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淳朴至美 最具伊斯兰教风情的回族服饰

淳朴至美 最具伊斯兰教风情的回族服饰

  回族人的服饰最大特点是淳朴至美,伊斯兰教不仅允许而且要求所有穆斯林都能做到仪表秀美、衣着讲究。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是对真主所创造的美的一种接纳,所有的饰物和华美的服装也同样是真主创造的

  回族人的服饰最大特点是淳朴至美,伊斯兰教不仅允许而且要求所有穆斯林都能做到仪表秀美、衣着讲究。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是对真主所创造的美的一种接纳,所有的饰物和华美的服装也同样是真主创造的,那么,做为真主的子民,为什么不去充分地享受它们呢?真主曾经这样对教徒们说:“阿丹的子孙啊!我确已为你们而创造遮盖阴部的衣服和修饰的衣服,敬畏的衣服尤为俊美,这是属于真主的迹象,以便使他们觉悟。”


  



 


  《古兰经》当人们意识到裸体是一种丑恶的时候,那么遮盖身体就是一种美,更何况这样衣服依照本身的式样和色彩呈现出一种美呢?因此,衣服对于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来说,无论是用来遮盖身体,还是用以御风挡寒或者装点仪表,都是真主的安排,真主给整个人类准备和安排好各种服饰,以显示对人类的关怀和注视。所以谁在衣着上出现疏忽和谁随意浪费真主的赐物,那么谁就已经违背真主的意愿而偏离伊斯兰教的正道走向恶魔的道路了。真主曾不只一次地向阿丹的子孙即向整个人类发出呼吁,告诫他们不要偏离伊斯兰教义而走向背离美的道路,因为背离了美,也背离善,背离了真主,真主这样告诫说:"阿丹的子孙啊!绝不要让恶魔考验你们,犹如他把你们的始祖父母的衣服脱下,而揭示他们的阴部然后把他俩诱出乐园","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


  回族男子的白色回回帽突出的就是他们服饰中最明显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一个醒目的标志,一种简约的象征。但是,这种醒目和简约,是经过了色的提纯与形的概括的。早在唐宋时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经商的阿拉伯、波斯人大多戴头巾,那便是现今回回帽的源头了。从那时起,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变更,这种白色的缠头巾渐渐由原初单纯的中东地区的民风变成了融合中国土著文化习俗的回回帽。这种帽子多为白色,小而无檐,当地人叫"顶帽"、"礼拜帽"。当回族在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以示对真主安拉的无限虔诚。故而白帽无檐以使行动便捷。从颜色上看,顶帽通常有白、青、灰、绿、棕等颜色,多是纯色,也有戴伊斯兰教风格花边或图案、文字的。中老年人寻常所戴的是白色或黑色素面的帽式。青少年人所戴帽子,从颜色、花边图案上显得活泼而生动。


  与回族男子的头饰相对应,回族女子的头饰也十分讲究,一般戴盖头。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认为这些为女的羞体,应该加以遮盖。戴盖头的习俗,从历史渊源来看很大程度上与其发源地的地理环境相关。在阿拉伯地区,风沙大而水源少,人们更是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保洁净,妇女们便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再者阳光直射酷热难耐,戴盖头和面巾也有利于遮挡阳光。从宗教原因考虑,伊斯兰教的教义也直接促进了这种头饰的传播和使用。《古兰经》说:"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底(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来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是她们的父亲或者她们的丈夫,或者她们的儿子……"时至今日,中国族女性虽然弃用面罩,但也以头巾把头发、耳朵、脖子都遮掩起来,戴盖头则成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习惯,这一盖把眉目清秀(眉清目秀)的脸庞,包裹成了瓜籽型,使妇女们艳丽娇美的古典的光彩中。回族女子的盖头通常有绿、黑、白三种颜色,有青年、中年、老年之分。一般少女和少妇戴绿色的,象征沙漠中的绿洲,意喻生命之源泉、青春活力;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端庄沉稳、质朴厚重;有了子孙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象征圣洁皈依。回族妇女的盖头讲究精美,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等中高档细料制作,中青年人的盖头多为同色的花栏面料,老年的一般为平面面料。在样式上老年人的较长,要披到背心处,中青年的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回族妇女还喜欢在盖头上嵌风格素雅的花边。中老年妇女过去在盖头底下还缠着手帕,现在多为白布或丝线钩制的用于拢发的小圆帽。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