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11月30日,泉州市外经贸局召开会议,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泉州市出口额40.51亿美元,比增22.1%,距46.82亿美元的年度目标只差咫尺之遥。 这也是一份充满担忧的“成绩单”。受人民币升值、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国内加工贸易政策紧缩,特别是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影响,泉州市外经贸局预期,明年泉州市外贸出口增速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拐点”、“转型”等词汇也因此频频出现在外经贸局局长刘明亮的工作报告中。 新兴市场增长快速 泉州市外经贸局局长刘明亮认为,泉州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在欧美等传统市场增长平稳的同时,印度、非洲、南美的智利、巴拿马等许多新兴市场均出现超过40%的高速增长。“国际市场对泉州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这也是泉州外贸出口得以快速增长的主因。” 其二则是泉州外贸出口所倚重的鞋服、塑料制品、箱包、石材等传统商品出口价格普遍提高,其中,服装、鞋两大类产品的价格分别提高了12%和15%。“这两大类产品的出口占据泉州外贸出口总额的四成,卖价的提高为企业应对出口退税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刘明亮认为。 除外贸出口外,衡量外经贸形势的另一重要指标引资工作同样增长迅速。数据显示,前10个月,泉州市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6家,这数字虽然比去年全年524家的新批企业数低出不少,但其26.48亿美元的合同外资额早已远远超过去年全年合同外资总额,比增高达43.71%。 “在投资企业数下降的情况下,投资总额不降反增,说明泉州单个项目引资数额增大,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刘明亮说。 引资进入转型阶段 记者翻阅泉州市的外经贸数据发现,多年来,泉州市外贸出口一直保持着超常规的增长,但最近从外经贸局传出的消息显示,这种出口导向的产能释放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平衡、饱和的程度,企业进入微利经营阶段。刘明亮认为,随着不利因素的增多,要在保证效益、利润基础上再实现规模大幅增长已不太现实, 刘明亮所言的不利因素既包括老生常谈的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外贸易壁垒等,也包含今年7月刚刚开始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因为退税政策的滞后效应,在出口退税发布时,企业的订单一般都已接到9月份,因此,这一政策虽然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因为出口总量没有变化,目前还不至于造成外贸数据的大幅下滑。 不过,在外经贸局的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出口业务微薄的利润难以维系,随着企业手中订单的释放,泉州的外贸出口已经很难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刘明亮认为,泉州外贸增长放缓可能会在明年上半年出现。基于此,外经贸局方面预计,明年泉州市的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在10%到13%之间,这一数字比今年的增长速度低出差不多10个百分点。 在引资方面,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刘明亮认为,随着明年内外资所得税合并的临近,一般性生产项目利用外资将增长乏力。 据悉,长期以来,泉州利用外资主要以传统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主,而在新的产业政策,明年开始实施的两税合并,加上土地资源限制、环保政策要求、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作用下,传统产业利用外资已经进入重新构建格局的阶段,泉州市利用外资将进入一个转型阶段。 □手记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显现 近段时间,记者在业界游走,听得最多的就是对泉州外贸企业将面临困境的担忧。早在一个月前,福建省拉链同业商会副秘书长周仪扬就告诉记者,有不少企业反映,往年的这个时候,来自服装行业的订单让多数拉链企业拼命加班加点,今年却出现了订单不足的现象。 尔后不久,从泉州皮革协会传出几乎同样内容的消息:受下游鞋业不景气影响,已经有不少企业面临倒闭。 “春江水暖鸭先知”。显然,早在外经局作出泉州外贸出口将面临“拐点”的分析之前,在市场上打拼的企业家们,早已感受到来自市场的阵阵寒意。 这次,让这些在外贸江湖上闯荡多时的“老手”们脊背阵阵发凉的直接原因,正是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显现。 晋江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培坤告诉记者,泉州外贸企业的盈利模式普遍依赖出口退税,此前,因为原辅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泉州的外贸企业身上的压力本就不小,出口退税调整后,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将不可避免。 在市场经济时代,能否成功抵御因各种不利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还要看企业本身。谁都清楚,应对诸多不利因素的治本之道在于改变现有低附加值的外贸模式,向附加值的高端进军,但外贸模式的改变绝非朝夕之功。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尽可能地提高卖价,同时从企业自身管理上下工夫,开源节流。 但就对泉州外贸行业中占据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提价看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未必能得到买家的认可。
来源: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