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短小急"订单加剧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冲击波"

"短小急"订单加剧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冲击波"

越来越小、越来越急、越来越短的国际市场订单正在和不断变化的国内劳动力市场供需形势形成“呼应”,让我国广大劳动密集型企业倍感煎熬,不仅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也使得传统用工模式难以为继,一些东部地区还出现了“临时工比重越来越大、带工头越来越活跃”的劳动力市场状态。

  来自第110届广交会的市场信息显示,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小、越来越急、越来越短的国际市场订单正在和不断变化的国内劳动力市场供需形势形成“呼应”,让我国广大劳动密集型企业倍感煎熬,不仅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也使得传统用工模式难以为继,一些东部地区还出现了“临时工比重越来越大、带工头越来越活跃”的劳动力市场状态。


  长期以来,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我国解决就业、增加出口的重要渠道。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国际市场态势很难在一到两年内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下,如何化解劳动密集型企业遭遇的种种困难,在产业升级转型中为他们特别是中小企业找寻出路,是有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低端市场萎缩 中国企业处于“守势”


  鞋、箱包、玩具、钟表、自行车、缝纫机 掰起指头数数,我国至少有数十种轻工类产品总量和出口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以鞋为例,去年我国出口鞋80多亿双,相当于为世界上每个人生产了一双多鞋。


  在这些产业背后,则是规模庞大、遍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年以来,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完整的产业链链条等多重生产要素,这些企业长期赢得稳定的大额国际订单,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但这种产业模式正在遭受金融危机造成的急剧变化的国际市场冲击,而这一冲击的特征就是国际订单急剧变小、变急、变短。


  由于需求增长萎缩,国际订单越变越小。在本届广交会上,从事木制品、藤编和家具出口的山东曹普工艺有限公司设计人员说,该企业一位欧洲客户去年还下了100个货柜、总值1000多万元的订单,今年就变成了两个货柜,总值不到20万元;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口部陈荷说,今年企业接到的近七成订单都是2万到3万美元的中小单,“经营压力特别大。”


  受到汇率波动等影响,国际订单还越来越短。一家日用瓷器企业负责人说,以前客户可以从2月到7月一直下单,“现在考虑到人民币不断升值,下的单最多只有一两个月,以往那种年初做到年中的订单基本都消失不见了。”上海东浩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五部经理助理杨彦菁说,中国生产企业也倾向接短单,“否则利润在生产期间会因为原材料涨价、汇率变动被摊薄甚至 吃掉 。”{page_break}


  受市场波动影响,国际订单还越来越急。出口企业普遍反应,今年以来,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呈现出暴发性特点,很多国家市场状态不稳定,导致发达国家客户下订单要“赶时效”,“有时候恨不能今天下单给你明天就给他出货,赶紧销售赶紧回笼资金,这就让订单越变越 急 。”


  中小企业众多的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对外贸易发展处处长刘舟群说,在“短小急”订单的背后,是我国低端制造业“出口量在增长,但是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客观现实。


  “一些企业觉得越来越辛苦,不愿意再做。事实上,订单状态表明中国制造业虽然在国际上还有绝对优势,但目前处于 守势 ,尤其是低端产品的市场在萎缩。”他说。


  包工头活跃了 传统用工发生变化


  面对“短小急”订单,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冲击不只是利润缩减这么简单,传统的用工态势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是企业用工的淡旺季反差越来越大。陈荷说,由于订单萎缩,企业全年用工量比去年减少了30%,“以往淡旺季用工量比例为1比2,今年退化到了1比3,企业用工数最少时不足100人。”浙江一家金属类玩具产品企业说,该企业用工数从危机前的1000人降低到了300人,“淡季时就几乎接近于停工。”


  二是临时工在东部部分地区企业用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福建闽迈特五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毅鹏说,对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雇佣临时工曾因金融危机有所改变,“但眼下 短小急 订单太多,企业临时调整用工数的压力越来越大,临时工市场已经再度活跃起来了。”


  山东省商务厅业务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吴英喜说,作为人口大省,山东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原本主要依靠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闲时候搞生产,属于分散式、家庭式经营,“短小急”订单对这类企业影响最大,“很多企业没办法用传统的模式完成订单,只能少接甚至不接,直接影响了产业发展。”


  此外,受订单变化影响,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带工头越来越忙”的用工态势。泉州泉港工艺有限公司曹建辉说,随着临时工市场活跃,当地出现了“带工头产业”,“工头往往带着一批熟练工人,四处找老板洽谈,寻找工作机会,这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佛山市顺德天佑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俊说,在珠三角一带,家具企业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务包工头的形式获取劳动力,“在当前的订单和生产态势下,后者的比重越来越高。”


  这种情况在山东也不少见。吴英喜说,当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地市城郊往往有自发形成的熟练工劳务市场,“和正规用工不同,流动性非常大,大家都是跟着订单走、跟着带队的走,入厂时有个身份证就行。”{page_break}


  生存面临考验 行业应当积极面对


  有关人士认为,“短小急”订单造成用工冲击波,反映出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面临生存考验。“当前,轻工行业面临的是一种阶段性态势,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消费信心不足在一两年内不会有彻底的改观,企业应当认识到这种态势,积极面对。”


  刘舟群说,从目前看,企业用工临时性、流动性加大,还没有对中小企业造成致命性影响,但从全局看,也反映出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平抑波动需求的能力。


  “中低端企业的竞争力弱,开不起或不愿意开高工资,订单长期保持在 短小急 状态不一定有利于它们发展,因为现在市场偏爱能够让商品价格保持稳定的大企业。”他说。


  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遭遇的重重困境,中国轻工商会有关负责人在广交会上认为,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客观事实,通过发展出口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因此,在优化相关产业出口结构的同时,也应防止对企业造成太大的冲击。


  为此,商会专家建议,应积极减轻企业负担,清理针对企业的变相收费和不利于企业出口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承受汇率政策调整的能力;同时,积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开拓国内市场,建立内外贸流通领域畅通的市场机制。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