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贵公司的鞋如何的了得,再怎么处于垄断地位,再怎么有顾客黏性,如果继续固步自封,也会被时代所淘汰。
鞋服产业,应该是最开放的行业,原因有三:首先,全球人类(包含男人、女人、不男不女人)+部分禽兽譬如阿狗阿猫宠物之类都需要穿着鞋服,规模之大,不能不开放;其次,鞋服这东西,人们想怎么保守或者保护,从出发点、动力、技术这几个环节上很难真正的做到吧?再者,如果衣服本身就采取了封闭、保守之类的态度,不是离衣服的本质之一—增加“性魅力”就相去甚远了吗?问题恰恰是,很多时候,你看很多时装学院的老派教授们,本身穿得再Classic不能再Classic(这里Classic可以引申为“土”),可是他们对自己稍显陈旧的时装知识,还时常敝帚自珍,不允许学生们拍照(拍照和做笔记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更谈不上想获得整个电子文档。尤其欧美时装学院的老派教授们,在对付亚非学生时,更为如此。有时候,我很想告诉他们,第一,你们所演示的知识已经不是什么“核武器”级别的东西;第二,时装产业本身,应该更开放,而非这样的“保守”。
说起开放,我一直提倡鞋子、服装等传统行业应该向电子信息产业学习。有两个不同的例子可以说明。一个是苹果,从二十多年前,谁都可以嘲笑它一番的落魄子弟,跃身成为全球科技界、信息界、电子界、时装界、潮人界的“无界”领袖,顺带连“愤怒的小鸟”这样幼齿得不能再幼齿的游戏,也随着苹果火红一番,如果apple没有“开放”创新,何来当下?另外一个是腾讯,带着偶然和必然的原因与情节,也正在踏上了走向开放的“创新”道路。其实,它或许在担忧一个道理:你的产品再怎么处于垄断地位,再怎么有顾客粘性,如果一直固步尘封下去,轰然倒下,也不是不可能。
关于开放这一点,H&M这样的快速时尚品牌值得学习。它在给予媒体记者、时尚评论员的网站后台账号中,可以看到几个月后将发布的产品清单和照片。按照老派时装学院教授们的逻辑,也许他们会惊叹:天哪,几个月后的新品目录和照片,怎么可以让你们知道呢,谁知道你们跟哪家竞争对手的高管情同手足呢?
可是,时尚鞋服界生意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我不想故作高深、大讲一番说,什么时尚,已经从产品时代,进入到顾客主导时代再到顾客参与创造的年代。我更想说的是,不管是鞋服本身,还是制作技术,创意思想,或者设计理念,甚至顾客本身,都是可以共享和开放的。当然,前提是,你我都认同:鞋服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类同于“解放全人类”那样伟岸的事业。既然理念一致,那么又有何道理,要作茧自缚,封锁“我”一生呢?
时装产业的“开放”含义,一方面是顺应做生意的“天意”,识时务为俊杰。二方面,是这个产业本身应该具有的气质所在。最重要的,开放应该成为鞋业、服装业的本能。至于,具体如何开放,我想,你懂的。只需在内心轻问:今天,你开放了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