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大润发和欧尚的壳公司——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上市:一个零售帝国在中国悄然显现。
据最新数据显示,注入大润发和欧尚两个品牌在大陆所有门店资产的高鑫公司共拥有197家门店,去年销售规模高达561.68亿元,占据大陆市场12%的市场份额,高于沃尔玛的11.2%、华润创业的9.8%以及家乐福的8.1%。同时,它亦是国内单店赢利最强的大卖场,2010年单店销售额为3.23亿元。
韬光养晦的大润发
大润发在中国市场一向不大喜欢制造声势,颇为低调。
当沃尔玛、家乐福嚷着要在中国大城市开多少多少店面的时候,大润发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二三线城市扩充着自己“地盘”。
大润发中国区主席黄明端为了了解二三线城市某地的商场项目,他本人曾多次私访当地的市场。他调研后认为:二三线城市的新兴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正在追赶一线城市,任何抢先进入的零售商都更有机会成为本地顾客的购物天堂。
据悉,从2004年开始,大润发利用其台资身份在二三线城市开了很多门店,位置都很绝版,这是其他外资门店无法做到的。
一向低调的大润发此次联手欧尚组“巨头”进入资本市场可谓“大手笔”,让业内对其刮目相看,也显露其称霸的野心。
据美国《财富》杂志2011年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与大润发联姻的欧尚集团位于142位,营业收入562亿7900万美元,利润达9亿3370万美元。
而且,欧尚是在经营中首次提出将“自选、廉价、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的百货,它也因此成为世界超市经营的先驱者之一,是仅次于家乐福的法国第二大跨国商业集团,目前在法国本土、葡萄牙、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墨西哥、卢森堡、匈牙利、阿根廷、泰国等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00多家超市门店。
中港协信相关人士表示,高鑫零售已于7月4日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汇丰、瑞银、花旗为其联席保荐人。其招股区间介于5.65-7.2港元,超额配售权行使前,最多可募集资金82.36亿港元。目前,高鑫零售已引入包括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在内的9家投资者。
专业人士分析,高鑫零售上市募集资金绝大部分将用于大润发与欧尚在中国大陆门店网络的扩张。高鑫零售首席执行官兼欧尚中国董事长梅思勰表示:“现在有51家大卖场在建,预计其中45-49家将于今年开始营运。”
前家乐福华东区总经理杨孝全表示,过去三年,大润发的营业额年复合增长率达21.8%。对于大润发取得的巨大成功,杨孝全说:“家乐福以管理授权、区域灵活性制胜;沃尔玛起步很高,以程序政策导向为王,大润发则兼而有之。”
此外,大润发的经营灵活还体现在早期应对中国限制外资进入零售业的政策上。当初受外资商业企业进入内地的政策限制,大润发采取了“化整为零”的策略,通过与地方企业合资、输出管理技术等方式拓展门店。例如在青岛等城市,由于未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大润发甚至改头换面以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出现。当时在一些地方所开的百润发、天润发、广润发、金润发、大福源等,其实都是大润发的孪生兄弟。
这些种种,无不彰显大润发韬光养晦的睿智,也最终让其一鸣惊人。
“巨头争霸”时代来临
很多人认为,沃尔玛等大型商场通过海量全球采购,把进货价压倒最低,因此他们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但现实中,我们发现沃尔玛等大型商场的商品标价一点也不低,个别商品只是便宜0.1-1元而已;有的电子数码产品以及鞋子衣服之类的甚至比外面的专卖店还贵。
事实上,沃尔玛、家乐福等巨头商场的价格都不便宜,但是顾客喜欢去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巨头商场具有品牌效应,消费者觉得在里面买东西让人放心,价格贵点没事,要能确保货是真的;巨头商场具有管理优势,这类大型卖场,管理相当成熟、丰富;巨头商场购物环境一般很好,配置齐全;很多顾客有大型逛购物商场的习惯,本来不打算买什么东西的,结果控制不住购买欲。
巨头的好处多,不仅是外资在积极整合组巨头,国内的百货零售业也不甘其后,在加快整合的进程。
据2010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分析显示,大型零售集团置业重组扩张加剧:百联集团通过重组旗下资产,聚集行业能量,扩张加速;王府井百货(集团)在北京重新布局,向外继续走扩张之路;广州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省内快速拓展,省外开始布局;银泰集团做深湖北市场;茂业百货二三线城市大举扩张。
如今的中国零售市场已迈进了需求多元的时代,一直以来作为零售中坚的百货店需要不断调整营销模式,不断探索既能充分发挥企业固有优势,又能迎合消费新主张、适应消费新需要的规模经营模式——巨头模式。
专业人士指出,“中国的零售业正进入资本时代,全面整合最快将在两年到五年内完成。”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