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乔丹体育上市风潮一度风靡。随后,关于鞋企该如何继续完善资本结构,升级管理模式,继续吸引人才等方面,行业人士展开了全面的讨论:
积聚发展资金改善资本结构
不少鞋企通过上市演绎着暴富传奇:安踏2007年香港融资超过35亿港元,后来特步、361°分别融资22.3亿、20亿港元,加之在新加坡集资的鸿星尔克等企业,2009年年底泉州鞋企融资总额超百亿。“匹克体育”上市发行4.2亿股,每股3.7港元,董事长许景南持有超过61%的股权,家族资产逾50亿港元。此次上市成功后,丁氏家族将迅速积累财富,企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资金。近几年鞋业竞争日趋激烈,终端渠道的扩张、品牌宣传的广告投入、新品研发设计,没有巨额奖资金支持将难以为继。
361°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上市之前的2006―2008财政年度,公司融资途径主要是银行贷款和股东借款,其中银行贷款增加1.4亿元,向股东借款1.47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在70%左右。上市之后361°资产负债率降到38%,资金结构得到极大改善。随着企业规模扩张,运营资金本逐年递增,资金需求日益。虽然361°2009财政年度营业收入比2006财政年度增长了12倍,净利润比2006财政年度增长了56倍,但仅靠内部盈余的积累已经无法满足扩张的需要。上市是乔丹突破其资金瓶颈,实现跳跃式发展的一条捷径。
突破家族制转向现代管理
通过上市,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现代管理水平,是许多家族鞋企的迫切要求。安踏在丁志忠掌权之前重要的管理岗位基本上由家族成员担任,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决策已经“力有所不逮”。所以丁志忠力主上市改变治理结构,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在企业战略布局和品牌定位方面理清了思路。安踏的管理转型思路也为乔丹体育树立一个很好的样板。
鞋企家族化的经营的通常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这对鞋企创业之初的发展十分重要。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大权移交到第二代手中的时,如果家族化一成不变,经营理念往往难以跳出家族利益的圈子,企业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家族鞋企上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转变管理模式,而且可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股权的界定等,同时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规范制度和透明的财务披露、运作机制提升了企业的综合水平。
提高企业知名度吸引人才和业务
企业上市和发行股票具有很强的品牌传播效果。此次乔丹上市之前的路演和招股说明书是一次彻底展示企业形象的行为;上市成功就是资本市场对这家企业成长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认可,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公司股票的涨跌使投资者不得不关注企业动态;媒体对上市公司的动向报道,投资机构和分析师的调查点评,都吸引着投资者的眼球,无形中挖掘了企业的潜在价值。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