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涨价突然,涨价依据难以令人信服。近日来,关于校服涨价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校服究竟该不该涨价?是否涨得合情合理?校服的价格机制应该如何尽快改进……连日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到目前为止,5家企业10年垄断校服专营,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主管的市教育局没有公布过,企业也没公开过,没有人知道,这就是一个谜,你说他亏了,还有很多同行说他们暴利呢。”
——吴立民
“校服涨价事件已引发公众极大反响,校服涉及面很大,关系民生,涨价突然宣布,但为何要涨价、涨幅如何制定、是否科学合理透明,这些关键问题至今模糊不清,管理部门应该马上停止涨价校服销售,启动听证程序,澄清涨价原因。”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委员、市政府监督室监督员吴立民谈到校服涨价一事时说,近期他和很多朋友都一直在关注事件进展,希望有关部门全部如实公开此前未公开的细节,如有必要的话,可引入审计、纪检和监察机关进行调查。
首次招标5年后
直接顺延已涉嫌违法
吴立民称,此前10年,全市百万学生校服都被垄断在5家校服厂商的手中。早在第一次招标期满时,原本应进行新一轮招投标,可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却并未重新招标,而是与这5家校服厂商直接再次续约5年。“这是一次严重的违法事件。”吴立民说。
“有明确的法规在那儿,有关部门竟然公开违反,这种违法行为该如何处罚?应该追究谁的责任?这本身就是一件事,何况这次又搞成这样不明不白的。”他认为,市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可以对当时为何没依法招标进行调查,并对这次涨价进行调查。
5家校服厂10年
盈亏是个谜
这次校服涨价,市教育局一再表示是因校服厂商声称因成本等上涨,营运难以为继引起的。吴立民认为,所谓企业亏本的说法,要拿出让人信得过的数据来,否则根本站不住脚。
“到目前为止,5家企业10年垄断校服专营,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主管的市教育局没有公布过,企业也没公开过,没有人知道,这就是一个谜,你说他亏了,还有很多同行说他们暴利呢。”吴立民说,这些企业不是福利机构,如果利润都没有,早在5年前顺延资格时,就应该有企业做不下去放弃校服生产经营权了。为何当时没有一家在合同终止时退出,反而续签5年,在今年又都积极继续参加招投标?这恰恰证明了校服制造商是有利益的,利益应该不浅。
吴立民称,教育局是否真正调查了解了5家企业过去10年的真实经营情况?企业是否应主动把过去10年的盈亏晒出来,到底亏在哪里?市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对校服涨价一些关键问题,一直回应的模棱两可,总是更多地站在企业的角度说话,这有损政府公信力,应该马上协调有关部门调查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停止涨价校服的销售。{page_break}
根据市场规律
校服现在应降价
吴立民认为,这次校服涨价的成本认证依据,是由市价格认证中心依据去年棉纱等原材料价格计算出的,当时正是10年来校服原材料价格最高的时候,这非常不合理。
吴立民说,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属市场规律,可对于行业而言,1年内的价格波动并不能直接体现整个行业价格波动,更不能以原材料最高时的价格来进行成本评估。至少应以3年作为基点,从中标开始到3年合同终止前,才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成本的变化。
“如果说,当时价高时企业出现成本倒挂,那近期影响原材料成本价格又大幅回落,根据市场规律,那么现在的校服就该顺应市场规律降价。”吴立民说。
校服涨价听证环节不可缺
校服涉及深圳上百万学生,吴立民认为,对于学生这个根本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校服就不应该是一个随便能涨价的商品,应该严格、审慎、透明。
对于校服并不在政府定价目录内,没有必要一定要召开听证会的说法,吴立民不认同。他认为,校服涨价之前举行听证环节是必须的。校服涉及民生,尤其是关乎到上百万学生和背后数百万家长,教育部门应该站在广大学生家长的角度积极要求听证,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也是避免出现事后被动局面的做法。在涨价前没有任何公开的听证环节,是非常不妥的。
涨幅不该由
外行部门来商定
对此,吴立民认为,市教育局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校服的价格,还是招投标工作,市教育局都是“外行”,应该邀请价格主管等部门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负责任的测算,而不是仅仅是一个“会签”,价格主管部门也有责任将这些问题搞清楚,否则也失职。
“这次校服涨价是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进行企业招标,其招标价格硬性要求投标企业的报价不得低于市价格认证中心提供的成本测算价。招标后,市教育局又与中标企业就价格问题进行了协商,最终确定涨幅在14%以上。这本身就没有权威性,难免让人疑窦丛生,何况还确实有一些关键问题解释不清楚。”
校服生产应该市场化
吴立民认为,深圳的服装生产在国内很有名,大企业众多,但现在校服生产企业不多,又分区垄断,校服厂商私下很容易达成集体涨价的联盟,所以应该让校服走向市场化。校服制造不需太繁杂的工艺,面料也并非稀有,因为有统一的款式、又有具体的质量标准,让市场充分竞争,校服的质量不仅能提高,价格也能体现出真正的“市场化”。“也许不仅不用涨价,市民用现在一半价钱买到校服都有可能。”吴立民说。
涨价校服应暂时停止销售
吴立民认为,校服涨价已引发广大市民不满,既然市民意见这么大,关注度很高,又迟迟得不到有说服力的回应,那教育部门就不能无所作为,应该暂时停止涨价校服的销售,并由价格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真正的经营情况评估,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重新测算校服的成本,确定校服究竟该不该涨价,如果该涨,合理的涨价幅度到底是多少?不能这样糊里糊涂做事。
