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就业”和“用地”难的问题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在浙江嵊州市,一个个分布在镇村的“卫星车间”正尝试破解这一难题。
嵊州市源通机械配件厂就办在黄泽镇粮管所一个废弃的粮库里,主要为嵊州当地生产起重葫芦的龙头企业双鸟集团提供配件,车间虽小可是订单不断,10台机器一年到头不停。像竺陆军这样相对独立、与母企业互相支持的车间工厂在当地被称为“卫星车间”。
据了解,“卫星车间”由当地工商部门组织发动农村和企业对接,利用闲置的厂房、废弃场所甚至家庭用房,为龙头企业提供零配件等初级产品的加工生产。目前,嵊州市已有300多家企业设立了“卫星车间”,已建立起各类“卫星车间”24500多个,利用家庭用房面积310多万平方米,从事加工就业65000人,年加工收入达6亿多元,加工年产值超过40亿元。
“‘卫星车间’不仅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厂房问题,也为集团节省了不少管理与资金成本,是双赢。”双鸟集团董事长张文忠介绍,有157家像竺陆军这样的“卫星车间”为双鸟集团生产机械葫芦的15000多种零配件。
张文忠表示,如果没有这些“卫星车间”,要维持当前的生产能力,集团就得多出至少两倍的车间场地和人力成本。
这157家“卫星车间”也在接收大企业产业辐射中受益。作为全国领先的机械葫芦生产企业,双鸟集团的产品占据着将近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157家零配件外包的“卫星车间”正在共享着其中每年6700万元的产值,当地2500多人实现就业,6000平方米闲置厂房得到有效利用。
近年来,嵊州市利用乡镇老校舍、老祠堂等闲置用房和闲置土地设立了众多民营工业集聚区,盘活闲置用地,创造工作机会,为“卫星车间”扩大生产、增收致富提供了途径。
嵊州市殿前村的布料生产加工集聚区建立在山边的一块荒地上,现已建成四排厂房,放置了约六百台织布机,全村约30%的家庭车间已进驻集聚区,不仅解决了全村90%人口的工作问题,更吸引了两三百外地劳动力。
殿前村村支书俞瑞军告诉记者,以往分散的家庭作坊式微型车间有不少弊端,不但机器的噪音影响邻里生活,销售渠道也不通畅。现在集聚区布料的生产与销售都由当地村委成立的嵊州嘉慧纺织服饰公司来管理负责,解决了村民后顾之忧。
嵊州市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曹俊明说:“在嵊州,大大小小200多个个私经济集聚区以及集聚区内的‘卫星车间’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的摇篮和‘孵化器’。”据悉,在嵊州现有的24500家“卫星车间”中,已经有8500家发展成为个私企业,光是双鸟集团的“卫星车间”中,多家年产值达到千万元以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