒塌,服饰新潮喷涌而出。中国服饰开始向着自由、多元的方向发展。


  


 

  中山装


  “这个又不是官服又不是便服,我做了这么多年裁缝都没见过。”电影中,孙中山先生让裁缝按照自己的图纸做衣服,在中国人衣橱中举足轻重的中山装就此诞生。


  孙中山设计服装灵感来源何处?四个衣兜、三颗袖口到底代表什么?当时的老百姓又是如何赶时髦的?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史教授袁仄先生为您一一讲述。


  袁仄:孙中山先生作为的陆海军的大元帅穿的那种元帅制服,他一直希望能够寻找一种既轻盈又庄严的,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他跟有关的裁缝一起研制出了中山装。八字领。四个口袋,上面的口袋呢,有一个盖盖。老百姓呢把中山服赋予了很多想象,说这是尊重知识。


  四个口袋也赋予了礼义廉耻的含义。袖口的三颗扣子称之为三权分立,前面的五个扣子是五个共和。我觉得这是老百姓附会的一种良好的愿望。肯定是跟最初的设计者,从功能来说,并不是这样。在1930年以后,国民党为推广中山装发布过文,希望国民党人都穿。所以早期在国民政府里,通常是高官要员穿中山装多一点。


  中山装曾被称为中国的“国服”,它的创制成了近代中国服饰史上的一大变革。实际上,这种融汇了中西方服饰特点的概念并不是孙中山首创。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有关服装的一项重要法令,这个法令在中国服装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袁仄: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北京的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服装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法令,叫《服制》。这部法令首次把西洋的服装作为官方的礼服引入到中国。它的大礼服确定了英国爱德华式的礼貌、燕尾服,完全是西式的。它的小礼服呢,是包括西装和长袍马褂这两种。1929年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又重新颁布了新的《服制法令》,取消了完全英式的燕尾服、大礼帽。


  西式服装可以堂而皇之地穿戴,过去曾表示权力和地位的旧式官服、戎装成了文物,从欧美或经日本传来的“文明新装”在达官贵族中风靡一时……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时的洋装离他们的生活,还有些距离。{page_break}


  袁仄:民国之后,西装革履主要是大城市的、留洋的人士、官吏、政府等穿着。民间的长者一般依旧是长袍马褂。30年代以后40年代基本上马褂退出历史舞台。长袍和长衫还依旧是知识分子主要的穿着。下层人士还是穿短褂,像《骆驼祥子》里面一些样。这种衣服在民国后期逐渐演变成我们穿着的唐装的模式。


  民国时期的服饰在中国服装历史上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创造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服装形态。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服装整个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非常漂亮的服饰形态,男装有中山装,女装有旗袍。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