他强调,这次重新调研、重新定价的过程,必须公开透明,让市民参与见证,明明白白进行,比如通过召开价格听证会,邀请学生、家长、生产厂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会谈,在调价前必须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所有过程,接受媒体的提问。
他还向记者多次重申,教育部门的角色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说话,而不应单方面为企业去考虑。即使这次招标的程序没有问题,但涨价的幅度、企业的成本、校服质量问题等一些核心问题尚不清楚,所以市教育局更应尽快采取行动,取信于民。
“如果市教育局等部门依然对于市民的质疑躲躲闪闪,完全可邀请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介入调查。”吴立民说。{page_break}
市人大代表韩金华
校服涨价了,可如果质量没跟上,就丧失了重新招标的意义。校服涨价之前,市教育局并未对校服涨价原因及其涨幅进行公开透明的解释。事实上,市教育局本身有责任和义务要求校服厂商公布其经营成本,解释其到底亏在哪里,价格上涨能为企业缓解多大的经营压力等等问题,不能自己什么情况也不掌握,企业一说要涨价,专管部门就积极帮着协调涨。选择去年校服原材料最高位时期进行成本认证,这种做法非常不合理。即使是市场定价,也至少应该选择10年期间原材料的平均价格作为参考,才更准确。
市政协委员、市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朱舜华
企业经营亏损,有很多原因,原材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其它方面。企业会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成本控制,最终影响产品价格。校服中标企业叫苦,说不赚钱,那完全可不参与投标!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不赞成校服涨价,现行的深圳校服,无论从款式、设计还是质量来说,都与香港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也是个学生家长,现在的校服质量的确不怎么样!一般穿半年就坏了。
至于企业的亏损,那纯粹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亏损的账财务很容易就做得出来,不能说企业叫亏损政府就采信,就涨价。企业亏不亏,做个抽样调查就能发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政协委员和深圳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一起参与调查,对中标企业进行评估,这样的结果更公正。此外,建议举行听证会,邀请家长、学生、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服装行业从业者参与。
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深圳市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俞强
招标应该考虑质量和价格,若设定一个最低投标价,有违市场原则和招标初衷。一般来说招标是提要求,在这个要求下进行,如服装的款式、质量、做工等,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来投标,从市场角度来说,最好的质量匹配最低的价格为招标选择的结果。但对于市教育部门在招标时给出一个最低价,从市场角度来说显然不合适。你都没招标,怎么知道哪个价格是最低价呢?
在校服的经营环节,不应采取市场分割的方式,造成事实上的垄断,而应该放开市场,由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最终让市场回归市场,政府回归政府。
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焰:
规定一个企业只能固定经营某个片区,不能跨区经营,这就是区域垄断行为,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就好比深圳有好多家餐馆,但你如果在福田经营,就不允许你跨区到南山或罗湖经营一样,这不是很可笑吗?没有市场竞争,市场就没有活力。市场竞争激烈,也就没有了‘潜规则’,也就没有更多谋私利的空间。
从招标来说,不应该从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平台招投标,而是应该采取价格听证的形式。由政府采购中心招投标的项目,应该是财政拨款,购买的物品由政府使用,而使用者是不用自己掏钱购买的。但校服不同,校服的采购不是财政拨款,而且需要由学生家长掏钱购买。因此校服的招标应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既然政府不为学生校服买单,要家长买,而在整个采购招标环节中,又屏蔽家长的意见,这是对家长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侵害。
深圳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立勋
深圳有上百万中小学生,这是一个数量如此庞大,同时又代表着城市未来的群体,学生们几乎每天都穿着这种服装,因此,校服绝对称得上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名片’,千万别弄脏它。校服对无数个家庭来说,是必不可少同时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有关部门对它的价格、质量的管理要慎之又慎,切实保护广大学生的利益,目前深圳对校服的生产企业实行招标制度,校服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价格、人工、厂租等成本,应该完全公开,接受市民监督,决不能让校服成为少数人的牟利工具。
市人大代表周明明
校服涨价后引发广大市民的不满,其核心点正是校服企业没有将涨价中涉及的人工、原材料等因素,明白地解释给公众。不能仅因为校服是非政府定价目录内的项目,就回避了听证会等公开的听证环节,这是回避了与校服有关联的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及参与权。
深圳有上百万中小学生,一个学生要买好几套校服,校服数量数以千万计。针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特殊人群,校服涨价前进行听证,公开透明地进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来源: