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福绵区以数千家服装加工企业扎堆云集而闻名,日产裤子60万条,被誉为“世界裤子之都”,是全国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基地和广西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最近记者在这里发现,在农民“洗脚上田”的同时,却有人削尖了脑袋来这里“抢地”发展农业,原本大量撂荒的土地如今炙手可热。
福绵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常年雨水充沛、光照充足,而且当地土壤肥沃,农业资源相当丰富。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外出打工热潮以及本地服装产业的迅速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广东等地打工或者进本地服装企业当了工人,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大面积撂荒。
“我们村人均才几分地,种田辛辛苦苦一年到头,除了不挨饿,算来算去实在没什么奔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年轻人出去打工。”福绵镇福绵村支书肖运飞回忆说。不少农民把承包地主动送给人家种,自己还每年交公粮,福绵村近2000亩良田有差不多四分之一出现撂荒。
“面朝黄土背朝天,两季水稻按亩产800公斤、每公斤3元来算,扣除成本一亩地一年才有1500元左右的纯收入,但进厂打工一个月就有这么多。”福绵村村民肖惠兰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农民心里的那本账很清楚,"白送"加"倒贴"都没人种田,这一点都不奇怪。”
而如今,这一切似乎已完全倒过来了。记者近日在福绵区一些村屯看到,沿路成片稻田、葡萄园、香蕉园等随处可见,原来遭冷遇的土地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采访中记者还听说了两件有关土地的新鲜事:
其一,不再种田的福绵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拿工资同时还收地租,而且地租年年看涨。福绵村农民唐雄秀自家2.1亩地10年前租给别人种香蕉,地租最开始只有每亩600元,现在是1050元。肖运飞说:“今年有的地块租金已经涨到1700元左右,尽管这样,每个月都还有人来找地。”
其二:土地还是那块土地,租金上涨后却成了不少人追逐的“香饽饽”,似乎“抢”都“抢”不到,部分偏远且水利条件稍差的边坡地也身价大涨。
“来租地的人很多,感觉有点应付不了。”福绵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蒋拥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上个月辽宁一位女老板来福绵租地种马铃薯,一开口就要连片5000亩,还下了定金。“但条件比较好、真正连片的地早就有人租了,我们想方设法也只能勉强弄到1500亩。”
在福绵村,支书肖运飞对村里每年可供流转的土地情况相当熟悉,最近他也觉得奇怪:以前一些水利稍差、边边角角的旱地现在每亩租金800元也有人想要租来种糖料蔗,不过农民还想再等等看,因为今年地租可能继续上涨。
蒋拥发透露,目前福绵区土地流转面积约11.5万亩,流转比例约37%,福绵镇福绵村等地流转比例甚至在95%以上。记者采访发现,多年前农村家庭必不可缺的耕牛如今在福绵农村已经难觅踪影,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在助农增收的同时成就了一大批农业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大为提高。
福绵区全国种粮大户李智忠今年近400亩早稻丰收,亩产超过500公斤,扣除各项成本开支,每亩纯收入接近500元。他深有体会:“一家一户搞农业效率太低,规模化才有希望,产业化才有效益!”目前他公司加工生产的品牌大米已受到各地消费者的欢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